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荷蘭銀行:非常看好中國未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8:02 中國新時代
荷蘭銀行高級行政副總裁薩姆扎瓦第:中國已成為一個任何國際金融機構都不可忽略的重要市場 文/本刊見習記者 權靜 從2006年1月至今,荷蘭銀行在中國市場共推出22款梵高貴賓理財產品。在目前全球股市看多的背景下,產品掛鉤最多的是股票,包括水資源、奢侈品、快遞業、體育廠商、金屬及采礦業、高收益股票基金、紅籌股、可再生能源及日經225指數。另外,投資債券的產品有“全球配置債券基金籃子”和國際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外匯的產品有外匯聯動和亞洲潛力貨幣。收益掛鉤商品指數的產品有石油黃金和生物燃料指數。同時,還有一款投資房地產領域的產品全球房地產籃子掛鉤結構性存款。 這些產品使得荷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與中資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拉開了差距,外資銀行因為營業網點的限制只能搶占高端市場的客戶,荷蘭銀行在其中搶占了先機。 對中資銀行,荷蘭銀行全球金融機構副董事長岑永賢表示:“越來越多海外銀行將通過收購內地銀行的少數股權,進入中國市場,這些消息使中國銀行業日益受到關注。” 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5年當中,各項“保護措施”逐漸削弱,在金融市場上,基金、期貨等行業的限制逐漸放寬。荷蘭銀行作為一家有長遠戰略眼光的外資銀行,在金融領域不斷開拓業務,頻頻觸碰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底線”,可以說是中國入世之后政策變化的親身經歷者。 定位高端 隨著中國“入世”的不斷深入,外資銀行逐漸進入中國市場,荷蘭銀行作為在華外資銀行中的佼佼者把目標鎖定在高端客戶的理財上,據荷蘭銀行中國區市場部總監黑玉琪介紹,荷蘭銀行的理財業務針對的都是中國的“富人”,月平均綜合結余10萬美元才能成為梵高貴賓理財中心的貴賓客戶,平時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認購起點基本都在2.5萬美元以上。 高端客戶當然提供高端的服務。黑玉琪說:“我們認為客戶來到理財中心,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財建議,更需要一個私密的空間,由熟悉他、了解他的專責客戶經理幫助分析財務目標。我們的客戶在貴賓理財中心感受到的決不是一種談生意的氣氛,而是一種平和自然的生活氣息。我們的理財中心不需要排隊,只需提前預約,而理財中心也并不僅僅是客戶進行投資的場所營業廳,我們歡迎客戶隨時來訪,喝喝咖啡,放松心情。” 荷蘭銀行用來招待客戶的咖啡在同業中也是相當有名的,醇香的現磨咖啡,盛在印有梵高油畫的特制咖啡杯中,溫馨優雅。荷蘭銀行的信用卡叫做“梵高卡”,上面也印著荷蘭的國寶——梵高的油畫,放在錢包里,很有品味。 涉水期貨 2004年1月12日,荷蘭銀行與湘財證券正式簽署資本市場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基金公司——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作為中國首家獲準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建立的合資基金公司,兩大集團的合作被視為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稱,荷蘭銀行與湘財證券之間的合作標志著中國證券經營機構與國外金融機構已從具體的項目合作發展到全面的戰略合作新階段。荷蘭銀行高級行政副總裁薩姆扎瓦第也稱:“中國已成為一個任何國際金融機構都不可忽略的重要市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投資環境日益規范,資本市場亦日趨龐大。荷蘭銀行非常看好中國未來。” 如果說這項合作的順利進行,標志著中國金融業逐漸開放的誠意的話。荷蘭銀行在期貨市場上的持續努力則體現了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顧慮和一波三折。 期貨在中國的金融市場當中一向是開發最晚,發展最薄弱的一個領域,2002年年初,國家計委頒發的《禁止外商投資項目》中,期貨經紀公司被列為惟一一項禁止外商投資的金融服務行業。 然而,隨著中國加入WTO不斷深入,期貨公司對外開放是必然的趨勢。2004年8月末,商務部副部長安民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京簽署CEPA擴大開放磋商紀要。根據紀要,從2005年1月1日起,內地將允許在香港證監會注冊的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中介機構在內地設立合資的期貨經紀公司,港資股權比例不超過49%含關聯方股權,合資期貨經紀公司營業范圍和資本額要求等與內資企業相同。 早在此之前,荷蘭銀行就顯示出了對中國期貨市場的興趣。2001年,中國政府開始允許部分企業參與的境外套期保值業務。此后的數年,荷蘭銀行與多家企業進行合作,協助這些企業利用境外期貨套期保值,以減少其風險。在此期間,荷蘭銀行還積極與證監會合作,給這些企業提供期貨方面的業務培訓。 這一次,荷蘭銀行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雖然非香港的外資中介機構在國內設立期貨公司還處在禁止狀態,但是他們完全可以在香港注冊公司,或者以香港公司的名義在內地設立中外合資的期貨公司。 借CEPA的東風,2004年10月,荷蘭銀行和銀河證券近期在華盛頓簽署了合作協議,擬建立一家中外合資的期貨經紀公司,交易用來對沖股票、債券和商品價格風險的期貨產品,荷蘭銀行將擁有該合資公司25%-30%的股份。 可是,這一試圖“破線”的嘗試,于2004年12月12日遭到了監管部門的“封殺”,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在《目錄》當中,期貨公司仍在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之列。 相關部門人士認為,中國還缺少一部《期貨法》,在法規還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進來,監管將十分困難。 然而,誰也想不到中國開放的步伐有多快,僅僅一年之后,情況就放生了變化。 2005年12月,中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經證監會核準,荷蘭銀行取得銀河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股東資格,內地首家合資期貨公司即將成立,首家合資期貨公司的股東將包括銀河證券、銀河保險經紀和荷蘭銀行三方。 這一變化說明,中國金融業最后一塊禁入的領地,也走上了開放的道路。 對此次事件,荷蘭銀行全球期貨中國業務負責人沙石說:“我們看重的是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對期貨產品的需要,尤其是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未來金融衍生產品的需要。” 2006年,中國進入“入世”的第5個年頭。各項政策都逐漸完善。 2006年11月16日,美國花旗銀行投標集團在爭奪廣發行股權的大戰中獲勝,打敗了法國興業銀行和中國平安兩個競爭對手,成功拿下了廣東發展銀行這一國家銀行市場化改造后的股權,其中花旗銀行、中國人壽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各自持改造后的廣發行20%的股份,中信信托占12.8488%,普化投資占8%,IBM信貸占4.74%。在這場博弈中,有一項政策明確下來,那就是外資銀行可以持有中資銀行的股票,但是上限不能超過20%。 市場嗅覺敏銳的荷蘭銀行,再次緊跟這一趨勢,在廣發行競標落幕還不足1個月的時候,有關方面宣布:作為中國首家聯合重組成立的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年內將敲定增資擴股事宜。中資方面,中國人壽擬入股10%。外資方面,荷蘭銀行入股已幾成定局,持股比例正是限定的上限——20%。 中國入世5周年,保護期已過,外資銀行新一輪入股中資銀行的熱潮已有洶涌之勢,城市商業銀行將是下一輪的熱點所在,多數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在幾億元,1000萬美元就可以控股一家商業銀行,銀行雖小卻擁有全業務牌照,根據監管要求,只要各項指標達標,跨區域將來也可以暢通無阻。荷蘭銀行看準了這一趨勢,有跡象表明,它將來在這一領域一顯身手。 中國入世的5年,是銀行業、金融業政策不斷開放的5年。這5年,荷蘭銀行一直走在市場的前端,用自己觸角不斷試探政策開放的“底線”。荷蘭銀行融入中國的過程,可以看成中國金融業開放過程的一個縮影。回顧這一過程,中國入世5年來逐步開放的腳印似乎隱約可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