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風口浪尖外資銀行 屢打擦邊球考驗多頭監管體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1:49 中國經營報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趙剛、石貝貝

  2006年12月15日開展100萬元以上人民幣存款業務后,短短十幾天內,一外資銀行的客戶數量已經達到了三位數。外資銀行爭搶中國財富新貴效果顯現。

  隨著中國對外資銀行的開放,外資銀行已顯出蓬勃發展之勢。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外資銀行“擦邊球”式的營銷開始“觸線”。這種“觸線”從目前來看,還只是停留在操作層面,但已經觸動中國的監管神經。

  而外資銀行許多更為市場化的行為,將對監管層的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以前管理層想做卻一直下不了決心去做的事情,將得到新的推動力。

  一線報道

  外資銀行“擦邊球”考驗多頭監管體系

  本報記者 趙剛 實習記者 石貝貝上海報道 只有3個業務窗口,營業廳面積不足百平方米。很難想象這就是渣打銀行位于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營業廳。

  就在不遠處,26層的渣打銀行大廈剛剛完成結構封頂,這是為完成法人銀行轉制后的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準備的辦公營業場所。

  隨著中國銀行業的全面開放,外資銀行在中國掀起一輪“鳥槍換炮式”的大發展。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也將遇到新的挑戰。

  外資銀行“觸線”

  “不管人民幣還是美元,只要你有錢,其他問題,我們會為你設計解決方案。”某外資銀行理財顧問在不知記者身份的情況下,一副大包大攬的口氣。2006年年底的一天,一位外資銀行的業務員“盯住”了記者。

  而此時,他們只有資格進行非人民幣理財業務。

  按國家有關規定,只有等外資銀行完成法人轉制并獲得批準后,才能進行人民幣理財業務,而這個過程還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外資銀行只能進行外幣理財(客戶只能用外幣購買他們的理財產品)或開展1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存款業務。

  “你們不是外匯理財嗎?我的資產都是人民幣怎么辦?”記者在電話中追問。

  “資產全部是人民幣的話我們也能做。”該理財顧問回答得很干脆。

  為防范套匯、逃匯,國家對人民幣換匯有嚴格的規定。因此,記者接著詢問,是否需要客戶自己把人民幣轉為美元,或者銀行會先幫客戶把人民幣轉為美元。

  該理財顧問依舊理直氣壯地回答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們會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幫你來做這些事情。”

  某銀行國際業務部的一名經理告訴記者,盡管外資銀行監管水平相對較高,但也很難杜絕個別業務員在開展業務時打“擦邊球”的情況。例如,我們目前對人民幣換匯是有嚴格管制的,主要是防止貪官把錢匯出、轉移到國外;或者大的財團進行大額的貨幣進出擾亂金融秩序。如果國內人士需要到國外投資(包括金融投資和實業投資),需要先到當地外經貿局立項。外經貿局需要進行資格審查,鑒定你投資項目的真實性和風險等。外經貿局批準了之后,可以按項目所需購匯。

  按規定,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錢是正當、合法收入,是不可能換匯匯出的。現在國家有明確規定,銀行有責任在辦理相關業務時,檢查資金來源的合法性以及用途的真實性。

  但在實際操作中,極個別不法分子有可能通過“黃牛”交易換匯,或通過虛假貿易、開假信用證等方式,把資金匯到國外。由于洗錢屬于犯罪行為,外資銀行肯定不愿與之有染。但不排除極個別業務員為完成“任務”為客戶準備虛假材料。

  “沒辦法,我們也有任務量的壓力,是按人頭分的。當然也得認真考量客戶提出的各種要求。”另一名外資銀行的理財顧問告訴記者。不過,該理財顧問認為,有意違規或犯罪的只是特例,更為常態的問題是,現在銀行業務種類越來越復雜,新業務不斷涌現。而創新就是對舊規則的打破,監管部門對現在的很多新做法并無明確規定,這給外資銀行開展某些業務時打“擦邊球”留下了空間。

  多頭監管體系面臨考驗

  “外資銀行大舉開展人民幣業務,肯定會增加我們對金融犯罪的監管難度。”浙江省某市經偵大隊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負責人曾與幾家外資銀行打過交道,外資銀行涉及金融違規多是兩種情況:一是經營習慣不同,比如按照在國外的經驗用某種方式貸款出去,在他們那里是經營了幾十年的常規做法,在我們這里可能就是違規行為;二是母行所在國法律條款與我國不相吻合,容易出現問題。當然這些外資銀行也想盡辦法適應我們的規范,但做事情總有個慣性,需要時間調整。

  在這位經偵大隊負責人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我國的銀行監管體系剛剛起步,很多監管措施還不能很好地落地。“我們現在的監管體系建設是在跟銀行業的發展賽跑。比如我們一直想堵住貪官贓款外逃的渠道。但我們的《反洗錢法》今年元旦才開始實行,很多配套的實施細則到現在還在制定中。而新的可能洗錢通道卻還在不停涌現。”

  “多頭監管一直是困擾我們監管的一個難題。” 該經偵大隊負責人分析說,以反洗錢為例,國家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23個成員單位,也就是說至少有23個機構與這項監管有關,而目前各機構的分工配合還遠談不上緊密。

  上海理工大學銀行研究中心朱耀明教授認為,目前,銀行的業務交叉越來越明顯,而我們實行的卻是多頭監管,對很多新問題難以及時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或設立一套完整的監管機制。例如,外資銀行雖然在我國的法律環境下實行分業經營(銀行不能同時經營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但實際上外資銀行集團在中國同時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跨行業機構,可以通過集團內各機構間的協同運作,發揮出同一品牌下的經營優勢。這樣外資銀行的一個具體舉動可能就需要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三部門來分工監管,有時難免會出現監管真空和重復監管。

  對各監管部門間的合作分工情況,不少監管部門也頗感無奈。

  上海銀監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針對外資銀行理財產品,他們專門發過一個文件提了一些要求。但銀監會主要是監管理財產品風險控制等方面。對外資銀行理財產品涉及外匯管制的規則,則由外管局制定。而反洗錢問題則有央行反洗錢局來管理。

  央行上海總部外匯監察處一名官員說,《個人外匯管理辦法》規定有資格的、經過批準的金融機構才可以換匯。但外管局方面主要是制定法規。而市場準入方面,比如某家銀行是否可以做,實際上是由銀監局審批的。

  “關于具體業務方面的事情,都是由銀監局管的。但是涉及到非法外匯管理、買賣的話,這是肯定要移交到外匯管理局來處理。”

  對反洗錢問題,該工作人員答復說,“現在央行有一個專門的反洗錢局,所以這方面的問題我也不好跟你談。”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監管部門各司一職,對于有些問題,到底該由什么部門牽頭來處理,很難界定清楚。“不是說相關部門推諉,關鍵是沒有一個可依靠的法律依據,我們也沒辦法。”

  透視

  外資銀行疾進 倒逼中國金融深層改革

  本報記者 趙剛 實習記者 石貝貝上海報道

  “還有比壞賬更難解決的問題。”

  在渣打銀行的辦公室內,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王志浩一板一眼地與記者分析起了中國銀行業的全面開放。他認為,下一步中國在金融管理機制方面的改革將更為關鍵。而外資銀行的加速發展,無疑將使這一進程變得更加迫切。

  改革突入市場經濟核心區

  “我們應該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中國銀行的全面開放——關鍵在于能不能由此出發,在中國建立一個市場化的銀行體系,而不只是盯著中外資銀行之間的市場份額之爭。”

  在王志浩看來,兌現加入世貿組織5周年承諾,給予外資銀行全面國民待遇,只不過是中國銀行體系改革的一個節點。參照其他亞洲國家銀行體系改革的經驗,中國銀行改革可能也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加入世貿組織5周年,只是剛剛走過了一半的路程。

  在過去的5年中,中國銀行業主要是在解決歷史問題。現在中國銀行業最重要的問題——不良貸款問題基本解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而在下一個5年中,則必須涉及中國金融系統一些深層次的改革。“由于涉及到整個軟環境的改變,這部分改革難度更大。”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核心,銀行業又是金融業的核心。”王志浩分析說,中國之所以下決心改革銀行體系,正是為了能建立起一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更加有活力、能更好的為整個市場經濟運行提供支持的金融體系。外資銀行與中外資銀行同臺競技,肯定會刺激、加快中國金融業的發展。

  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經過近30年的改革,中國的最終產品市場已經接近于完全開放。然而,中國的主要要素市場(如資本、勞動力、土地)和大宗商品市場(如能源和一些重要的資源類產品)仍然在政府的嚴格管制之下。如果說市場經濟的精髓是通過市場實現要素的定價和配置,那么,中國目前的成功主要還在市場之外。而從2007年開始,中國改革將出現重大的轉折,即從原來的產品市場改革向要素市場改革轉變。

  外資銀行或成攻堅“推手”

  “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后,中國銀行體系改革的攻堅速度可能不得不提速,而這種金融管理制度上的變革,將是外資銀行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上海理工大學銀行研究中心教授朱耀民告訴記者。

  2006年12月22日,就在批準首批9家外資銀行轉制為本地法人銀行的當天,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明確規定,允許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銀監會稱,其首批試點將選擇在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區)的農村地區展開。

  “這是中國金融對內開放的一大政策突破。”朱耀民分析,這一進程與對外資銀行開放不無關系。關于允許發展民營銀行的問題,我們已經討論了十多年,但遲遲下不了決心,這次借助對外開放的機會,政策終于有所松動。

  朱耀民認為類似事情還會發生。外資銀行下一步必定會有一個發展高潮,而外資銀行許多更為市場化的行為,將對監管層的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以前管理層想做卻一直下不了決心去做的事情,將得到新的推動力。例如在國外,銀行都是混業經營的,而國內卻一直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隨著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如何改變監管體系,使之適應銀行混業經營的大趨勢也變得越來越緊迫。

  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終身教授徐滇慶看來,我們一直沒有走出的重要步驟,就是是否需要新建一些民營銀行。新建的意義除了增加新的營業機構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創新,所以發展民營銀行的重點不在于新辦幾家銀行,而在于要有一個新的金融制度。

  聲音

  中資銀行的兩大挑戰

  未來5年,中資銀行要提高競爭力,首先要改進的是風險內控機制。外資銀行通常在風險管理上有相當的經驗積累,能夠更加市場化的解決這一問題。例如,說到風險管理,中資銀行常常只肯發放抵押貸款,而渣打在非洲、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推行了中小企業無抵押貸款,通過一整套信用評估體系也能把風險和收益控制得很好。

  又如在進行風險控制時,外資銀行有一套較為成熟的“組合管理”體系,把自己的資金平衡配置在不同的行業中,以化解行業波動的風險。而怎樣配置才能既保證安全又能提高回報率,這需要很高的技巧。

  中資銀行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把總行的經驗推廣運用到分行去。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網點少則六七千個,多則兩三萬個。相對來說,中資銀行總行中對于風險管理和組合管理的學習能力現在已經比較強,但是,在它們下面的一些分支行,由于歷史原因,這些方面的意識不是很強。把總行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推到分支行去也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銀行上市不解決主要問題

  如果看的更長遠一些,提高金融創新能力才是中國銀行業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銀行業改革,基本是圍繞著國有銀行上市為主旋律。好像一改革產權,一改變所有制,一股份化,一上市,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其實上市以后,它的運行機制到底能不能轉變,核心競爭力能不能提高,盈利能力能不能與過去相比有重大的改進,這些問題的解決并不會“水到渠成”。

  銀行改制只是提供了一個基礎,銀行的創新能力問題才是一個長久起作用的東西。而中國商業銀行的金融機制創新,首先應該從突破我們現在所有束縛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舊觀念、舊制度開始。

  最大的問題是創新有可能違規,違規會引來麻煩,麻煩就有可能影響到銀行高管的“烏紗帽”。比如說創新可以擴大市場份額帶來利潤,這些大家都知道,但關鍵是創新的成本怎么承擔。以前國有銀行的各級官員習慣于對上級領導負責,在這樣的環境下誰會去冒險創新?如果都轉到對市場負責,對提高利潤率負責,各銀行的創新動力就不會不足了。

  鏈接

  “法人導向”政策

  法人銀行作為境內獨立法人,是本地注冊,由本國監管機構承擔主要的監管責任;而外國銀行分行是境外注冊銀行的分支機構,由母國監管機構承擔主要的監管責任。我國在對外資銀行管理中倡導“法人導向”政策。

  縱深

  20%的客戶創造80%的利潤,在這一黃金法則之下,20%的客戶成為中外資銀行爭搶對象

  中外資銀行“二八”之戰

  本報記者 趙剛 實習記者 石貝貝上海 南京報道 曾 璇不喜歡假期被公事打擾,但這一次例外。

  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剛剛準備去度圣誕假的她拉回到工作狀態。2006年12月22日下午,身為渣打銀行中國區總裁的曾璟璇在第一時間獲知,渣打拔得頭籌,成為首批被中國銀監會批準進行本地法人銀行改制的外資銀行。

  作為在華70多家外資銀行中唯一一位女CEO,曾 璇素以行事果斷著稱。放下電話,她立即與渣打銀行申請設立法人銀行籌備小組負責人馮載麟進行溝通,要求相關部門周末加班,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此外,她還特別吩咐公關部門,要在第一時間把這一消息告知公眾。

  “這是給渣打最好的圣誕禮物。” 曾 璇并不刻意掩飾渣打想在中國銀行業開放元年大展身手的意圖。

  32萬名財富新貴受寵

  “只要你有一元人民幣,就可以在渣打開戶。”在渣打銀行某分行,一位市場部人員微笑著向記者描繪外資銀行完成本地法人銀行轉制后的“美好前景”。

  此言非虛,根據2006年11月16日發布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在華外資銀行可以申請將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法人銀行,完成改制后的外資法人銀行,將享有完全的國民待遇。可以和中資銀行一樣,不設下限地開展各種人民幣零售業務。

  因此渣打、花旗等多家外資銀行都在第一時間向銀監會提交了改制申請。結果,渣打、東亞、匯豐、恒生、花旗等九家外資銀行首批獲得中國銀監會批準,將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法人銀行。

  不過,外資銀行并不會因此而完全變成“百姓銀行”。一位銀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中資銀行相比,由于網點少,人員少,外資銀行在近幾年內肯定只能把精力放在利潤率更高的高端客戶服務上。即便像渣打那樣一元錢可以開戶,但存款額達不到一定數量的賬戶可能會被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因此,實際上只有當你能達到數十萬元以上的存款量,才真正有必要去選擇外資銀行的服務。

  恒生銀行中國區總裁符致京的表態印證了上述業內人士的看法。“雖然轉成法人銀行后,監管機構不再規定最低門檻,但我們恒生銀行在中國區的主要業務是集中在財富管理、中高端客戶這些方面。我們會自設一個較高的開戶門檻,一般是在30萬到50萬元人民幣之間。”

  花旗銀行私人銀行部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董紹文向記者透露,花旗私人銀行業務的目標客戶是個人資產凈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人士。目前,位于上海的私人銀行主要客戶對象是江浙第一代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用二十多年的實踐積累了自己的財富。一方面,他們需要專業的理財指導來使得自己的財富增值;另一方面,他們的企業也需要進一步發展的金融服務,比如融資、引進投資者、海外上市等。“相應的,一方面,我們可以提供這些企業家客戶私人財富全方位的管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和其他部門聯合,如為客戶提供企業融資、并購、海外上市等國內外業務服務。”董說。

  根據美林集團和凱捷咨詢發布的《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富裕人士(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個人)人數達到32萬,富裕人士的財富總額為1.59萬億美元,人均財富為500萬美元,位居亞太地區第二位。正是這些“新富階層”對銀行高端業務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需求,他們正成為中外資銀行竭力爭取的對象。

  外資銀行客戶增速快

  來自外資銀行的特殊熱情,某些江浙的私企老板已有所察覺。

  溫州一家私企老板周先生告訴記者,一次在上海出席一場晚宴,無意間與一家外資銀行的一名理財顧問交換了張名片,從此隔三差五的就會接到這名理財顧問的電話問候。跟幾個生意上的朋友聊起來,才知道周圍的朋友也經常接到外資銀行打來的電話。

  由于江浙一帶民營企業云集,這批私企老板成了外資銀行角逐的目標。而私企老板們對外資銀行也頗感好奇。江蘇江陰青年商會聯絡100多家江蘇企業,其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最近剛剛開辦過一次講座,向商會內的企業家講解關于外資銀行的最新動態。

  據了解,去年早些時候,渣打銀行、恒生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東京三菱銀行等13家外資銀行上海分行的代表曾組成聯合考察團,專程趕赴浙江,一口氣考察了寧波、義烏、杭州三地。而滬上的外資銀行理財顧問們,更是頻繁地穿梭于滬、蘇、浙之間。

  某外資銀行個人金融銀行部理財顧問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銀行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存款客戶主要來自三條途徑:一是依托品牌,吸引一些潛在客戶主動找上門來;二是依靠個性化的產品吸引企業客戶,再把他們的高層發展為個人客戶;三是多方出擊,廣交朋友,主動去結識一些富裕人士。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渣打、匯豐、花旗、恒生等一些老牌外資銀行,在國人中的品牌知名度都很高。還有一些人有試一試外資銀行服務質量的好奇。

  一家大型外資銀行個人銀行部理財及貸款顧問李先生向記者透露,他們銀行自2006年12月15日開展100萬元以上人民幣存款業務后,短短十幾天內,客戶數量已經達到了三位數。其中就有不少是奔著銀行品牌主動來的客戶。

  法國巴黎銀行私人銀行亞洲區總裁龍基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看好中國的高端客戶市場。因為“這個市場將急劇增長”。

  近來針對高端市場,中資銀行也紛紛展開了自己的攻勢。工商銀行設立了為擁有200萬元人民幣以上人士服務的理財中心。建行成立高端客戶部,該行黑金卡的標準是在該行月均金融資產500萬元以上人士。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也紛紛強化了自己的高端理財服務。

  江浙一帶的企業、企業家,長期以來和中資銀行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彼此之間千絲萬縷。這種情形在短短幾年間不是外資銀行能改變的。另外,外資銀行的那些金融產品、模式,其實是比較容易被復制的。一業內人士頗為樂觀。

  銀監會主席助理王兆星則相對審慎,“我們過去有所謂一個不成文的黃金法則,現在中資銀行20%的客戶創造80%的利潤,20%的存款人占有80%的存款。如果這20%的客戶轉到外資銀行,會不會對中資銀行的市場、業務帶來很大沖擊。”這種挑戰是存在的。因為外資銀行在管理、技術、人才、市場營銷方面,經過了國際市場的錘煉,確實有它的優勢。“但是中資銀行也不會拱手把這部分客戶讓給外資銀行,他們會通過加強自己的服務,特別是加強金融產品創新的能力,競爭這部分高端客戶,我想這是塊很大的競爭領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基本的判斷是,小額客戶的單筆業務利潤很低,高端客戶單筆利潤是很高的,這個差距是很明顯的。外資銀行可能拿下一些利潤率較高的“黃金業務”。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