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由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天弘基金承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于2016年2月27日在北京金融街召開。主題為“養老金政策、運營與投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教授研究成果發布。
以下為發言實錄:
董克用:各位嘉賓,剛才胡曉義部長在發言中已經對我的這個研究成果做了最精彩的解讀。這個是我們長期的研究成果,剛才潘行長提到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一塊做研究的時候,我們就對中國的養老開始了研究,出版了第一本中國養老保險的教材。
我們做這個研究的時候,我現在做一個解釋,這個題目上做了很多思考,要不要叫重構,還是叫完善,但是我們想了想還是叫重構。為什么?因為我們的養老金的體系,我們從歷史上看,成績不小。剛才胡曉義副部長給大家回顧了一下,從上個世紀,甚至從建國初期開始,后來到改革中,我們的成績是非常大的。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們的養老金確實壓力不小,剛才胡部長也介紹了。如果看未來,我們感覺問題是很大的,確實是有壓力的。因此,我們還想用“重構”這兩個詞。
說到養老金體系,包括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部分,本報告集中了城鎮職工。原因在于我們這個制度還是目前的養老金制度的核心,雖然人數上城鄉居民更多一點,但是作為養老金體系來講,城鎮職工還是核心,包括我們去年機關事業單位也加入了原來以企業為基本模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且隨著城鎮化,我們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鎮之后,要加入到城鎮職工這樣一個制度中來,因為他是就業者。所以,我們還是集中研究城鎮職工這樣一套制度,并且有關共識的問題,比如說推遲退休年齡等等,我們沒有涉及。
為什么要說從長遠看養老金體系面臨著挑戰?正如剛才幾位領導提到的,我們的習總書記提出“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要做養老政策的政策研究,制度設計”。的確,中國的老齡化是我們面對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可能是人類社會沒有遇到過的,這么大規模的深度老齡化。一個小國可以由別的國家來幫助,一個大國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像糧食問題一樣,誰來養活中國?那么中國的老年人,誰來為養老金出力?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的問題是什么?當前來講,我們的養老金儲備是不足的。我們的儲備有個比較,我們國家的養老金資產相當于GDP的比重不到10%,而同樣的大國,美國將近GDP的1.5倍,OECD國家也相當于77%。從遠期看,研究成果很多:如果我們的現行政策不變,我們到2050年養老金缺口達到GDP的70%以上。同樣在這種條件下,我們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戰,我們的養老金的替代率,這條曲線令人震驚。當然,大家說實際收入還在增長,但是畢竟它和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相比,這樣一條曲線還是值得警惕的。它反映了什么問題?為什么退休人員不斷要求提高待遇,其實已經和制度供給之間產生了一個矛盾。制度這邊,現有制度的供給已經慢慢的無法承受現有的人們要求不斷提高養老金這樣一個壓力。
為什么說制度供給不足?我們從供給側改革來看,為什么說養老金體系制度供給不足?我們拿大國做一個比較。我們拿美國做一個比較,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看這張表,可以看到美國在養老金資產中,整個規模已經是2014年是25.4萬億美金,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150%。我們看一看中國的規模,我們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我們這邊才有3.87萬億人民幣,占我們當年的GDP是很小的。再看我們的結構,我們大部分的錢都是依靠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而美國這樣一個國家,59.7%,29.3%是依靠了第二、第三支柱。什么概念?我們總聽說美國人民不存錢,中國人民存錢,中國儲蓄率太高,消費率太少。而這樣的數據告訴我們,美國人民在養老方面制度化的存了一大筆錢,我想這個圖會修正我們一些觀念。
如果說美國一個國家不足以作為比較的話,我們看一看OECD,這張圖看到了OECD這些國家在第二、第三支柱上面的儲蓄,平均來講,他們相當于GDP的77%,將近80%。很有意思的是看一看中國在哪里,我們是靠后的,5.1%。再看一看最末尾的,是一個拖垮歐盟的希臘。
我們為什么出現這樣長期的壓力?我們研究認為我們還是制度上的困境,因為我們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基本養老保險改革了很多次,做了很多探討,但是依然是現收現付制,沒有真正實現改革的初衷。我們的個人賬戶做了很多,但是我們的個人賬戶仍然是空賬,空賬規模在增加。我們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不實,如果是來自機關事業單位就會觀察到這一點,造成了繳費率不高。同時,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待遇的政策,對于實現全國統籌是有影響的,我們在報告中也提到了。基本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一個制度的轉型必然有隱性債務問題,機關事業轉到了企業模式之后,我們就有隱性債務問題,我們不能回避。我們的隱性債務還沒有真正完成,怎么辦?
我們的研究,我們的思路也很清楚,就像剛才胡曉義副部長總結的一樣,我們的思路就是從現在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轉為多支柱,我們希望第一支柱實現統賬分離,建立起真正的第一支柱。我們第二支柱分離出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可以和現在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合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一部分是已經政策實施了,每個人都交了8%,我們還有一部分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人人都有,企業年金不到參保職工的7%左右。我們應該加快第三支柱,個人稅延的養老金制度。
我們的第一支柱仍然是一個現收現付的制度,需要精算平衡的,它是一個一定意義上的多繳多得,但是最重要的是有再分配機制。在第一支柱中,有再分配機制,要保基本,保證養老安全。我們的第二支柱,我們可以把強制性和自愿性的相結合,提高到替代率水平,我們應該把已經有空賬的部分做實,不能把矛盾推給下一代。我們要市場化運作,多年的經驗已經證明,社保基金在運作中的成就。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那么完善的情況下,已經取得了這樣的成就,中國從未來看,資本市場來運作養老金是有條件的。第三支柱我就不說了,應該加快發展。
總結一下,我們的三支柱這樣一個建議,它的特點是什么?統賬分離,我們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了,我們要社會統籌,完善個人賬戶,怎么完善?我們認為統賬分離。過去統賬分離是有條件的,也是做了很大貢獻的,但是發展到今天,應該分離了。統賬分離,各司其職,各個支柱完成各個支柱的任務。多種機制,不同的養老金,不同的機制,完善監管,這是政府責任。在第一支柱的構建中,要做實繳費基數,真正按照老百姓的工資收入實現繳費,完善繳費記錄,要實現宏觀精算的平衡。以美國為例,為什么要交6%,道理在哪兒?是宏觀的精算平衡。
對于第二支柱,平穩整合的起步,完善政策支持,我們認為政策還不夠,要規范投資體制,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了,要共享發展成果,這是老百姓未來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不能光有工資性收入,應該有資產性收入,資產性收入從哪里來?養老金將是重要渠道。第三個支柱,應該是個人自愿建立,稅收政策優惠,委托機構運行,實現有效補充。
這樣一個構架有什么好處呢?它有助于應對老齡化風險,減少未來第一支柱養老金缺口的風險,可以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真正實現養老責任的共擔。有助于實現再分配和激勵性的兼容,這個制度設計中有再分類的保障,又有激勵的制度設計。同時,要重視投資增值,少增加參保者的繳費負擔,通過資本市場的運營,投資的增值,來保障在職者的平衡負擔。同時這樣一個改革,盡可能的和現有制度銜接,成本相對比較小。
當然,這仍然是一個初步的設想,有些細節之處并沒有在研究報告中體現,我們今后還會繼續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繼續深化我們的研究,增加它的可持續性,為我們改變養老金體系戰略思考提供一點智力支持,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顧國愛 SF172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