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建行董事長就公眾對建行上市五大質疑答記者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15:35 新華網

  外資會逐步控制中國國有銀行嗎?

  郭樹清就公眾對建行上市的五大質疑答記者問

  籌資700多個億,賺了還是賠了?

  (質疑一:建行上市的超額認購那么多,說明這樣的價格賣便宜了。)

  記者:建行的股價可以賣得再高一些嗎?

  郭樹清(建行董事長):這次建行股票的香港公開認購超過40倍,國際機構超過9倍,市場反應熱烈,但遠不是最高水平。我們提過兩次價格,投機的空間已經很小,不可能像某些朋友想象的那樣,提到只剩一倍多認購的程度,那樣就很可能流盤、失敗。

  美國銀行占了我們多少便宜?

  (質疑二:花20多億美元就堂而皇之地進來,等于讓美國銀行坐享紅利。)

  記者:美國銀行和淡馬錫這兩個戰略投資者入股建行時的價格都明顯低于公開發行的水平,這是否意味著他們占了我們的便宜,或者說我們把建行給“賤賣”了?

  郭樹清:美國銀行入股的市凈率是1.15倍,也就是說我們1塊錢的凈資產賣了1.15元,賣給淡馬錫的價格更高一些,為1.19倍。初一看,這與發行價市凈率1.96倍相比,差得很多,但只要稍微留心就不難發現,這兩個價格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

  中介機構和投資者一致認為,建行的投資亮點之一就是有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加盟。戰略投資者會改善公司治理,會帶來技術支持,會與我們一起來共同面對未來的市場風險,這些都是無形資產性質的收益。僅就轉讓價格而言,也大大高出賬面凈資產,特別是考慮兩家機構還承諾以公開上市時的價格買入一部分股份,平均算下來,更要高出許多。

  記者:有人說中建兩行在與戰略投資者簽訂的協議中,有我們對外方單方面的擔保承諾,還有的條款似乎也是對外方比較有利,這是怎么一回事?

  郭樹清:這是一個誤解。就建行的情況來說,談判將近完成時,外部

審計師還沒有對2004年的財務報告正式簽字,外方就提出,能否讓我們保證有關建行的財務數據是完全真實的,如果將來發現有虛假并造成一定數量的損失,且經中國的法律程序判定后,須給予賠償。

  你賣東西,怎能不敢說你的東西是真的、好的?當然,你完全可以不同意,讓他們自己去查賬,這樣一來,時間就會拖得很長,代價就會增加,上市就可能拖后。市場瞬息萬變,錯過好時機,代價可能以百億計。所以,事情的本質是,我們用一個發生概率幾近為零的賠償承諾,為國家和發起股東換來了實質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這個擔保在上市之后已不再有什么實質性意義了。

  外國資本會逐步控制我們的國有銀行嗎?

  (質疑三:外資銀行進入我們的銀行后,將輕而易舉地掌握國有銀行的核心信息和弱點,將來打敗我們。)

  記者:有人擔心,建行以全流通方式上市,可能會導致外國資本控制國有商業銀行,或者國有控股地位下降。你以為呢?

  郭樹清:全流通的方式符合國際慣例。建行以全流通方式上市,顯示了我們在國企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上與國際接軌的決心,也成為H股市場解決

股權分置問題的良好開端。

  按我的理解,首先,國家會對主要商業銀行保持絕對控股地位,這個方針不會改變。其次,建行的大股東,無論是匯金公司,還是美洲銀行、淡馬錫,都有持股的鎖定期,與一般的投資者不同,不是他們想賣就賣的,市場不會因全流通而劇烈波動。第三,最大的外資股東美國銀行已經聲明,其在建行的股份最高為19.9%,這已寫入合作協議,而且受法律約束。

  現在我們的股權結構情況是,海外機構和個人持股占25.75%,國有控股占74%以上,即使以后美國銀行行使期權再買10%左右,國有控股仍將在60%以上,占絕對優勢,不會發生外資銀行占據主導的問題。

  記者:也有人說,外資銀行入股后,為明年全面放開市場準入后打敗我們提供了利器。有這種可能嗎?

  郭樹清:就建行而言,我不認為有哪家外國銀行可以在中國的市場上打敗我們,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存在這種可能性。

  我們的弱點,外國銀行不用花錢入股就很清楚,何談隱瞞?商業秘密是另一回事,董事自然會知道其履職所需的信息,但他必須依法承擔責任,至于大量的客戶信息,我們不僅沒有義務向投資者提供,相反還會嚴格保密。如你所知,兩家戰略投資者不派人參加管理層,他們還正式承諾,不從事與建行競爭的業務。

  國有銀行不上市能不能搞好?

  (質疑四:中國的金融企業改革難道只有出售、上市一條路嗎?)

  記者:國有銀行不上市就搞不好嗎?上了市就一定能搞好嗎?

  郭樹清:如果純粹從理論上討論,嚴格地說,這些問題很難有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回答。但是,根據實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現代企業制度,像我們這樣的銀行就不會有出路。國有銀行掛牌上市,可以實現股權多元化,市場、媒體監督加上成千上萬股東的監督,可以催生公開、透明、正常的激勵約束機制。

  毫無疑問,只要能有同樣有效的機制,不上市也可以搞好。但是,靠一個政府部門或幾個政府部門來管銀行肯定是不行的。當然,上了市也搞不好的企業屢見不鮮。所以,上市是建行改革發展萬里長征第一步。

  中國的銀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廢墟

  (質疑五:銀行爭先恐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爭取海外上市,實際上是將巨額財富拱手送到境外。)

  建行在港上市已近一月,人們的質疑仍未停止:定價是否合理?引進戰略投資者值不值得?國有資產流失沒有?……

  記者:銀行業的新一輪改革浪潮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

  郭樹清:中國金融業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怎么估計也不會過高。時至今日,金融業仍然是整個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機制轉換落在后面。不把金融體系整治好,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就可能中斷,甚至可能遭遇危機。

  金融的性質決定了其改革又十分復雜。十幾年的經驗和教訓使我們認識到,改革必須和開放結合起來。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可以加快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改變“官商”文化,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

  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中國現有的銀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廢墟。如果不真正從機制上脫胎換骨,那么國內許多銀行所具有的價值不僅不能夠為正值,反之可能為負值。 (記者謝登科)據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