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滬上銀行寧擔風險力拓市場份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08:00 新聞晨報 | |||||||||
□晨報記者 李強 晚9點,東方路地鐵2號口,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地鐵口設攤推廣信用卡。過路人只要提供身份證復印件,現場填份申請表,即便外地戶口,無須擔保等繁瑣手續,也有機會成為招行的信用卡客戶,從而獲得一定的透支額度,而且一年中持卡人如果刷卡6次(金額不限)以上還可免年費。銀行工作人員透露:一晚上,已收到200多份申請資料。
年終,坐等客來的中資銀行開始改變“坐商”形象,借助地鐵、便利店、郵政局以及社區宣講等延伸網絡加大信用卡營銷力度,同時輔以各種優惠措施。 業內人士表示,滬上銀行年底快馬加鞭地營銷信用卡,目的只有一個,即盡可能地做大自己的客戶群。 目前,幾乎所有全國性銀行都已在上海發行了信用卡,但盈利狀況并不樂觀。一位深悉信用卡業務的資深人士透露,一套300萬張的信用卡系統,銀行僅前期投入就需2億元,一般情況下,運行5年后才可盈利。滬上多家銀行證實了該說法,表示當前信用卡業務收入幾乎可忽略不計。 為什么銀行要“賠本賺吆喝”呢?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黃勇一語道破玄機:2007年入世大限的逼近,使中資銀行愈加緊迫地意識到,與外資銀行的鏖戰必定發生在個人金融業務領域,而信用卡業務無疑是潛在的盈利增長點。“如果現在還不跑馬圈地、搶占先機的話,那么,將會在信用卡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黃勇預測,未來中資銀行的發展模式將趨同英美,個人業務將成為主要創利來源,未來的信用卡業務將撐起利潤的半壁江山。 針對當下國內銀行采取的規模至上的發卡策略,有人質疑,在大量資源被占用的同時,銀行可能將承擔壞賬增加的風險,他們擔心,為求規模,業內爭降門檻將導致惡性競爭。 銀行方面的認識顯然更加實際。廣發行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不追求風險的最小化,而是在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盡量規避風險。 有關人士指出,地鐵設攤的確存在一定風險,但對于沒有龐大客戶資源的中小銀行,為求規模暫時需要采用這種策略;另外,在營銷時段、地點選擇上,銀行是有針對性的。 黃勇認為,相比歐美等成熟市場,我國銀行的相關審核其實還偏嚴。 “大家都挑好蘋果,而爛蘋果沒人要。”黃勇指出,部分美國信用卡發卡機構正是依靠低端市場的絕對占有率,才獲得比其它對手更多的利潤。他認為,在這方面,國內銀行應該有所借鑒。 信用卡業務為何多虧損 目前國內信用卡業務收入來源主要集中于三大塊:年費、消費回傭(刷卡手續費)、透支利息。但是現實狀況是,大部分銀行很難收取年費;同時80%以上的持卡族會選擇免息期內全額還款,因此透支利息一項收入還很少;主要利潤來源多集中消費回傭一塊,但仍無法抵消成本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