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6中國金融論壇”于5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開。北京農商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李秀生出席并演講,他表示,互聯網信息安全在法律背景層面,國家雖然有關于數據安全的一些規定,但總體安全這些要求其實跟互聯網時代、跟大數據時代還有一些距離,也需要相應的加強。
以下為發言實錄:
李秀生:很感謝論壇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其實銀行對于信息安全的重視度一直是很高的,多年以來也一直在信息安全,無論是管理上還是技術上都有很大的投入。在新的互聯網+的背景下,其實銀行對于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面臨更多的問題。首先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的信息其實也凸顯了一些新的特點。銀行的信息或者說數據,一個新的變化特點就是更加開放,銀行的金融數據來源更多更廣,很多原先銀行的信息來源于銀行的網點或者自己的自助設備。那么互聯網背景下有很多信息是來自于互聯網或者其他的,或者通過來自其他的合作伙伴。
銀行的信息除了自身的應用之外,和很多的合作伙伴有很多的共享,包括銀行自身服務的機構,也包括像孫總所在的銀聯機構,都有一些信息的交換和信息共享。在這樣一個開放和共享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的金融數據其實面臨一些新的風險,既然數據更多的來源于互聯網,其實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關于開戶的問題,既然很多的信息來源于互聯網,那么對于數據真偽的鑒別就提出了新的挑戰。其實大家都覺得通過互聯網來直接進行銀行的支付很方便,那么開戶這個環節是不是也可以在銀行來進行,這樣就更加的便利,那么這個信息的甄別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因為銀行隨著大數據的增加,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大數據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基于統計來獲得結果,而不是基于一種邏輯的因果關系。這樣數據其中如果存在虛假的數據或者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數據,直接會導致結果的錯誤,在應用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問題,給銀行帶來風險。
還有一個,可能不只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站在客戶或者社會的背景下,個人客戶的數據往往會被相應的機構,包括銀行類的機構,也包括其他類的機構,會經過多次復雜的加工,甚至前面講的共享,我們個人的數據最終被如何應用?我們個人不可感知,被應用到很廣或者各種各樣的變形或者流轉,信息的應用會變得不可控,這其中對我們個人的利益或者企業的利益都會造成相應的影響。
最后一個是傳統信息安全的問題,數據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在云上進行存儲和加工,那么這個數據的保護,數據可能被泄露、被竊取、被篡改,這些傳統的信息安全較原先非互聯網+模式下,其實變得更加的嚴峻,這是第二個所面臨的風險。
下面談一下風險防范的考慮,大的背景下,法律背景層面,咱們國家無論是刑法還是民法,還是監管的一些要求,其實都有很多關于數據安全的一些規定,相對于歐洲或者美國,我們的欠缺點還是薄弱的。監管機構對銀行卡的保護也有相應要求,但總體安全這些要求其實跟互聯網時代、跟大數據時代還有一些距離,也需要相應的加強。
第二就是個人客戶的意識和這個鏈條中的機構,還是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約束,大家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權益,對企業來講,告知客戶,履行更多的告知義務,我獲取的數據只用于哪,應該有一個告知,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還是傳統的技術層面,技術層面的工作,也是無窮無盡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就簡單談這些。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