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 蓓
12月30日,即將到來的新年并未給銀行股帶來足夠的喜氣,反而滲透著絲絲寒意。A股16家上市銀行13家收跌,H股12家內地銀行股僅1家幸免,其余11家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止到本周一收盤,除了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分別上漲2.8%和2%、農行持平外,其余13家A股上市銀行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交行、中行、民生銀行跌幅均超過1%。
同樣的情形在港股表現的更為明顯,除了三年前上市的重慶農商行為股價持平外,其余H股上市的11家銀行,均以下跌收盤。建行、中信銀行、重慶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跌幅均超過1%。
尤其是今年年底赴港上市的三名銀行新兵,上市至今都表現得異常低迷。12月20日如愿登陸H股的光大銀行[微博]上市首日即破發,截止到記者發稿,光大H股上市以來持續下跌,未能重新回到發行價。重慶銀行自上市至今較發行價下跌幅度將近10%,徽商銀行相對發行價也下跌了0.28%。
12月20日,苦等三年的光大銀行登陸港交所。上市當天,開市報3.95港元,較招股價3.98元低0.8%,之后低開低走,最低探至3.78港元,跌幅近5%。截至收盤,報3.87港元,下跌2.76%,成交9.32億港元。此后的一周多時間,光大H股經歷了持續下跌。
有市場人士稱,美聯儲退市及內地資金緊張引發港股波動,再加上市場對內銀股仍持謹慎態度,光大破發并不令人意外。
此前曾有分析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港股市場投資者注重內地銀行在經營方面的特色,“這也是為何徽商銀行和重慶銀行,包括之前的民生銀行在H股上市的道路上走得相對順利的原因。”
分析人士表示,光大銀行上市首日破發,說明市場對光大未來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場對于未來銀行股的態度。
遇冷的確實不僅僅是光大銀行。
11月6日,作為首家實現H股IPO的城商行,也是近三年來首家登陸香港股票市場的中資銀行股重慶銀行登陸港股。僅交易半小時股價就觸底至5.92港元/股,最終收跌0.16%,報價5.99港元/股,低于招股價(6港元/股)。上市一個多月來,多數處于發行價以下。截至本周一收盤,重慶銀行收盤價為5.44港元/股,較發行價低0.55港元/股。
隨后上市的徽商銀行上市首日收報3.6港元/股,微漲1.98%。“這與徽商銀行發行價定價較低有關。”徽商銀行在香港上市共發售26.1億股H股,定價為3.53港元/股,由于重慶銀行上市首日破發等不利因素,這一定價處于其定價區間的低端。期間該行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截止到本周一收盤報3.52港元/股,下跌0.85%。
分析稱,今年以來流動性持續趨緊,加上銀行股估值偏低,凈利增速放緩,地方債問題逐步凸顯,都讓投資者對內地銀行的發展產生不確定性。
此外,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使銀行面臨競爭加劇、經濟下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現抬頭的趨勢,以及國際市場環境未來存在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退出QE的影響,都成為阻礙內銀股表現的因素,也是很多投資者對內地銀行態度謹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