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理財等身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30日 10:57 新聞晨報 | ||||||||
規范性文件年內出臺已賣產品收益不受影響 昨天開始,滬上招商、光大等銀行紛紛貼出風險提示公告,提醒市民“理財產品存在風險”,同時強調“已賣出產品的收益將不受影響”。而監管部門稱,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身份”急需界定,相關法規有望于年內出臺。
“已賣產品收益不受影響” 此前,一些銀行的宣傳海報赫然印著“本金收益100%安全”、“一年期收益率3.0%”等字樣。如今,滬上幾家銀行在宣傳人民幣理財產品時,態度明顯低調許多。這與上海銀監局近日下發的有關公告(相關內容見11月26日晨報財經)有著直接關系。 有關銀行表示,受銀監會公告影響,他們今后推出的人民幣理財計劃將有所調整。同時強調,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銀行信用上,銀行過去給出的收益率是有保證的,屆時肯定兌現。 按以往慣例,監管部門對已賣出和批準發售的產品多半既往不咎,因此,已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市民不必慌神。記者昨天從上海銀監局獲得證實,“已賣產品收益將不受影響”。 銀行不再承諾最低收益率 剛剛獲批的招行人民幣債券理財產品將于12月1日上市。該行上海分行有關人士稱,他們會嚴格遵照銀監會的公告提示風險的,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承諾最低收益。同時,該人士強調,該行理財產品從設計、收益率等方面,都是經銀監會批準并在地方銀監局報備的,因此是合規的。 光大、招行等表示,“在收益率方面,銀行還是留有余地的”。言外之意,銀行有能力兌現承諾。有的銀行表示,今后,他們在宣傳上會偏重“保本”及“收益的安全性、穩定性”,考慮到相關規定,不會保證固定收益率。 人民幣理財“身份”待定 昨天,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表示,人民幣理財產品究竟屬委托理財類,還是儲蓄類產品,目前還是一個問題。據介紹,該局已將相關情況向上級反映,希望盡快以法律形式界定其“身份”。 監管當局有關人士指出,貨幣市場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并非保賺不賠的“保險箱”。在當前國內尚未出臺一部專門針對理財產品的監管法規的情況下,一旦不能實現承諾的收益,銀行必將面臨信譽風險。 依照現行監管規則,包括券商、期貨經紀、信托等門類的委托理財都不允許承諾最低收益。而多數業內人士支持將人民幣理財產品歸入委托理財范疇的觀點。 據監管部門的知情人透露,目前,銀監會正在商討出臺有關規范性文件,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最終“身份”有望于12月明確。 晨報記者 李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