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收購廣發遭遇瓶頸 競爭比傳聞更激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7:08 華夏時報 | |||||||||
昨日分析了平安收購廣發行的各種可能。文章見報后,記者從廣發行某內部人士獲悉,平安面臨的競爭比傳聞更激烈,其中外資銀行有三家,內資有兩家,注資金額及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各種事宜近期難有定論。 平安收購遇到瓶頸
該人士證實,平安的確一直和廣發行接觸,目前并不處于主導地位。 上世紀90年代城市信用社改革時,廣東省部分資產質量較差的城信社在政府主導下并入廣發行。此外收編中銀信托公司時,也令廣發行背上不少壞賬包袱。至于目前廣發行到底有多少壞賬,業內有各種說法,從幾十億至上百億,但都沒有得到廣發行和相關監管部門的確認。 此前有報道說,廣發行重組將會被剝離不良資產。由廣東省政府出資200億元和央行通過再貸款注資100億元,用以處理遺留問題。 恐怕政府未必愿意做這個“冤大頭”。記者了解到,平安遲遲沒有得手,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和政府談不攏。 而對于銀行來說,壞賬的風險不容忽視,頭寸的壓力不能不顧。平安作為其最大的資產持有者,恐怕讓廣發行難以取舍。一旦平安提現,廣發行將非常被動。 該人士沒有透露另外兩家內資的任何信息。 外資銀行可能頗具來頭 該內部人士也沒有透露三家外資銀行的名稱,但是記者估計,這些外資銀行頗具來頭。 中國一向是外資銀行眼中的熱土,而借入股中資銀行的途徑進入中國,則是成本最低的途徑。但是四大國有銀行畢竟有限,海外投資者已經把眼光投向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身上。 目前,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民生銀行已經名花有主;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屬于集團控股性質,外資很難進入;而一些二線城市的商業銀行,由于只能在本市開展業務,又難以滿足外資的胃口。 廣發行在北京、上海甚至南方的部分縣城都有網點,是外資理想的收購對象。 外資銀行的中國擴張計劃一度引起了政府的警惕。為了保護中國銀行業在完全開放之前,免受過大的沖擊,銀監會正在擬定一系列限制措施。按相關規定,外資在股份制銀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 但是,外資銀行有資金實力,能夠幫助政府解決壞賬的難題。外資銀行完全有可能以此為條件,說服政府放寬股份限制,達到控股的目的。 該人士認為,外資的條件可能不限于此。他們會要求全面經營業務,而根據加入WTO時的協議,2006年前,外資不得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甚至會要求為青藏鐵路、西氣東送等敏感工程貸款,這些貸款此前一直由國有銀行承擔。 “中國政府希望以重組增強中國銀行實力,外資銀行希望借機進入中國。博弈過程可能很漫長。”在重組的前夕,這位廣發行員工的態度非常鎮靜。(李雁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