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萬敏 徐子莫 賀麒麟發自北京、上海
通脹壓力下,信用卡積分也隨之縮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銀行先后調整了各自信用卡積分兌換商品的比例,即相同的商品現在需要付出更多的積分。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現象是由于銀行對信用卡業務利潤要求的提高以及商戶返傭比例下降等因素共同推動的,并非完全源于通脹。不過,不少消費者對此并不贊同,認為信用卡積分已成“雞肋”,并質疑銀行單方面調整積分規則的合理性。
針對消費者的質疑,來自法律界人士的意見認為,積分調整在信用卡條款中得以載明,據此看并不違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多家商業銀行的調查發現,隨著物價攀升和信用卡運營成本的增加,銀行信用卡的積分越來越 “不值錢”了。在各大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積分兌換網站,1萬分以下的兌換禮品近乎”絕跡”。
積分“購買力”縮水
工商銀行信用卡網站推出的最新活動顯示,2010年12月16日至2010年12月31日 (12月24日、25日除外),該行信用卡持卡人使用1.8萬信用卡積分,即可在北京、上海等12個城市的22家萬達影院兌換 《讓子彈飛》電影票一張。
這幾年,電影票沒怎么漲過價,但是積分的兌換能力卻縮水了。2008年工商銀行在深圳推出的信用卡積分活動中,9000到15000積分即可兌換一張電影票。
據來自浙江的消費者王先生介紹,“兩三年前的兌換禮品確實比現在的好。”根據王先生回憶,2008年某銀行信用卡兌換一個小號拉桿箱的積分是5000分,而2010年同款禮品的兌換積分提高到6500分,兩年之內漲了30%,相當于該銀行信用卡積分兩年貶值了30%。“本來想多攢點積分,但是消費還沒有積分漲得快。”
股份制行“高端”商品幾近絕跡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并不是所有的銀行都設置了高端商品 (價值在5000元以上)的選擇。除了四大國有行及交行這五大銀行之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幾乎沒有設置可兌換5000元以上的商品項目,上述五家大行一般會提供高于5000元的高檔商品和低于1000元的中低檔商品,不過高端商品可供選擇的種類非常有限。國有五大行能夠提供最高兌換400萬積分之上的商品,而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般只提供最高兌換100萬~200萬積分的商品。
大多數信用卡積分兌換的商品價值都集中在1000元以下,在種類上各家銀行的差別不大,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男士女士用品、車飾及戶外用品、書籍雜志等。
在建設銀行,同樣是每消費人民幣1元積1分,在該行的積分兌換禮品單中,最“便宜”的是22000分可以兌換2條博洋毛巾,149000分可以兌換一條博洋蠶絲夏被。中國銀行信用卡每消費1元可累積1點積分,在該行信用卡官方網站中,熱門兌換禮品排行榜前三均為航空公司里程兌換,約8000~9000分兌換500航空里程。而8000積分還可以兌換一個尺寸不大的多用化妝箱。
消費者不買賬
除了招行信用卡普卡積分是20元積1分,其余銀行都是1元積1分。同時,信用卡發卡行在美元積分上也有所不同,大部分銀行都是實施1美元積8分的策略,而也有銀行針對白金卡用戶推出1美元積16分。
無一例外的是,所有銀行推出的信用卡對房產、汽車、醫院、批發和學校等領域的消費是不給予積分的。
“除非(用信用卡)去買輛車,不然還不如不換。”消費者楊小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信用卡積分兌換的禮品近年來越來越不符合消費者“胃口”,只有買車、裝修等大額消費分期付款的積分才夠攢足心儀的兌換禮品,因此楊小姐選擇不兌換。
拿一款功率為1200w、市場價格在130元~180元的吹風機來說,民生銀行需要54200的積分才能兌換,興業銀行則要44500的積分才能兌換到,招商銀行雖然只需要7350分,但該行每刷卡20元或者2美元才積1分。
有關數據顯示,刷卡消費1元值0.0020元禮品價值的標準在信用卡業內比較普遍。但是換算下來,1000元只能換2元的禮品,100萬元才換2000元的禮品。
以持卡者平均每月刷卡2000元計,1年只能兌換價值48元的禮品,20年信用卡消費換來的禮品價值也不超過1000元。
“如果都像今年通脹這么厲害,48元的禮品和1年24000元的信用卡消費相比,沒有太大的意義。”一位消費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