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若斌
本報訊 昨天上午,渣打銀行(中國)完成首筆非金融類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交易,成為第一家在華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交易以及嘗試雙邊報價的外資銀行。據悉,自2008年底監管機構允許外資銀行在華交易并承銷(非金融)企業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后,包括渣打、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均對此十分熱衷。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銀行的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成員資格可謂來之不易。此前,銀監會考慮到企業債券融資工具的風險相對較高,一般不鼓勵外資銀行參與銀行間市場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的交易,并且規定外資銀行不得從事企業債券的承銷業務。不過,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美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中,中國政府表示將允許“在華外資法人銀行為其客戶或自身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債券”。
作為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渣打銀行環球市場部董事總經理陳銘僑強調了其優勢所在。他說:“渣打銀行在亞太地區的債券交易市場上一直以來都表現活躍,憑借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交易經驗,渣打希望能夠成為首批在華開展債券承銷業務的外資銀行之一,繼續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貢獻力量。”另有外資銀行高管表示,在金融海嘯蔓延的今天,渣打和匯豐兩家外資銀行能獲得2009年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成員資格,不僅表明其財務狀況穩健和資本金充裕,更意味著外資銀行傳導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能力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