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嶸
“各類商業銀行要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近年來,高層發出此類呼吁堪稱不遺余力。
1月21日,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會議精神,央行召開對各類商
業銀行的窗口指導會議,會上央行行長助理易綱再次強調要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投入。
“大量發放中小企業貸款對商業銀行是不現實的。”對此,部分中資商業銀行人士私下對記者抱怨。但與中資銀行的消極態度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近來外資銀行正在大力開拓自己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據悉渣打銀行已經在上海和深圳兩地開設了“中小企業理財”業務,匯豐銀行也表示,2005年準備進軍中小企業貸款市場。
數年前,個人信貸普遍不被看好的時候,外資銀行搶進一步,賺得盆滿缽盈。在中小企業貸款市場上,中資銀行可能再次面臨同樣的尷尬:由于后覺后進,非但分食不到新興市場的超額利潤,還可能遭遇優質客戶稀缺帶來的壞賬風險。
中資銀行“嫌小愛大”
“根據我們的國際經驗,中小企業理財將是中國個人信貸業務之后另一塊還未被瓜分的大蛋糕!”匯豐銀行某人士篤定地表示。
該人士對記者分析,現在很多中資銀行都在拼搶國有大企業客戶資源,其實蘊涵著很大風險:這令銀行80%~90%的利潤都來源于幾個大客戶,“依存度”太高,風險也會隨之升高。韓國金融危機的教訓值得汲 取:一旦這些大企業倒下,銀行就將面臨破產威脅。
另一方面,現在中資銀行都特別強調提高收益率,但是又只貸款給大型企業,這種單一的貸款結構其實不利于提高收益率——這些大企業的貸款利率都是緊貼央行貸款利率下限的。因此,中資銀行如果不拓展多元化的貸款市場,要根本解決收益率問題會非常困難。
外資銀行“視小為大”
在中資銀行還在“嫌小愛大”的時候,外資銀行卻仿佛發現了一個掘金寶盆。
渣打銀行中國區個人銀行總裁胡美霞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了一組數據來說明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03年中小企業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60%的出口額,并提供了75%的就業機 會。然而,發展勢頭強勁的中小企業獲得的銀行貸款僅為銀行貸款總量的32%左右。也就是說,近70%的 金融資源配置竟給了創造40%價值的國有企業。這種現象極不合理,金融資源利用效率也由此可見一斑。
胡還認為,隨著我國對非公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其對創造的社會財富也將越來越多。“從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可以看出,中國最有錢的企業在5年前大多都是中小企業,這也說明中小企業發展潛能十分巨大。我們希望,十年后中國最大企業的第一筆貸款都是我們發放的。”胡美霞笑言,“今天的中小企業客戶今后很可能成為渣打的VIP客戶。對中小企業貸款,其實也是在培養潛在的大客戶。”
在同幾家外資銀行交流后,一位中資銀行行長也感慨:“現在中小企業貸款市場可能同多年前的個人按揭市場很像。那時候,很多銀行認為個人信用不夠,不愿對個人給予貸款。但幾年的實踐證明,其實個人貸款風險并沒有想像中的大。并且,先進入這個市場的銀行因為篩出的都是優質客戶,所以賺得盆滿缽盈;市場優質客戶逐漸稀缺后,后進來者反而遭遇到很多壞賬。因此,在我看來,這個市場的確是塊肥肉,但必須要搶先進入。”
利率市場化拓展空間
“不論給出多高的利率,我們都不會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堅決地說道,“我們寧愿給國有大中型企業很低的利息,也不可能給中小企業貸款。”
這位信貸員認為,之所以這樣排斥中小企業貸款,是因為“收益和成本不匹配”。“中小企業賬目都非常不規范,而且這些企業資質良莠不齊,還要甄別它們的信用程度,投入的精力要遠遠大于大企業;另一方面,它們的貸款額度又非常小,頂多幾百萬元,一筆貸款下來我們的收益也非常少。與其那么辛苦地賺這些小錢,不如搞定一家大企業。”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收益和成本不匹配,而是銀行不愿意設法解決貸款管理問題。”前述匯豐銀行人士認為,“發放小企業貸款有小企業貸款的做法,如果一味套用大企業貸款程序,當然會‘入不敷出’。”
外資銀行如何管理中小企業貸款?記者向胡美霞問訊渣打銀行正在開展的中小企業理財業務管理方法。“我們是將中小企業貸款放于個人銀行部內,而不是企業銀行部。因為我們覺得中小企業的特點更像個人貸款。同時,這些企業主也都是個人銀行部的主要客戶,這樣的設置可以讓銀行的兩種業務相互促進。”胡美霞介紹道。
而前述匯豐銀行人士也認為,根據國外經驗,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其實與個人信用卡業務很相像,貸款壞賬率相對較高,但是貸款者愿意承受高利率。比如說,中小企業的壞賬率同信用卡業務一樣一般達到10%,那么在發放貸款時,銀行就應該將利率定在18%至20%左右——去年10月,央行放開貸款利率浮動上限后,中資銀行已經可能對貸款進行自主定價——而這樣的利率水平也是個人小額借款者完全能夠承受的。利息收入扣除壞賬損失,銀行仍然會有不錯的收益。只要將規模做大,這塊收益對銀行將會是非常可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