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為卡服務收費叫冤:跨國卡公司收費遠高于銀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1:20 新浪財經
anthropoid 請不要妖魔化中國銀行業和中國銀聯(原標題) 主要觀點; 一、 跨行查詢僅是查詢余額的一種補充方式而已,并不是只有跨行查詢才能獲知余額; 二、 銀行與銀聯向持卡人收取跨行查詢費用是為了向持卡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三、 通過收費可以引導持卡人的行為,從而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 各家銀行跨行查詢收費與否就是銀行卡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持卡人的選擇對跨行查詢費的收取至關重要; 五、 銀行卡組織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一家銀行卡組織(銀聯)并不代表壟斷; 六、 應正視銀行卡產業的發展及問題,崇洋媚外不僅帶不來免費的午餐,而且有可能讓我們輸得一無所有; 七、 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為民請命是一種社會責任,這個旗號不是隨便就能打的,人大代表、律師、專家學者更需要實地調研與理性思考; 八、 不管爭論以何種形式結束,國家、企業以及持卡人的長遠利益都應是各方追求的最終目標; 九、 銀行卡產業是一個非常考驗政府監管能力與智慧的產業,相關部門應給予適當的引導,推動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銀行卡產業體系。 最近一個階段,社會各界就各家商業銀行向持卡人收取跨行查詢費用事宜展開了熱烈的探討,期間媒體與公眾對銀行與銀聯的壟斷以及在收費方面的“貪得無厭”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這原本是一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市場化大討論,然而在討論過程中,部分媒體、公眾、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律師等所表現出來的對銀行卡專業的無知則筆者深感不安。 說實在的,作為一個銀行卡從業人士,筆者深知由于這場爭吵中的各方所掌握的銀行卡知識不在同一水平,因此并不能說誰的聲音大就表示誰有理,本來筆者根本不屑于參加這些爭吵,只想勸說各方先把銀行卡跨行查詢收費一事的背景知識與來龍去脈搞清楚后再爭吵。然而,對于某些“無知”媒體的瘋狂炒作與不切實際的報道,尤其是最近《海峽都市報》稱“銀聯正在醞釀的收費有100余項”的報道,筆者真是出奇地憤怒了,對于這樣毫無根據、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報道,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這場爭論中的一些觀點做一些澄清,并發表一下本人的一些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跨行查詢僅是查詢余額的一種補充方式而已,并不是只有跨行查詢才能獲知余額。作為一個持卡人,你想要知道某一家銀行發給你的銀行卡中有多少余額,有很多種選擇方式。例如,柜面查詢、這家銀行的ATM機上查詢、通過這家銀行的電話銀行查詢或者網上銀行查詢、或者在其他家銀行的ATM機上跨行查詢。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在這家銀行的ATM機上查詢,以及通過這家銀行的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查詢,而通過其他銀行的ATM機利用銀聯網絡來跨行查詢僅僅是獲知銀行卡余額的一種補充方式而已,并不為許多人所常用。筆者本人以及媒體調查過的一個公眾就是從來不使用跨行查詢的。因此,跨行查詢收費并不像水電煤收費一樣不可避免,持卡人為了避免收費可以選擇使用最方面的本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或者柜面、ATM機查詢,這樣就可以輕松避免,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去跨行查詢,或者現實中只有這一種查詢余額的途徑。 二、銀行與銀聯向持卡人收取跨行查詢費用是為了向持卡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當然,筆者知道在這里討論是先改善服務再收費,還是先收費然后再改善服務是不會有結果的,但就跨行查詢行為的參與方來說,擁有ATM機具的銀行在購買時原來的想法是為了改善本行持卡人的查詢、取款等服務,并沒有義務去服務作為其競爭對手的其他銀行的持卡人,由于銀聯跨行系統的存在,ATM機具所有行將ATM給其競爭對手使用,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因此,持卡人除了可以在發卡銀行的ATM機上取款和查詢外,還可以在更多的、其他銀行的ATM機具上進行查詢或取款,持卡人在享受服務提高的同時必然要付出一定費用。此外,對于銀行卡產業來講,銀行、銀聯所面對的共同競爭對手是現金,因此除了彌補機具和系統投入的成本外,為了減少現金的使用,降低整個社會使用現金所造成的成本(社會使用現金的成本遠遠高于使用銀行卡的成本)上升,商業銀行和銀聯還必須花費很大的待機去教育整個社會(包括持卡人、商戶等)改變使用現金的習慣,多使用安全、衛生、便捷、高效的銀行卡。 三、通過收費可以引導持卡人的行為,從而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不管是人大代表、還是專家學者,他們都在驚呼跨行查詢收費給銀聯和銀行帶來了巨額的壟斷利潤,因為他們都知道2005年底中國境內已經發行了9.6億張銀行卡,然而他們卻都不知道這9.6億張銀行卡中有多少是活動卡,剩余的那些睡眠卡或者不活躍卡給銀行系統資源以及持卡人帶來了多少的資源浪費。其實,9.6億張銀行卡中,活躍卡僅三分之一左右,而活躍卡中常用于跨行交易的也不過有三分之一,跨行查詢交易的銀行卡更少,因此他們所說的“巨額壟斷利潤”純粹是無稽之談。然而,9.6億張銀行卡中的三分之二卻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系統資源浪費,只要這些銀行卡中還有一分錢,銀行每個季度都要為每張卡計算兩次利息,并把這些數據通過電子或紙質的形式保存兩年或更長時間,這不僅占用了銀行的巨量系統資源,而且很難給銀行帶來效益;從持卡人的角度來說,由于多種原因,一個人手中一般那有很多張銀行卡,然而真正經常使用的銀行卡可能就一兩張,多余的銀行卡對持卡人來說基本上沒有什么用途,然而沒有銀行的提醒、督促,持卡人一般是不會去消卡的,而且由于歷史原因,銀行一般也找不到那些睡眠卡的持卡人。因此,為了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銀行一般通過收取年費、帳戶管理費、跨行查詢費等方式來清理睡眠卡,從而提高卡均效益。商業銀行的收費不僅是市場行為,而且是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社會行為。 四、各家銀行跨行查詢收費與否就是銀行卡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持卡人的選擇對跨行查詢費的收取至關重要。在爭論中,社會各界均在對壟斷義憤填膺,認為跨行查詢收費是銀行業壟斷地位的產物。然而,殊不知,跨行查詢收費本身就是商業銀行間激烈競爭的結果,ATM機具多的銀行花費很大的代價購置設備,當然不希望機具少的銀行來免費使用,否則大家誰都不要花前去購置設備,只要拼命發卡搶客戶就行了。因此,ATM機具多的銀行想通過收取跨行查詢費的形式來彌補一些購置設備的投入,并通過收取跨行查詢費來向持卡人宣示自己機具多,服務便捷的優點,而機具少的銀行也可以收取跨行查詢費彌補自己向其他銀行所交的費用,或者免去跨行查詢費來爭取持卡人。因此,當他們面對持卡人時,收取跨行查詢費與否關鍵就看他們采取什么樣的競爭策略,實際情況中,當大銀行收取跨行查詢費時,而小銀行一般不收取跨行查詢費。此外,從持卡人的角度來說,面對跨行查詢費,也完全可以轉而選擇那些不收費用,或者機具比較多的銀行從而不交或者少交跨行查詢費。因此,從持卡人和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跨行查詢收費不僅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也關鍵依賴持卡人的選擇。 五、銀行卡組織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一家銀行卡組織(銀聯)并不代表壟斷。在爭論中,由于商業銀行有多家,而銀聯只有一家,因此銀聯“突出的壟斷”地位就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詬病,認為跨行查詢都是銀聯壟斷惹的獲。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市場上只要是有一家的,肯定的是壟斷,就連深悉西方經濟精髓的許多專家學者也這么認為,因為市場上只有銀聯一家,他肯定是壟斷的、霸道的、說一不二的、沒有制約的、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的,等等,有些媒體或力量甚至有著妖魔化中國銀聯的傾向。其實,這是大家對銀聯成立初衷以及在產業中定位的誤解。不知大家還記得否,四年前,當中國市場上沒有銀聯時,持卡人手中的銀行卡想要方便的使用起來是多么的困難,跨行取款、消費幾乎是處處受阻,腰揣大把現金所帶來的種種不便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銀聯成立四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乃至世界”的目標。銀聯是一家,因為銀聯做的是整個中國銀行卡產業的標準,把所有銀行的銀行卡技術和業務標準統一起來,統一銀聯品牌,搭建了一條高效便捷的跨行支付通道,如果標準還有多家的話,那我們又會到了四年前多家銀行互相不能聯網通用的境界。此外,從銀聯的決策機制來說,作為一家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銀聯的所有發展戰略與重大決策都是由其客戶――商業銀行(通過董事會或股東大會,而且基本上是有一家反對都很難實施)所決定的,并且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銀聯其實是各家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的一個議事平臺,而不是一個追逐盈利的企業(盡管其采用的是公司制),從商業銀行決定其決策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無法說明銀聯對其客戶是壟斷的,這也是西方經濟學中所沒有提及的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因此,持卡人、學者、媒體等動輒就提銀聯是壟斷,缺乏監督,這其實是對銀行卡產業知識以及銀聯運作機制的無知;此外,從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負責銀行卡跨行轉接與清算的同類組織也基本上只有一家(只有美國因歷史原因形成有兩家以上,而且其中的VISA、萬事達在世界上是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轉接的跨行組織,否則這與銀聯成立前多家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狀態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 六、應正視銀行卡產業的發展及問題,崇洋媚外不僅帶不來免費的午餐,而且有可能讓我們輸得一無所有。說實在的,在參與爭論的眾多媒體與公眾中,筆者很難看見有人很公正地評價中國銀行卡產業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人大代表、律師、學者們千篇一律地提到了銀行的收費、銀聯的壟斷、持卡人的負擔加重;在這里,筆者請大家好好回想一下,與四年前相比,中國人的用卡環境是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銀行卡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是否為我們帶了許多便捷和樂趣:不許帶許多現金了,不用找零了,不用親自去繳水電煤了,用卡可以打折積分了……,在享受到這些現代化電子支付方式的同時,我們的負擔因為銀行卡收費而增加了多少呢。因此,大家對銀行界和銀聯所提供的日益完善的服務閉口不談,反而對一提跨行查詢收費就開始罵娘,滿口是銀行以及銀聯的不是。說實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商業銀行服務收費以及服務收費方面的競爭也是大勢所趨,不習慣于放棄免費的午餐只能阻礙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在爭論中,有人老是拿國內商業銀行的服務與收費同國外商業銀行進行比較,認為什么都是國外的好----服務好,價格低,筆者不知道國內有多少人真正體驗過國外銀行的所謂優良服務的精髓,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商業銀行與銀聯共同制定的針對持卡人的各類收費絕對低于跨國銀行卡公司對持卡人的各類收費。筆者一直不理解,為什么當國內商業銀行和銀聯因成本和市場競爭需要而收取合理的跨行查詢費用時,我們的人大代表、律師、專家學者以及媒體公眾反應如此劇烈,而2005年當跨國公司向國內持卡人大幅度提高貨幣轉換費用時(消費或取現時,跨國公司向持卡人收取1.5%的貨幣轉換費,而銀聯則不收取),社會各界卻無人質疑。目前,國內銀行卡跨行收費的標準制定權還在我們中國人手里,各商業銀行和銀聯也根據國內持卡人的實際承受能力和影響力,制定了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收費標準,若真是有一天某些人所信奉的跨國公司主宰了中國銀行卡市場,我相信他們會按照西方的標準收得比這更高,期盼的免費午餐到頭來可能讓我們一無所有。 七、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為民請命是一種社會責任,這個旗號不是隨便就能打的,人大代表、律師、專家學者更需要實地調研與理性思考。毫無疑問,我們國家的民主在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在提高,群眾的辨別能力也日益增強,任何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不管是否壟斷)都是社會所不恥的,在這個方面,我們的人大代表、律師和專家學者發揮了許多積極而有影響力的作用,他們的行為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然而就跨行查詢收費以及各方公開發表的評論來說,筆者認為,上述各方面沒有很好地做到盡職調查的責任,雖然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與銀行卡無關,然而只要他們稍加努力,便可以清楚地知道跨行查詢收費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么:持卡人是否必須接受?是否在沒有提供服務的同時增加了持卡人的負擔?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什么?是否能夠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商業銀行和銀聯經過多次周密研究與商討為什么么實施這項收費?難道是簡單的“壟斷”一詞就可以解釋得了的嗎?人大代表的提案都是神圣的,而不是應付政府的家庭作業,更不是為民請命嘩眾取寵的噱頭,它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說人大代表一個心血來潮的提案可以叫停我們的社會經濟改革和商業銀行的現代化改革,筆者不知道這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還是人大代表的悲哀。當然,我們希望各方的主管愿望都是良好的,沒有任何人是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或成名立萬的虛榮,筆者也希望各方通過此次事件能夠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工作,不管是人大代表、律師、持卡人、專家學者,還是銀行、銀聯,甚至政府部門,因為我們都希望國家能夠更進步,消費者的權益能夠更加得到保護,畢竟我們都是消費者,都是國家的一份子。 八、不管爭論以何種形式結束,國家、企業以及持卡人的長遠利益都應是各方追求的最終目標。在此次跨行查詢收費爭論中,各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講述道理并爭取維護自身的利益,然而綜合各方觀點,我們把這件事放到維護國家、企業以及持卡人長遠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其實跨行查詢收費叫停與否,或者還有其他什么第三種的解決方案的爭論結果就不言而喻了。目前,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改革是長期以來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我們必須以市場的眼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商業銀行和銀聯在向持卡人提供服務時,必定要收取市場化的費用,而且商業銀行之間在收費問題上也是相互競爭的,他們也會根據市場化決策的結果選擇收費與否,或者收費多少,持卡人會根據跨行查詢收費對自身的影響程度來選擇是否進行跨行查詢,或者選擇其他查詢方式,或者選擇收費低廉甚至不收費的銀行。因此,從長遠的利益格局來看,黨和國家的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方針得以推進,商業銀行和銀聯從收費中彌補了機具投入的成本支出以及推動產業發展的營銷宣傳成本支出,產業的投入產出循環得以順暢,持卡人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選擇是否進行跨行查詢收費,而且還將享受到商業銀行和銀聯提供的、更加良好的服務。 九、銀行卡產業是一個非常考驗政府監管能力與智慧的產業,相關部門應給予適當的引導,推動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銀行卡產業體系。盡管銀行卡產業與生產制造等傳統產業不同,有著它獨特的產業運轉與決策機制,并且銀行卡聯合組織、發卡行、收單行、持卡人、商戶、機具和卡片生產廠商、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公司等眾多參與方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然而它又與其他傳統產業一樣,是國家經濟戰略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產業背后的標準制定、品牌擴張、信息路由等無一不影響著我們國家的經濟主權與金融信息安全。這里筆者不得不提兩則案例:一是澳大利亞、歐盟等主權國家或政府組織紛紛對VISA、萬事達的壟斷行為提起了訴訟,而是美國政府以反恐為名,利用其控制的各種金融交易網絡來搜集各國的電子交易信息。上述信息使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對本國金融支付網絡的控制,以免落入跨國公司之手。然而在我國,跨國銀行卡公司幾乎在品牌與標準方面完全占領了我國信用卡市場,與此相關的發卡、收單、機具和卡片生產、系統開發等產業各個方面基本上都遵循的是跨國公司的標準,體現的是跨國公司的利益,政府相關部門作為產業的“家長”應該將各方的短期利益訴求統一到國家的長期利益目標上來,不要被“跨行查詢收費”這類短期問題所混淆和羈絆,把該由市場來解決的問題留給市場,騰出時間與精力,放眼未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產業參與各方的長期利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