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植上海報道
頂著“基金教父”朱南松的名頭,讓王偉(化名)更為放心地掏出300萬元購買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期)(下稱“證大金牛增長”)。
這是一款由建信信托發(fā)行、建設銀行銷售、證大投資擔任信托資金投資管理的理財產品,總規(guī)模4億。證大投資為福布斯富豪戴志康[微博]擔任董事長的上海證大集團旗下企業(yè)。如此豪華的陣營使得王偉對投資前景充滿信心。
但是,至今他仍不愿相信,證大金牛增長賬面浮虧一度近50%。金牛增長總的規(guī)模為4億,也就是說,總的浮虧在2億元。
糾葛隨之而來。圍繞誰該為證大金牛巨虧買單,投資者、產品發(fā)行方建信信托、銷售方建設銀行上海分行私人銀行部與信托資金投資管理方證大投資均各有說法。
證大投資是國內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由有私募教父之稱的朱南松擔任總裁。其官方網(wǎng)站的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3季度,公司總的管理資產逾70億元,其中陽光私募逾60億元,海外產品逾3800萬美元,國內專戶5.4億!
產品名稱“前后有別”
去年3月,一次偶然機會讓王偉接觸到證大金牛增長。讓他頗為心動的是建行銀行私人銀行理財經(jīng)理所說的“產品預期20%年化收益率”。
當他看到證大投資旗下幾款金牛系列產品過往都是正收益時,他決定斥資300萬元認購。
“當時他們告訴我證大投資負責人是有基金教父稱號的朱南松,產品虧錢概率極低!蓖鮽セ貞浾f。一個月后,證大金牛增長信托正式成立,共有146個個人與2家投資機構參與,共募集4億元。
去年4月底,4億元募資幾乎全部投向海利得、連云港、旭光股份、綜藝股份、成發(fā)科技5只股票的定向增發(fā),分別購買了530萬股、500萬股、450萬股、1000萬股、12.8625萬股。
讓王偉沒想到的是,一場惡夢般的投資經(jīng)歷從此伴隨他左右。
在他收到證大金牛增長首份業(yè)績報告時,他隱隱感覺到產品名稱出現(xiàn)細微差別,明明認購的是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期),出具業(yè)績報告的卻是天津證大金兔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下稱“金兔基金”)。
面對質疑,證大投資方面工作人員解釋稱“由于證監(jiān)會不允許信托產品申請設立證券投資賬戶,只好設立金兔基金(有限合伙制)開立證券賬戶,但證大投資會參與到金兔基金的投資決策”。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透露,目前私募基金向信托公司購買一個信托產品證券投資賬號(多是以前信托產品到期遺留下來的)至少需要100萬-200萬元,相比而言,直接發(fā)起有限合伙制基金申請證券投資賬號的相關費用更低。
作為出資人,王偉并不清楚證大投資如何參與金兔基金投資決策。
起初王偉覺得這個解釋還算合理。但在今年初證大金牛增長凈值虧損超過20%時,他第一次聽說負責證大金牛增長投資管理的基金經(jīng)理不是朱南松,而是另有其人。至于產品實際管理機構不只是證大投資,還有一家上海彤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上海彤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冊資本金3000萬元,法人代表為騰沖。無論是騰沖還是上海彤道都鮮有公開資料。
“主要是證大投資與彤道投資手里各有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機會,就聯(lián)合起來通過建信信托發(fā)行證大金牛增長產品募資,共同投資管理。”一位接近產品設計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至于投資管理決策,應該是兩家機構各自管理各自定向增發(fā)股票,然后合并投資收益(虧損),發(fā)給投資者!
證大與上海彤道如何分配權益外界不得而知。記者致電證大投資人士求證時,對方不予置評。
戴志康旗下操盤手朱南松豪虧2億私銀客戶還原凈值“崩盤”路徑
千呼萬喚“受益人大會”
截至今年3月底,去年證大投資所發(fā)行的中誠信托證大金龍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系列(共三期)凈值收益分別為9.65%、-12.46%、-11.10%,而同期證大金牛增長凈值收益則是-25.64 %。
“為何證大金牛增長業(yè)績如此差?他們?yōu)楹芜x五只走勢很差的定向增發(fā)股票給我們?”這是王偉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忽悠了。
隨即他和幾個出資人相約找到建行私人銀行部一位負責人“問責”,但被告知由于5只定向增發(fā)股票過去一年均在禁售鎖定期內,產品投資管理團隊對市場價格波動也無可奈何,還是相信證大投資方面的投后管理實力,一旦股票解禁期結束,他們會有本事把股價拉上去。
最初,王偉只能“相信”這種說法。3個月后,被證實只是浮云。
金兔基金2012年半年度投資報告顯示,截至6月29日,證大金牛增長凈值收益持續(xù)下滑至-33.55%。產品管理人能做的除了建議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增持股票,唯一動作是按均價18.03元/股拋售21374股成發(fā)股份,由此投資虧損約17%。
王偉能做的則是聯(lián)合數(shù)位出資人要求建行私人銀行部召集其他出資人并舉行受益人大會,讓建信信托、證大投資、彤道投資與建行私人銀行部門給出“補救方案”。
然而,建行私人銀行部一位負責人回應稱“不通知客戶召開受益人大會的原因是賬面浮虧不構成重大虧損”。
當他進一步質問如何定義重大虧損時,對方則表示只有發(fā)生實際虧損時才叫重大虧損。
“換言之,我們要等到明年3月產品到期時,才能舉行受益人為自己投資權益維權會議,到時投資者還得虧損多少錢,卻沒人關心。”王偉無奈表示。
雙方就是否達到舉行受益人大會的條件,溝通近2-3個月,其間證大金牛增長產品凈值進一步回落。截至2012年9月30日,信托單位凈值為0.5624元(扣除信托費用后),等于凈值收益為-43.76%。
“其間我們每次去建行討說法,對方的回復要么是等待股市回暖,要么是認定浮虧不等于重大虧損,不符合舉行受益人大會的條件!蓖鮽ブ毖裕壳八300萬元投入本金只剩150多萬元。同樣的“受害者”還有145個。
過度銷售:能承受高風險的暗示
看著最新一期金兔基金凈值業(yè)績報告,王偉反復重復一句話“誰該為隱瞞產品風險買單?”
他所指的產品風險,并不僅僅是股票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而是在信托理財產品銷售環(huán)節(jié)被刻意隱藏的產品風險信息告知義務——明明信托募集資金是投向金兔基金(一只全新的有限合伙制基金產品),為何要冠名為“建信證大金牛增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期)”,并用證大金牛系列產品以往業(yè)績招搖過市?明明是證大投資與上海彤道聯(lián)合管理投資證大金牛增長,為何在產品推介期間只有證大投資以往業(yè)績的介紹?
讓王偉印象更深刻的是個別理財經(jīng)理暗示他在信托合同里的委托人調查問卷一欄勾上“能承受較高投資風險”,以此盡快“搶”到信托份額。
“他們告訴我,這是一款虧損概率很低的產品,卻只字不提這是一款浮動收益型非保本理財產品,否則我是不敢買的!蓖鮽セ貞浾f,為了“搶”信托份額,他甚至沒仔細查看合同條款,更不知道信托計劃條款明確不會設定強制止損風險:在最不利的情況下,本信托計劃收益率可能為零,投資者可能喪失全部本金。
“僅僅從信托法規(guī)角度看,一旦投資者簽訂信托合同,就會被認定已經(jīng)全面了解信托產品所涉及的所有投資風險,如果投資者以止損條款存在漏洞,要求追償證大金牛增長虧損額,很難成功。”一位信托界人士表示。
而王偉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承認自己存在盲目投資行為。問題是誰沒有盡到全面披露信托理財產品風險的義務,誘導我盲目投資呢?”
至今,他時常想不明白,當證大金牛增長出現(xiàn)投資巨虧近50%后,原先笑臉相迎的銀行理財經(jīng)理忽然開始嚴格按照合同條款操作——出資人一再要求的受益人大會,一概被“沒有發(fā)生實際虧損為由”婉拒。而銀行方面最新給出的解決方案,一是按照合同條款約定在產品到期時贖回份額;二是利用合同條款要求產品延期清盤。
“為何不能在產品銷售期間盡到產品風險全面披露的義務,直接告訴我一句,證大金牛增長產品在最壞情況下是血本無歸的,就這句足夠了!蓖鮽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