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面臨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6日 09:3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韓雪萌 今年初以來,隨著中國銀行河松街支行等幾起銀行惡性案件的曝光,銀監會迅速出臺了防范操作風險的“13條意見”,將一個陌生的風險管理理念導入了視野。這,就是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顧名思義,是指因操作失敗引起的風險。通常是由財務制度上的疏漏、越權交易、支票欺詐等原因引起的風險。如今業內普遍認為,操作風險是源于內部程序不完善、人為失誤、系統故障或是外部事件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即使是外行人,單純從其定義也可以看出,操作風險并不復雜,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開店即來的風險。但是,也正因此,這個古老的風險,并沒有在金融業中得到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相平等的重視,國際金融業內,也是在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因嚴重的操作風險管理失敗帶來巨大損失后,才將視角逐漸投向這個古老而又陌生的范疇。最終將操作風險地位提升,納入風險管理范疇,應歸功于新巴塞爾協議。新協議中一項重要的修改,就是將操作風險納入風險資本的計算和監管框架。 顯然,國際金融業對操作風險的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那么我國在此方面的管理研究更是乏善可陳。雖然,在央行管理銀行業的時代實施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對我國銀行建立操作風險管理和控制框架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隨著電子化和新業務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仍然有很多問題。由于內控薄弱、一些制度不合實際、執行力不強,更主要的是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相比,操作風險往往被認為簡單而容易被忽視,加之管理者認識的粗淺,使操作風險的重要性沒有被提升到與金融企業經營成敗息息相關的關鍵地位。即使有巴林銀行這樣驚心動魄的前車之鑒,中國的銀行管理者們更傾向于從衍生產品交易的市場風險中汲取教訓,而和大多數人一樣忽略了問題的關鍵,即操作風險的管控。 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攻堅的關鍵階段,一些情節惡劣的大要案頻頻暴發,發案地幾乎都在基層銀行,作案手段也很簡單,都是違反了銀行最基本的規章制度,有章不循,或是內外勾結。在沒有任何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的情況下,數億元資金不知不覺中沒了蹤影,案件突發,使正跑在改革快行道上的國有商業銀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的銀行家們痛苦地認識到,操作風險管理疏忽的后果,是比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其他風險更可怕的一類風險,操作風險管理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已不是一句戲言。 然而,與多年實踐中已成體系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管理方法相比,操作風險的管理在國際金融業風險管理范疇中處于滯后狀態。對國內而言,更沒有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現有管理方法存在諸多缺陷。但是,如果制度的漏洞不彌補,更多的金融碩鼠就會乘虛而入。而銀監會防范操作風險的“13條意見”,雖然帶有急就章的性質,但在此階段對商業銀行防范操作風險、降低基層行案件的發生率,的確是及時提供了指導政策。 在13條制度性的意見中,前5條是對銀行機構的要求,中間3條是對銀行工作人員的要求,后5條是對銀行賬戶管理的要求。其中比較重要的措施包括,強化干部休假的輪崗制度、休假制度、雙人復核制度、稽核制度等。可以說,這13條制度對加強操作風險控制的各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有助于銀行機構提高識別和控制操作風險的能力。特別是13條意見中,以具體的規則提出要從嚴追究高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及相關人員的責任,體現了一種確立銀行機構相應人員問責制的精神。 對照銀監會防范操作風險的13條要求,在銀監會各省銀監局的督導下,各國有商業銀行組成檢查組,特別是對重點營業機構業務辦理、制度執行和內控管理情況等進行了全面檢查,有的行還擴大檢查范圍,實施交叉檢查。通過檢查發現了業務操作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隱患,成功堵截多起案件。責任追究制度也得到具體落實。13條意見發布后不久,5月份,建設銀行總行批準湖南省和山西省分行行長因案件多發而引咎辭職,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就是對問責制的具體回應。 正如操作風險管理在國際金融業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在我國目前也只處于起步階段。作為銀監會,要想引導行業在控制操作風險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必須要向監管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那樣,自身先要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正確監管方法和一些適當的工具。而要建立這樣一個管理體系,無論是在數據收集,標準化的處理、還是操作風險管理流程的控制等方面,毋庸置疑,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需要面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