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規模偏好 信用卡圈地運動有隱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2:01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李秀中 發自上海 “到2008年以前都是跑馬圈地的時代。”對于信用卡產業,招商銀行(下稱“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彭千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彭千最近一次的“跑馬圈地”在5天前,他與迪斯尼戲劇公司副總裁RonKollen和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鳴簽署了合作協議。7月18日,英文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在上海開始亞洲首演,招行信用卡的不同客戶群都可以有機會享受《獅子王》的優惠待遇。 作為信用卡業務的佼佼者,招行已占到中國市場份額的30%。因此,有人提出,招行將步出跑馬圈地時代。不過,彭千仍表示:“從目前整體態勢上,我們還是追求規模。” 跑馬圈地 為了規模,各發卡行都在拼命樹立自己的品牌特點,推出新奇產品以擴大市場份額。 細分客戶人群就是信用卡發行的新趨勢,在普卡、金卡、白金卡這種簡單劃分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專門針對各類人群的個性卡。一時間,女性卡、學生卡、聯名卡、香味卡、透明卡、迷你卡等紛紛登臺亮相。 “目前,信用卡的發展初期,發展勢頭不錯,但是局部的相當不均衡,還是集中在中高端用戶。”彭千說。 此外,各大銀行還瞄準了具有金融意識和信用觀念的年輕人。 最近,中國建設銀行(下稱“建行”)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推出了“龍卡名校卡——人大龍卡”,并面向在校師生發行。據悉,建行瞄準了211工程中的百所重點名校,目前已經確定合作30所。中國銀行與搜狐旗下的ChinaRen網站甚至準備發行“長城ChinaRen校友卡”,為此他們還展開了卡樣設計征集活動。 中國工商銀行(下稱“工行”)3月開始也加入爭奪,甚至開設了辦理大學生信用卡的“柜臺服務”。中小銀行則顯得更為主動。興業銀行以精美的“情侶卡”設計讓部分學生動心;深圳發展銀行(下稱“深發行”)也加入“混戰”,透支額度高達5000元。 之所以針對廣大年輕用戶,“跟整個中國的信用環境也有關系,大家對風險方面的問題有擔憂,所以將業務集中在比較放心的族群里。”彭千分析認為。 1985年6月,中國銀行(下稱“中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1995年3月,廣東發展銀行(下稱“廣發”)開始進入信用卡發卡市場,發行了“廣發人民幣VISA信用卡”,以及“廣發美元VISA信用卡”。 2003年被譽為“中國信用卡元年”,當年信用卡發行量超過歷年總和,達500萬張。而近年,信用卡猶如井噴一樣,發卡規模已逼近2000萬張。 爭做中國的“花旗銀行” 然而發行規模并沒有扭轉消費習慣,信用卡使用率不高。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經起去年就曾經提出,“江蘇是‘信用卡大省’,卻不是‘信用卡強省’。”他介紹說,城市很多百姓的皮夾里有好幾張信用卡,但是信用卡的使用率并不高,有統計資料卻顯示,信用卡消費僅占江蘇全省總消費的3%。 彭千深有感觸,“中國整個市場的競爭態勢太不一樣,產品的淘汰和更新的頻率太高。同樣也反映到信用卡這個產業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產品的更新和新產品開發的頻率也會比較高。” 迅速擴張的規模像光環掩蓋了對消費行為的研究。 就在招行宣布發卡量突破500萬張之后,其他銀行也紛紛宣布了他們的信用卡業績——截至5月底,建設銀行龍卡(雙幣種)信用卡,累計發卡突破400萬張;工行牡丹信用卡發卡量也達到800萬張(含準貸記卡)。而6月15日,交通銀行(下稱“交行”)正式宣布,該行太平洋信用卡發卡量已經突破了100萬張,創造了國內銀行首年發卡數量的最高紀錄。 雖然,市場規模呈爆炸式增長,彭千依然表示:“我們對整個市場的發展、未來的規模期許還很大。”現在,全世界單一地區最大的發卡銀行是花旗銀行,在美國大概發行了6000多萬張。我們認為花旗已經沒有增長的后勁了。我在中國一個市場做到6000萬張不是一個難事。特別是對我們幾大國有商業銀行來講,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想做到這樣一個規模。”他認為。 但中國銀聯市場戰略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級管理人士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發卡量不是問題,盈利才是問題。” 盈利難題 然而各大發卡銀行要獲得盈利,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比較困難。 目前國內信用卡有三部分直接的利潤來源:一是發卡費,二是手續費,三是透支利息收入,即循環息。按照目前我國關于銀行卡的管理規定,透支利息折算成年利率高達18%~25%,扣除相關費用成本外,利潤也在80%左右。 但是,國內信用卡業務循環利息的收入并不高。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信用卡市場利息透支收入,平均比例為22%。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年費收入,平均比例高達55%。 各家銀行規定的信用卡年費從100元到300元不等,但隨著銀行間競爭的激烈,為了吸引客戶,大部分銀行開始免除年費。 民生銀行更是推出倒貼年費的驚人舉措。只要在今年6月30日前申請成為該行的信用卡客戶,都有權選擇“信用卡年費120%增值返還”的優惠。 “中國市場的利潤演化比較快,在其他市場往往是暴利到利潤平均化再到虧損這樣一個過程,但是在中國市場往往是暴利直接到虧損。”一位銀聯人士認為。 “其實,招行對市場的預判有偏差。市場盈利率衰減這么快,這個是他們沒有想到的。”上述銀聯人士說。作為信用卡業的排頭兵,招行在去年宣布信用卡業務實現盈虧平衡。但是今年仍然是爭取維持這一狀態。 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銀行信用卡業務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長期面臨盈利難題。實際上,信用卡業務給各家銀行帶來的利潤貢獻通常在5%以下。 基礎業務先天不足 對于信用卡發行業務的擴張是否存在盲目性,彭千認為,“現在很多銀行把信用卡業務作為零售業務的主打,我覺得有些本末倒置。” 信用卡業務依賴于良好零售銀行的基礎建設。而零售業務并不是每個銀行的長項。“我們零售業務的占比達到40%多,這是我們做信用卡業務的一個基礎。”彭千說。 “你本身基礎的東西做不好的話,我覺得還是有問題的,在中國目前跨行支付的手段,和信用卡還款途徑不是特別完善的時候,這樣盲目的大規模的在信用卡上投入,我感覺有點本末倒置。”彭千認為。 目前,信用卡擴張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還款難。不僅還款網點不多,而且,每到還款日,各大銀行營業廳都排滿了人。這不僅造成銀行服務質量的降低,也會變成信用卡長續發展的阻礙。 “本身發展的規模跟銀行所能承載的條件相當。”彭千說,“我們也不能無限制地擴張,就目前情況來看。” 但是,“大家上信用卡業務,有一個‘metoo’(跟隨對手)戰略,不問自己是不是需要,而是問自己有沒有。”銀聯人士認為,目前一些中小銀行,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良好的零售業務基礎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大規模擴張信用卡業務。 記者觀察 外資銀行不是威脅 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務完全開放后,外資銀行具備單獨發卡的權利,分析人士稱,信用卡業務將成為中外銀行金融業開放第一戰。有觀點認為,正是為了和外資銀行競爭,國內銀行在信用卡推廣時,才能置盈利于不顧。 但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彭千認為外資并不可怕,“外資銀行不是威脅。現在規定,外資銀行要做三年借記卡之后才能做信用卡。另外一個他們會獨立發卡嗎?他們該發的卡都跟國內銀行合作發了。” 2003 年12 月31 日,花旗、匯豐銀行獲得銀監會批準,在內地發行雙幣信用卡,這是外資銀行邁入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第一步。目前,除了招行和中信實業銀行以外,其他銀行都與外資銀行進行合作推出信用卡業務。 銀聯人士分析認為,“外資銀行在個人銀行業務上,雷聲大,雨點小。信用卡業務利潤很少,他們跟國內銀行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因此,實際上,外資銀行獨立發卡的威脅并不存在。相反,國有商業銀行在外資銀行的支持下,可能會加劇這個市場的競爭。 “對于我們招行來說,最大的威脅是建行。”彭千說。 建行發卡量已經超過400萬張,僅次于招行。其戰略投資者——美洲銀行為僅次于花旗信用卡的發卡公司。建行得到美洲銀行策略上的指導,每個月都有新產品出來。 “對于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去談招行的優勢,招行唯一的優勢就是早起了那么點時間。”彭千告訴記者。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