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雙幣卡暗戰 民族金融業大旗下的赤裸裸利益紛爭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1:16 《理財周刊》
提要: 正當國內的商業銀行們大發信用卡并以此作為利潤的重要增長點時,它們遇到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麻煩。中國銀聯正上書央行、銀監會,呼吁叫停甚至取消“雙幣卡”。 這一次,一向與銀聯報成團的商業銀行并未屈服,而是掀起了一場“暗戰”。戰斗的名義盡管是“為了民族金融業”,實質卻是赤裸裸的利益紛爭。 文本刊記者 江南 準備國慶節期間去美國探親、旅游的Vanisa這兩天有點“暈”。 原因是她本來準備辦理2到3張雙幣信用卡到美國去好好買點東西,“每張準備申請個5000美元透支額度,這樣就可以不帶很多現金,回來再直接還人民幣了。” Vanisa說,“可是還沒去銀行就從報紙上看到新聞說雙幣卡要停辦了,這也太巧了吧。” 實際上,這種“暈”著的人還很多,最近本刊編輯部就陸續接到不少讀者的電話,詢問是否真的要停辦雙幣卡,已經辦的要不要去銷卡。 再進一步看,比消費者更“暈”的很可能是那些商業銀行們,剛剛還在陸續慶祝自己信用卡發卡量突破多少萬張的時刻,就收到這樣的“噩耗”,實在很不是滋味。 雙幣卡的前世今生 據悉,2006年7月中旬,銀監會將召集全國各大商業銀行銀行卡的負責人到北京開會,聽取各大銀行在雙幣卡取消與否以及跨行查詢收費等問題的看法。 而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透露,7月5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召集各大商業銀行個人銀行部負責人及其他相關部門人士召開臨時會議,討論的就是關于銀行卡BIN號(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銀行識別碼)使用以及銀行卡國家標準問題。銀聯執行副總裁劉永春也參加了會議。 這個會議傳遞了兩種信息。據一位參會人士透露,會議精神主要是,隨著銀行卡產業的發展,標準問題日益凸現重要性,銀聯6開頭的BIN號標準將上升為國家標準,預計這個標準將很快對外發布,并于明年實施。會議動員各家銀行對此予以積極支持。 這個“6開頭的BIN碼”也就是此次“叫停雙幣卡”風波的產生根源。有雙幣卡的人都會發現這樣一個景象:在信用卡的正面,會同時出現一個中國銀聯的標志以及一個VISA或者MASTER的標志,這是全世界罕見的卡片形象,而這也正是“雙幣卡”的最好寫照:在國內刷人民幣用銀聯通道結算,在境外刷外幣用境外卡組織通道。 2002年,中國銀聯代國內各發卡機構統一向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申請了800 個在國內和國外通行的國際標準BIN(622126~622925)。2003年7月,中國銀聯發布了《銀聯標識卡BIN號分配和管理暫行辦法》,從而正式啟動了銀聯國際標準62字頭BIN號的分配和使用工作,推動各家成員機構開始發行銀聯標準卡,即具有“銀聯”標識,其卡號前六位采用銀聯國際標準62字頭BIN號的銀行卡。 而被銀聯叫停的雙幣卡采用的是VISA和MASTER的BIN號,采用的是“4”和“5”開頭的BIN號。目前全國范圍內2000多萬張信用卡中,銀聯標準卡市場份額不足40萬張。 但銀聯標準卡的推行并不太順利。因為之前國內用戶已經習慣了雙幣卡,而且,銀聯卡在歐美甚至東南亞等一些地方的網絡并不多。此外,由于VISA和萬事達兩大國際卡組織對國內銀行發信用卡有一些補貼措施,使銀聯推行自主標準的信用卡也受到影響。截至2006年2月,銀聯成員機構總數達179家,銀聯標準卡發卡機構達121家,銀聯標準卡發卡量突破1億張,在9億張銀行卡中只占一小部分。 獨攬清算市場 中國銀聯叫停雙幣卡的理由有三: 第一,目前國內發行的雙幣卡有95%只在國內使用過,根本沒有起到雙幣的功能,而且雙幣卡是在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的背景下誕生的,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的推進,單使用人民幣卡和外幣卡就足以代替雙幣卡的功能。 第二,VISA卡、MASTER卡在雙幣卡上賺了錢,用的卻是銀聯的網絡,占用的是銀聯的網絡資源,國際組織又要向銀行收取品牌費等雜費。而在國外,國際品牌常常利用其較早進入市場的優勢,排斥銀聯進入國外市場,這對銀聯來說并不公平。 第三,銀聯的網絡使用費用比國際卡組織要低得多,但由于銀行的雙幣卡基本都是使用國際卡組織的標準,收費又轉嫁到持卡人身上,這意味著持卡人根本沒有機會選擇收費更低的銀聯卡。此外,幾年來,通過外資信用卡的推行,VISA和MASTER已經在中國布局了很多的網絡,而在今年年底中國銀行業全面對外資開放之后,VISA和MASTER有可能很快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成為國內清算組織之一,而中國銀聯獨攬清算結算組織將可能一去不返。這也是銀聯對雙幣卡耿耿于懷的重要原因。 當然,銀聯也不是沒有做過開拓海外網絡通道的努力。中國銀聯2004年開始加大力度推廣國際化的“出海”戰略,積極拓展海外銀聯卡受理業務,在國內推廣銀聯標準卡。從2004年1月18日開通銀聯卡香港受理業務至今,包括澳門、新加坡、美國在內的 19個國家和地區受理業務已陸續開通。2006年5月9日,中國銀聯與花旗銀行合作,正式開通了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聯卡受理業務。銀聯網絡已初步覆蓋中國人旅游較多的國家和地區。不過,銀聯的海外受理環境開辟速度雖然很快,但與VISA和萬事達相比仍然有相當的距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銀聯把希望寄托在了“恢復單幣卡”上。去年12月,中國銀行正式發布國內首張國際通行的銀聯品牌人民幣單幣種貸記卡,卡上只有中國銀聯的標識出現,這是銀聯開通海外通道后第一個成熟作品,在國內走銀聯的人民幣清算通道,在國外使用時也將使用銀聯收單通道。 反對者稱銀聯壟斷 有意思的是,銀聯雖然在力爭獨霸中國的清算通道,卻又在前不久的“銀行卡查詢收費”中大肆宣揚:清算業務成本極高,銀聯為此負擔沉重。 于是,很多評論者的推理是:要么銀聯說清算業務虧損是造謠,要么就是銀聯另有所圖,這個“圖”很可能是壟斷掉整個信用卡市場后借虧損之名強推“品牌使用費”等,另消費者負擔更重。 除了對亂收費的擔心外,也有人表示“支持民族金融業”的說法無理無據。支持民族金融業不能以行業壟斷為前提,而且依靠政府力量壯大的金融業也很難具備抵御境外機構的能力。 另外,如果取消雙幣卡強行更換銀聯標準的單幣卡,以一張信用卡10元的換卡成本來計算,2000多萬張信用卡的更換成本驚人,如果將這筆費用再轉嫁給持卡人,又會引來一片罵聲。 而且這回反對銀聯舉措的不光是消費者,意見更大的是一向和銀聯抱成團的商業銀行們。 “銀聯并不是行政機關,取消雙幣卡,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損害了目前信用卡市場的公平環境。如果要叫停的話,模具、系統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且,還要就卡的置換問題和VISA、萬事達談判。”招商銀行一位高層表示。對于不久前還在大做廣告慶祝“發卡數量超過600萬張”的招行來說,這個負擔的確相當地重。 然而,成本問題還不是銀聯的真正“軟肋”,關鍵還是網絡問題。目前中國銀聯的海外網絡十分薄弱,在和國際卡組織的比較中處于絕對劣勢。除了在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情況相對較好外,很多國家開通的POS和ATM終端十分有限,消費者如果使用銀聯卡出國的話,很可能遇到支付不便利的難題,這成為銀聯無法回避的硬傷。 不見硝煙的暗戰 銀聯當然也不是沒有做過商業銀行們的工作,利用國內四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皆是其主要股東的優勢,銀聯去年以來一直不遺余力和國內主要銀行一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目的就是促使國內銀行多發行銀聯BIN號的銀行卡。 但是境外卡組織也不是吃干飯的。按照信用卡業務的“行規”,國內商業銀行每幫VISA、MASTER發出一張帶有它們BIN號的信用卡,卡組織就會給銀行補貼幾十元到100元錢。一邊是行政力量,一邊是實利誘惑,商業銀行兩頭都不想得罪。 銀聯和境外卡組織爭奪的除了眼前的利益,如境外刷卡手續費、特約商戶提成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于卡標準,而BIN號是卡標準的核心。根據國際慣例,在開放的銀行卡市場上,銀行卡交易信息的轉接路徑選擇由卡片BIN號決定。根據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規定,以4、5和6開頭的BIN號中,“4”字頭的BIN號被VISA買斷,“5”字頭的已分配完畢(大部分由MASTERCARD購買)。2002年,中國銀聯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請了在國內和國外通行的國際標準6字頭銀行標識代碼。另外,根據ISO的規定,“9”字頭的BIN號是作為國內卡的BIN號,由各國自主決定分配方式。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