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2006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 > 正文
 

陳小憲新官上任不含糊 欲對中信實業銀動大手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3日 13:5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雨珊 見習記者 孫珂 北京報道

  陳小憲感到必須給中信動一個大手術。

  5個月前,媒體用“空降”一詞形容陳從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到中信實業銀行行長的調任;5個月后,這位“跳槽”的銀行家雖言辭里不離老東家,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行
動證明,他儼然已是一個地道的中信掌門人了。

  4月19日,陳小憲召開了履新后的第二次中信實業銀行分行長會議。21家分行的行長們發現,與以往的例行季會相比,本次會議的氣氛更為嚴肅,甚至令部分人心悸——陳抓出一家表現最差的分行作反面教材,把該分行的種種問題分解成11個方面,層層剖析。該分行行長也被請上講臺作出深刻反省。而在此之前,根據個人表現的優劣,已有7名分行行長級干部遭到調整。

  陳小憲當然也不輕松。開會當日,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陳:“那家分行是一個典型,50多頁的內控和風控主題報告,我在車上看了三遍,心情很沉重。”

  大幅增資逾37億元

  圍繞在陳小憲身上的壓力遠不止一家分行,半年前接手中信時,他就注定必須直面一系列棘手的問題:資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資產高企,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難言理想,等等。對急于邁入資本市場的中信實業銀行來說,這些是手術臺上必須清除的障礙。

  “2006年年底中國就要全面實踐WTO承諾,這對我們是個非常考驗的時期,時間太短了,我們在此之前又必須做好準備。”北京富華大廈6層,中信實業銀行行長辦公室里,陳小憲語氣沉重而篤定。

  首當其沖的“必須做好的準備”是資本問題。中信實業銀行的全資股東中信集團曾制定計劃,給銀行最大的支持,確保用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即在2006年年底前將中信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

  他的信心源于集團的鼎力支持:去年年底,陳上任伊始,中信集團即向中信實業銀行補充37億多元資本金,包括約25億核心資本和12.5億次級資本;并承諾連續三年返還稅后利潤。

  3月底,中信實業銀行收到銀監會批復,同意中信集團向中信實業銀行撥付資本金22億元及美金3630萬元,同時,將2003年度可供分配利潤12.5億元轉增為資本金,中信實業銀行的資本金藉此由140.32億增加到177.9億元。此前的2月4日,財政部已就此作出相關批復。

  目前,中信的資本充足率已達到6%,但離監管要求8%仍有距離。在這里,8%已不再是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問題,而是巴塞爾資本協議下,一家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的最低門檻。

  在建立市場化的資本補充機制之前,中信的運作方式依然無外乎注資、返還利潤、發行次級債等,操刀者均是中信集團。

  中信集團雖是國內屈指可數的涵蓋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等行業的綜合類金融平臺,但中信實業銀行資產畢竟占據其總資產的80%,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故在中信實業銀行的問題上,中信集團表現出極大的包容和支持。

  除已經注入的37億多元外,預計集團今年也將注入一定數額的資本金。中信集團還于去年發債60億,將融得資金全部注到中信實業銀行,今年準備繼續發行一定規模的債券

  依照以上計劃,如果中信實業銀行能在本年度結束時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將初步具備進入資本市場的核心條件,于明年開啟上市程序。

  核銷、清收不良資產

  但該設想有賴于另一前提的實現:降低不良資產。

  以規模論,截至去年年底,中信以5100億元總資產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高居第三。

  以質量計,在今年年初國內《銀行家》雜志的一項排名中,中信的資產質量排名卻僅忝列股份制銀行第七位。

  排名僅供參考,不過兩相對比,陳小憲無法樂觀。

  影響資產質量的主要問題是不良資產比重。截至2004年年底,中信的不良資產存量為180億,不良率為5.8%,在股份制銀行的平均線(5%)之上,距離國內上市銀行3%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加明顯。

  “不良資產既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又是形成下一步經營困難的源頭。”陳小憲說。為了解除這個心腹大患,去年,中信集團幫助中信實業銀行核銷了30億元不良資產,今年預計再核銷30億元的不良貸款本金和10億元的不良貸款利息。

  與此同時,銀行自身也不斷加強清收力度,去年清收回30億元,今年更制定獎勵制度,對一部分清收人員實行底薪制,對超額完成任務的員工進行重獎。此外,實行一行一策,重點的分行采取單獨清收策略,或出售,或轉讓,或證券化。

  對新增不良資產則實行報告制度、行長質詢制度和重點分行的周、月會制度,分行長要向總行說明不良資產出現的原因和下一步措施,并且明確責任。

  同不良率緊密相連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撥備覆蓋率。目前,中信實業銀行的該項指標尚不到30%,風險準備金缺口達數十億元。在未能充分提取撥備的情況下,很難準確計算出衡量一家銀行盈利能力的兩項關鍵指標:ROA(總資產盈利率)和ROE(股本盈利率)。它們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中信能對戰略投資者構成多大吸引力。

  陳小憲坦言,當下中信的ROA和ROE還比較低。當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ROA平均是0.1%而國際上先進的中小銀行,像亞洲的新加坡、香港地區甚至印度的銀行,都在1.2% 左右,中等先進的銀行也在1%以上。ROE方面,國有與股份制銀行平均為3%,國際上沒有一個通行的標準,但大體上是15%,兩者相差至少5倍以上。

  “這些差距還是在國外銀行的人員比我們少很多的情況下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也只有七八萬人左右,再考慮人均,差距就更大了。”在今年1月15日的分行長會議上,陳小憲指出,“這樣的贏利能力決定了當國門開放時,我們如何與之競爭。任何產品出來,外資銀行通過它的風險加價可以達到你根本無法接受的地步,客戶當然選物美價廉的產品。任何產品都可以比你低。”

  地毯式大檢查

  陳小憲很清楚,為了縮小這些差距,改善內部管理才是關鍵所在。

  “如果一家銀行管理存在漏洞,風險大量沒有撥備,案件頻發,上市后三錢不值兩錢,上市沒有意義。”陳小憲說,“只有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三錢值五錢了,跟戰略投資者談判時才能更主動。”

  3月,銀監會連出三道緊急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農信社開展防范銀行案件風險的大檢查。而早在年初,中信就已組織近百人的檢查組,對前臺業務進行地毯式清掃,主要檢查貸款人是否越權,并檢查金庫、會計柜員、權限卡、重要憑證和印章等,剖析內控機制的缺陷所在。“金庫、印章管理這些事情在銀行中技術含量最低,但發生案件的概率相當高。”說到這里,陳小憲有些慍怒。

  三年間,中信共發生案件十幾起,其中操作風險帶來的損失與信用風險所帶來的貸款損失總量持平;而國際上的現代商業銀行通常40%的損失來自信用風險、50%來自市場風險,只有10%左右來自操作風險。恐怕這也正是令陳小憲痛下決心,在全行加強內控的動力。

  目前,檢查組已檢查到第9個分行,預計6月完成21家分行的檢查。不過,本文開篇所述的典型分行卻不是檢查組發現,而是中信集團的例行檢查發現的。這家分行的主要問題是內控不嚴,如會計制度和審貸委員會制度執行得不徹底,權限人員執行制度不規范,庫房管理人員職責不到位,印、押、證分管執行有漏洞等。

  “相當一部分的分行、支行行長不重視這些,現在我跟他們提出一個口號,叫扎實出效益,細節出黃金,行長應對每一個細節都清楚,不能光簽字,那樣的行長誰都能當。”陳小憲不客氣地說。他要求總行、分行和支行領導都要經常下基層,了解每一個業務環節,正確判斷其風險點和效益點。

  今年年初,中信總行擬定了9項制度,對風險管理體制進行全面調整。其中包括4項審貸會議制度、3項公司業務的授信制度和2項零售業務的授信制度。

  這套制度有四項核心原則。第一個就是,取消包括各分行行長的個人授權,實行集體討論、背靠背投票的集體審貸,行長對審貸會議通過的項目只有否決權。其次,實行審貸分離,把貸前、貸中、貸后的全過程集中在總行和分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這樣,一方面可以控制住風險的全過程,貸前進行審查,貸中進行決策,貸后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另一方面,市場部門在審貸功能分離后,可以一心一意地進行市場營銷工作,專注于新產品的包裝、設計、推廣、營銷。

  中信還要求:各分行應把放款中心包括貸款一級檔案,都集中在風險管理部門,實行集中管理,控制操作風險;實行第一責任人制度,即項目的第一引進人對項目的貸后檢查、財務狀況的持續追蹤負有第一責任,改變以往只要是合規審貸就沒有責任人的情況。

  等級管理:從機構到人事

  采訪中,陳小憲給記者講了另一家分行的故事。

  八年前,中信在一個有著重要市場的城市成立了一家分行,因為進入得早,很快就成了當地銀行業中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八年后,這家分行仍然是三四百人的規模,仍然維持著原有的大部分客戶,但業績已從當年的一、二名滑到了倒數一、二名。

  “小富即安、裹足不前。”陳小憲用這八個字形容上述分行,“所以我們得從機制上想辦法,讓他感覺不發展就受損失。”

  4月19日的分行長會議上,陳向大家傳達了他的新舉措:行級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對21家分行進行排名,然后根據名次劃分成大約5個等級,不同等級的分行行長和員工享受不同的獎勵工資。如果等級不變或下降,還要扣減原有的獎勵工資。不同等級關系到行長和員工的榮譽感,更和收入多寡掛鉤,對分行長們頗具震撼。

  與之相應,中信的干部管理體制也正在發生巨變。過去,分行行長由中信集團任命,總行只有建議權。現在,集團將分行長的人事管理權下放到總行,由總行考核行長的業績,使分行行長的任命、升遷都和工作業績直接掛鉤,陳小憲則以黨委書記的身份參與干部的考評、任命。接下來,中信將建立干部的破格晉升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群眾評議制度和業績述職制度等。

  另一項等級管理的新舉措是,對兩千多名客戶經理實行“口徑統一”:統一稱謂、統一利潤考核標準、統一培訓等。首先根據客戶經理的業績和工作的難易程度,評出五個等級:見習客戶經理、客戶經理、高級客戶經理、資深客戶經理和首席客戶經理,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待遇。如果某一級客戶經理成績突出,還可通過考評、考核描述他的業績,給予相應的行政待遇。

  客戶經理獲得評定的標準亦是一套系統指標,包括10項原則,核心是利潤指標,而非存款量或其他某個單項指標。這樣的設計,可避免客戶經理單純追求存款指標,或低質量放款。

  言談中,陳小憲數次提及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希望通過準入、退出、晉級、培訓等制度設計,幫助員工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而客戶經理等級制度就是對員工職業生涯的一種設計,又起到了促進業務發展的作用。

  陳小憲:

  現年50歲,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曾當過工人、士兵、機關干部。

  1982年至1993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工作,歷任計劃處副處長、處長、行長助理、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副局長。

  1994年起,歷任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招商銀行總行副行長、招商銀行總行常務副行長、招商銀行董事、招商銀行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4年12月6日出任中信實業銀行行長。

  目前,陳還兼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等職。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000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