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80后一代消費 財商教育引導消費習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17:07 經濟參考報 | |||||||||
對自小得萬千疼愛于一身的“80后”而言,不少人已成為花費無度的“月光女神”、“負翁”。在無所顧忌迅速花完自己為數不多的工資后,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接濟。 對此,社會學者指出,這種消費行為折射出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這代人財商及價值觀的扭曲,應引起教育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花錢無度的消費習慣常常使“80后”們入不敷出 炫耀性消費特征 靴褲、卷發……,用光鮮亮麗形容畢業一年有余的劉昕毫不為過。“其實我是風光其外,羞澀囊中!”劉昕敞開自己的錢夾,揮著兩張百元鈔票說,她沒有分毫存款,這點錢就是所有的積蓄。她告訴記者,高級化妝品、美容、服裝等衣物花掉了她每月的大部分工資,為此,她不得不在月末時負債生活,以速食面打發自己。 記者發現,如此“月光族”在“80后”中屢見不鮮,連年輕的男士也開始不惜揮金買名牌、做美容,他們在對外表的追求和與同齡人外在的攀比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狂熱。 1982年出生的方蔚現就職于太原市一家私營企業,月薪2000余元,她向記者透露了她每月的開銷內容。 美容:一月4次,這是“雷打不動”的必要內容,約需500元。 服裝及飾物:不定期,不定量,根據喜好買。比較青睞ONLY、艾格等幾個品牌,每月至少需300到800元,遇到格外喜愛的衣服,也許上千元,當然,這僅是“揮淚傾囊”之時。 美發:每月兩次營養護理,需300元左右,加上有時修剪、燙發、做花,還需300元。 手機費:每月98元的套餐,但往往需加彩信、長途等費用近百元。 餐費和交通費:最省錢的部分。出入打出租車,最多每月200元,用餐從簡,最多每月400元。 好在她住在公司為單身青年集體租用的公寓,省掉了為數不少的開支。如此看來,方蔚每月的2200元工資顯然頗為吃力。 與“80后”中的年輕女士相比,男士顯然可以減少大量愛美導致的開支,卻增加了更費錢的請客、送禮、購買名牌用品。在山西某省直機關工作的阿勇告訴記者,他的手機是新款百萬像素的諾基亞手機,抽的是價格不菲的芙蓉王香煙,除了眼鏡,全身都是名牌。他告訴記者,我感覺現在人們大多以“裝”取人,從著裝打扮上判斷這個人的身份,最起碼同齡人是這樣。幾十塊錢的衣服穿在身上,別人會小看。為此,他不但每月花近千元用于請客、喝酒、送禮,還要時不時以重金買名牌服裝、男士香水等高價物品。 根據一項對“80年代出生者”和他們的父母“買東西時最看中的因素”的調查,孩子們更看中款式(占49.1%),父母更看中質量(占57.9%)。對款式的強烈追求,表明了“80后”群體消費的炫耀性特征。這種炫耀性不在于與富豪們的財富相比,而在于對自己品味的展示,在于對自己不甘落后于時尚潮流的追求能力的展示。 獨立容易自立難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普遍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不曾有辛苦和磨難的體驗,便從象牙塔進入社會。他們臉龐看似成熟,舉止也力圖穩重,內心和行為能力卻仍未“斷乳”,依然離不開父母的呵護。面臨供樓、供車等成人獨立后應自行解決的一系列問題時,他們說父母會幫自己付首期,一切都順理成章。 記者發現,由于在大學養成了花錢無度的消費習慣,許多“80后”工作后雖拿薪水,卻時常入不敷出。2003年從天津某高校畢業的張鵬便是如此。他在太原某機關工作,月薪1100元。讀大學期間時常打出租車的他,如今出門從來都擠公交車。對不斷來訪的同學,他每月要花至少300元迎來送往地請客;朋友、學長們陸續結婚時,他不得不頻頻送禮金,同時,他和女友的手機費、餐費、交通費等等,至少還需500元左右;倘若過節,送女友的生日禮物也是不能寒酸的。如此一來,他時常剛到月中便囊中空空無也,靠借錢度日,陷入了惡性循環。 無奈之下,“80后”們不得不求助于父母。兩年前畢業于山西大學數學系的小春,如今堪稱有房一族,但事實上,房子是父母買的,他每月的800元工資,僅足以維持和女友的簡單生活。提及此事,他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但很快恢復了自然、乃至自豪的神情。他告訴記者,剛畢業工資少,又要談戀愛,不向父母伸手就不錯了。已經畢業的同學大都如此,生活比在大學時還拮據。 年過20的“80后”有的已經開始婚姻生活,其軟肋越發顯山露水,不但新婚家當需父母大力出資,這些獨生子女還多數“家務低能”。盡管已完全成人,他們的日常生活還需父母伸手相幫。哈爾濱團市委去年對幾十對已成婚的“獨生代”跟蹤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家庭中有30%聘用計時工來做家務,20%由父母定期為其整理房間,80%的家庭長期在雙方父母家里“蹭飯”,30%的夫婦自己的臟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一半家庭已經鬧過矛盾,其矛盾的主要原因是:雙方相互埋怨對方不會做家務,不知道照顧人。 財商教育引導消費 如果用艱苦形容上個世紀60年代人、辛苦形容70年代人,那么長在物質富裕、社會開放、經濟起飛時代的“80后”,則少了苦難,多了甘甜,堪稱幸福。然而與此同時,物欲滋生、信息多元等不利因素開始襲擾這些稚嫩的心靈,從他們凸顯無度的消費習慣中,多少看出他們的迷茫無措。 專家指出,某種程度上說,“80后”在自身價值觀和財商的扭曲中是無辜而無奈的,他們缺少及時有效的指引和教導,這正是教育脫節之所在。而如何消除消費危機,盡快扭轉由此陷入的惡性循環,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稱,在“80后”的消費理念中,自我有著獨尊的地位。他們之所以如此特立獨行地無度消費,與其成長的時代背景相關。日漸發達的經濟和開放的信息社會,使這一代孩子沒有資訊封閉的苦悶,更沒有苦盡甘來的樸素意志。80年代人是獨身子女的第一代,他們從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整個家庭的軸心都圍繞他們而旋轉,如溫室里的鮮花被精心呵護。在上世紀80年代先天的文化土壤中,父輩積極樂觀的存在狀態使他們一開始便通過家庭的屏蔽而遠離了苦難。在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在日漸改善的生活中,父母的溺愛使他們成為喝可樂、酸奶長大的一代。而用飲料喂養的這一代也是心理脆弱、唯我主義特征較明顯的一代。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辛志勇分析說,除了成長環境,學校教育的滯后和家庭教育的單調也是造成“80后”今日窘境的原因。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小學、中學以學習成績為首,大學注重學生的自發學習,但都忽視了財商教育,對學生消費行為習慣的指導更微乎其微。父母則盡可能營造優裕的生活環境,使孩子自小就衣食無憂。如此,當國際消費潮流和各種信息鋪天蓋地涌來,這些孩子便難抵誘惑,難免一味追求奢華和安逸。 置身經濟發達、信息開放的時代,通過學習和自我約束強化自己的財商,對“80后”已刻不容緩。人的一生也應有理性的消費觀念。理財人士指出,作為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應建立科學的消費觀,不盲從,不攀比,不浪費,科學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同時,消費知識的學習也不容忽視。豐富的消費知識可以賦予消費者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指導自己的消費活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少花冤枉錢。 同時,巧妙的開支,也可為自己的揮霍留條后路。比如,沒有儲蓄的習慣,但可嘗試通過購買保險來為自己營造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明天,這只不過是每年少買一兩件衣服而已。失業有失業保險,老了有養老保險,東西丟失有財產保險,這樣的生活當然更讓人放松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