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監會在向各大銀行下發的《關于“支付寶”業務的風險提示》中,建議商業銀行加強對“支付寶”等網上支付交易的監控,對網上信用卡支付業務實行適度收費制度。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最新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已經有高達1.5億的網民使用過第三方電子支付公司阿里巴巴所推出的“支付寶”服務,這其中有許多人使用信用卡進行網絡支付,并和傳統信用卡消費一樣享受一定的免息期。然而,銀監會近日的一則通知卻暗示,未來使用信用卡在網上購物將有可能不再享有免息的待遇。
銀監會擲出重磅炸彈
4月上旬,北京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在3月下旬已向各大銀行下發了《關于“支付寶”業務的風險提示》,銀監會“建議對網上信用卡支付業務實行適度收費制度”,“一旦網上支付業務出現重大風險隱患,各行應停止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
銀監會此次發文共提出五大風險,分別包括第三方支付機構信用風險、網絡黑客盜用資金風險、信用卡非法套現風險、發生洗錢等犯罪行為風險以及法律風險。
在這則風險提示中,對網上信用卡支付進行收費的建議尤其引人注目。銀監會認為,由于“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商戶、持卡人在網上支付行為過程中,均無需向銀行支付任何費用,非法套現成本較低。因此如果商業銀行能對網上信用卡支付業務實行適度收費制度,將能夠減少信用卡非法套現現象。
這則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立即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無奈地表示信用卡網上購物免息時代可能即將終結,更多的人則對此表達了自己強烈的不滿。在多家網站調查中顯示,九成以上的網民認為如果收費將加重網購成本,嚴重影響未來的網購行為,并可能會減少網上買賣的次數。
4月7日,銀監會出面辟謠說:“這只是討論中提出的一種建議,但這并不意味著銀監會就此正式下文。”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銀監會一直對“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的安全問題”給予關注。在近日召開的研究“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業務風險防范的內部會議上,曾有參會者提出“網上支付適度收費可作為防范風險的措施之一”,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銀監會的最終通過。
銀監會方面還表示,“由于支付寶并不屬于金融機構,不在銀監會管理的范圍內。對于銀監會來說,只是提示各銀行規避可能遇到的風險。”
雙方矛盾由來已久
盡管銀監會再三澄清對網上信用卡支付收費的建議還僅僅是“內部討論”,但許多人依然擔心這距離“正式下文”已并不遙遠了。因為銀行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因信用卡非法套現而產生的矛盾由來已久。
這里先簡單介紹下“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這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持平臺。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支付后,第三方通知賣家發貨,買方收貨后,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上。因此第三方支付在交易過程中充當了一個“中間人”或者說“擔保人”的角色。
由于網上購物一般無法即時完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因此許多購物網站就理所當然地發展成了第三方支付機構,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的朋友恐怕對此并不陌生。
然而問題是,信用卡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交易也屬于刷卡消費,但“支付寶”、商戶和持卡人在網上支付行為過程中,均無需向銀行支付任何費用。而由于網絡交易又存在很強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有些不法分子通過制造虛假交易,就能從信用卡中免費取現。眾所周知,信用卡取現、分期還款的高額利息收入是銀行經營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而不法分子通過“支付寶”免費取現則會直接損害到銀行的利益,在銀行看來,非法套現還有可能會產生呆壞賬風險。
另一方面,當初看好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前景而與“支付寶”達成合作意向的各大銀行也發現,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與淘寶上的實際賣家都沒有給銀行支付任何費用(而一般的刷卡商鋪會給銀行一定的返點),因此看上去電子商務發展得紅紅火火,但銀行其實并沒有從中獲得太多的好處。
收費“令箭”正中銀行下懷
早在去年11月,就有一篇名為《銀行恐慌癥爆發:逃離支付寶》的報道稱,民生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等銀行已從擁有1億多用戶的支付寶上撤離信用卡業務,即不允許用戶在支付寶使用信用卡支付。盡管這篇報道很快被證明是假新聞,但它卻影射出了各大銀行目前所處的兩難境地:既對支付寶不向銀行支付費用感到不滿,又不愿意放棄巨大的網上支付市場,在搶占這個巨大市場的競爭中落在其他銀行的后面。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部負責人無奈地記者表示,通過“支付寶”非法套現的行為的確給銀行帶來了一定損失。他說:“銀行信用卡業務主要盈利渠道有三個,一是年費,二是商戶的傭金,三是取現和分期還款的利息,但現在年費基本上已形同虛設,真正的收入主要就是后兩者。但現在各家銀行對‘支付寶’上的信用卡交易均不收取傭金,再加上非法套現的問題,讓銀行做了賠本買賣,銀行當然不樂意了。”該人士還表示,零傭金的政策通常僅適用于醫院、學校等公益事業,而支付寶顯然不屬于公益事業。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銀監會此次下發的風險提示正好解決了銀行的隱痛,給了銀行一支名正言順向信用卡網上支付收費的“令箭”。在銀行看來,這樣既可以提高信用卡通過“支付寶“非法套現的成本,降低銀行風險,又可以給銀行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一舉兩得。這也是許多人擔心“內部討論”會很快演變成“正式下文”的原因。說到底,作為商業銀行的大管家,在觸及到銀行業整體利益的問題上,銀監會的胳膊肘向里拐也十分正常。
值得玩味的是,正處于漩渦中心的“支付寶”對此則非常低調,僅表示“該文件并不是直接發給支付寶,因此對于相關細節和文件出臺的前因后果,并不清楚”,另外“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贊同銀監會加強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相關論點。作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支付寶”的用戶數已突破1.5億,占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如此強大的網絡公司也在監管部門面前低頭,這究竟是“支付寶”用戶的幸運還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