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信銀行:背靠集團優勢平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9:20 中國經濟時報
■聚焦“混業”之一■本報記者李曉曄 “現在到中信銀行,可以同時買到銀行、證券、基金、國債、信托、外匯、保險多個領域的產品,這就是綜合經營帶來的便利。”11月11日,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零售銀行部貴賓理財中心副經理賈丹告訴本報記者,由于中信集團涉及證券、信托、保險、期貨、資產管理等多個領域,這些資源可以互享,為中信銀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平臺。 該中心客戶經理李靜也介紹說,這種優勢在理財產品研發方面十分明顯,都是由集團各個領域的精英一起合作進行,而不是割裂。這種特點也使得中信理財產品反應更快,針對性更強,是其他商業銀行所不具備的。 據中信銀行總行外匯專家劉維明透露,中信銀行將于本月下旬推出一款結構性QDII產品,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債券、基金和股票市場,可能將投向印度、越南、韓國、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和高增長市場。 金融控股是合適選擇 綜合多家券商對中信銀行的研究報告來看,在金融業嚴格分業監管的法律框架下,中信集團通過收購控股基本上搭好了銀行、證券、基金、國債、信托、外匯、保險等多種業務國際化綜合經營的體系,而中信銀行占中信集團總資產的80%,這種設計的優勢十分明顯,實現資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和互補,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中信信托總經理蒲堅說:“現在,每一個價值區都在非常快的變化,銀行因為體系龐大,流程多,識別價值區的行為緩慢,而證券、信托跟蹤和發現價值區的功能相對較強,以此來突破同質化競爭,使中信在同業競爭中覓得先機和勝機。但是,由于制度性限制,有些功能不能行使,比如券商直投還不能做,超額價值被外資拿走。” 中信銀行幾位接受采訪的人士也認為,中信銀行是國內借鑒美國模式做得比較好的,即: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控股公司經營各類金融業務。隨著中信證券、中信銀行先后上市,還有正籌備上市的中信信托。中信集團正在成為一個控股多家上市金融公司的控股公司。 “中信銀行的啟示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綜合經營是適合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式。股權的統一形成戰略的統一,形成協同效應,顯著提升競爭力。”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評價說。 競爭壓力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隨著金融脫媒現象加劇,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加上不斷對外開放,國內銀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要生存、發展,靠過去傳統的貸款業務遠遠不夠了,必須突破原有的經營范圍,向其他的領域拓展。從中國和全世界來看,都是這么一個趨勢和潮流。 據賈丹介紹,目前中信銀行的主要利潤點還是來自于對公業務,但是對于零售業務、私人銀行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力度也在加強。這也是應對外資銀行高端和經驗豐富的優勢、國有大銀行網點鋪設優勢兩方面的壓力。目前,中信在全國27個大中城市共有400多家網點,北京有32家,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還算不錯的,中信網點布局的戰略是搶占重要城市的繁華地段。 國際著名綜合銀行美國高盛人士則向本報記者透露,對于客戶的選擇,高盛的標準比較高。比如中國,高盛會劃定前50強,會努力爭取他們成為高盛的客戶,因為大客戶做生意手筆也大,在付出同等時間、精力的情況下,顯然大客戶的利潤更豐厚。而一般的中小客戶,高盛則不會花太多精力去爭取。李靜談到:“中信與外資銀行的競爭是差異化的競爭,比如:私人銀行的門檻是100萬美金,這比外資銀行的門檻要低一些,零售業務的門檻是50萬-500萬,基本上也是一對一的服務。” 風險控制是關鍵 在談到如何防范風險內部傳導的問題時,賈丹說:“集團內部各個領域都是獨立的小團體,內部有著嚴格的防火墻。比如,銀行負責資金募集和托管,信托負責歸集賬戶,基金負責投資。” 從各家券商的研究報告來看,他們的擔憂也源于此:一、集團內部不同業務的交叉滲透,在外部環境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可能會在銀行內部產生風險隱患。二、同業間激烈的競爭,其他銀行推出的可代替產品。三、網點鋪設還不是很便利。 “金融控股也給監管帶來了新挑戰,這也要求監管方面針對新現象,改善監管,提高監管能力。德隆跨掉之前,所有的監管機構都沒有發現問題。這就說明,在控股經營的條件下監管協調的重要性。”曹遠征說。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