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惡意發卡比惡意透支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9日 09:51  《理財周刊》

  (內文提要)且不說“惡意透支”的定義本身模糊不清,而且用“構成犯罪”來“威懾”欠款人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信用卡壞賬飆升的問題,反而會使銀行更加肆無忌憚地濫發信用卡。說到底,只有改變商業銀行“跑馬圈地”式的大發濫發信用卡的現狀,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此類風險的發生。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信用卡本身是一種金融工具,是市場經濟范疇下的產物。即使信用卡的兩頭——發卡公司和持卡人發生矛盾,通常也屬商業矛盾,充其量是民事官司,與法檢部門的刑事方面無甚關系。但是惡意透支是屬非法占有,非但侵犯了發卡人的合法利益,擾亂了信用卡秩序,最主要是破壞了正常的市場法則,因此這是一種刑事犯罪行為。

  理論上說,這種司法解釋的確在理。但眼下出臺的這部新《司法解釋》卻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例外”情況,而且根本無法真正降低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和壞賬。

  “惡意透支”如何定義?

  善意透支(正常透支)與惡意透支之間究竟如何區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因為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是人自身的心思意念,本是沒有外在的量化指標可以準確衡量,然而新司法解釋卻用了兩個剛性的指標:發卡銀行的兩次催收;二是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這樣就很有可能導致一部分消費者“被惡意透支”。

  比如說,發卡銀行兩次催收這項剛性指標卻由于銀行方面的強勢地位而顯得非常有彈性。如果欠款人由于出遠門、搬家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比如催款單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投遞到欠款人信箱里)等原因導致其沒有收到發卡行的催款單,而銀行卻認為對方已經收到了通知,那法院又該采信誰的觀點呢?恐怕銀行可以很輕易的拿出已經催收兩次的書面證明,而欠款人很難拿出自己沒有收到通知的證據吧。只要銀行耍個小手段,善意透支立刻就能變成惡意透支。

  再比如說,“非法占有”是區分“惡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個主要界限。但欠款人究竟刷卡時就想要“非法占有”還是刷卡時想要還錢,但后來卻由于意外“還不出錢”了呢?比如對一個月光族來說,上個月的信用卡欠款都要靠下個月的工資償還,但如果突然失業了,斷了收入,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新工作,可能三個月里真的還不出錢。難道這也算非法占有嗎?還有像家人突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錢,家里又一時拿不出那么多錢,只能信用卡取現救急,但由于治療費用高昂,家里積蓄已經用盡,三個月里沒能還上,這也算非法占有嗎?再如刷卡后遭遇生意虧損,或者生意合伙人卷款潛逃,應收賬款打水漂,銀行卡資金遭竊等等在刷卡時沒有想到的意外情況的發生都可能導致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里還不上錢。然而這些被迫欠債的情況,在新司法解釋看來都可能屬于惡意透支。

  “被惡意透支”情況眾多

  上面還屬于極端情況,卻已經能看出新司法解釋的漏洞。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可能就是沒有好的理財習慣,信用卡數量又多,結果信用卡賬單到了卻忘記按時還款,有時候還了這張忘記還那張,還以為自己已經把那張信用卡的欠款給還了。要是一不小心透支超過三個月,這些人難道也要打上惡意透支的印記嗎?

  另外為了“跑馬圈地”,如今只要辦成一張信用卡,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拿到50~100元的提成。由于經濟利于的驅動,許多企業和學校領導也會“好心好意”幫員工和學生申請信用卡。

  比如最近河南工業大學部分學生就遭遇到“被辦卡”的尷尬事,該校數千名學生甚至是一些已經畢業的學生,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某國有商業銀行的信用卡,而且還注銷不了,據說這只是學校申請貸款與銀行發卡任務之間的“牽手”而已。而這樣的例子卻又顯非孤例,去年號稱要“占領天涯”的西安電子科大也同樣身陷“卡門”,該校萬名學生的信息被盜用,并“被辦卡”。而一些學生“被辦卡”后,甚至連卡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要面對欠繳年費的催款賬單。要是學生覺得銀行理虧對此置之不理的話,按照新的司法解釋,銀行就能以惡意透支的名頭把該學生推向刑事犯罪的深淵——逼其一步步走入銀行自己設下的“欠款陷阱”。

  倘若把視野延至校外,就會發現身份信息被盜用,被人惡意辦卡透支的現象層出不窮。這往往又與銀行監管審核不嚴,一心追求發卡量而忽視辦卡人信息核實有關。而一旦被人惡意辦卡透支后,罪犯早就不見蹤影,只剩下倒霉的卡主不得不面臨惡意透支的懲罰。

  如果以上種種情況造成的惡意透支都要抓起來判刑的話,那恐怕我國當前最需要建設的不是經濟適用房,而是經濟適用監獄了吧。

  司法解釋偏心眼

  根據新司法解釋,真正的惡意透支——非法占有罪名的只是極少數,而那些“被惡意透支”的普通消費者卻占到了絕大多數。這種“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司法解釋,很容易讓人覺得法院“偏心眼”——對消費者的還款責任做了幾近苛刻的認定,但對發卡銀行義務的約束與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卻遠遠不夠。

  上個月媒體就報道了這樣一件事:61歲的廣州關老伯兩年多前從銀行透支2萬元,如今利滾利滾到了20多萬元的天文數字。兩年時間利息達到本金的10倍,實際上已經屬于高利貸行為,而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尚滤痉ń忉寘s對銀行幾近“變態”的懲罰性利率計算方法不作任何約束。

  事實上,新司法解釋對苦于信用卡討債成本過高的銀行來說,無異于是一場“及時雨”。

  “銀行多次呼吁這一司法解釋,總算出來了。條文非常全面,對減輕今后信用卡業系統性風險很有好處,也有利于未來業務的發展!蹦彻煞葜沏y行信用卡中心總裁表示。顯然,“惡意透支”罪的司法解釋是銀行推動的,對銀行有利而對消費者不利。

  銀行難免“釣魚”嫌疑

  從權利和義務對等的角度看,此次兩高的司法解釋只是在一味追求消費者惡意透支的罪過,卻只字不提另一頭——銀行“惡意發卡”引誘消費者陷入“被惡意透支”的罪過。正如上文所說的,銀行為了跑馬圈地賺取利潤最大化,總是無節制發行信用卡,甚至明知辦卡人無償還能力,卻還是開放透支功能,并不斷以各種優惠、贈送、分期付款等為誘餌誘導辦卡人大量透支,無度透支,而明知辦卡人可能陷入無力還款的境地,也不對辦卡人進行提醒和警示,最好辦卡人透支時間越長越好,等到銀行賺得朋滿缽滿的時候,再祭出“惡意透支”的殺手锏,逼欠款人想盡一切辦法籌錢還款——因為幾乎沒人愿意只因為欠銀行幾千元或者幾萬元就付出鋃鐺入獄的代價。從這個角度看,銀行也有“釣魚放貸”的嫌疑。而如今的司法解釋卻等于給銀行的“釣魚放貸”大開綠燈,甚至為此不惜損害無數消費者的正常權益。

  對癥下藥 遏制惡意發卡

  信用卡的問題是市場的問題,必須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新司法解釋不但無助于從源頭解決信用卡壞賬率飆升的問題,反而是給了銀行一把尚方寶劍,讓銀行更加無所顧忌地發卡。

  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遏制銀行繼續惡意發卡的沖動。這一方面需要銀監會進一步加強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一定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之間在信用卡市場的過度競爭。另一方面市場本身會給銀行教訓。當濫發信用卡導致銀行壞賬增加時,自然會重新提高辦卡門檻。今年許多銀行暫停大學生信用卡發放就是證明,今年三季度,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回落也是證明。

  總之,任何企圖依靠法律法規來扭曲正常市場關系的行為都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政府越想保護銀行,銀行就越加不思進取;反而讓它嘗點苦頭,它倒可能真正重視風險控制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