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由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天弘基金承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于2016年2月27日在北京金融街召開。主題為“養老金政策、運營與投資”。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出席并演講。
胡曉義表示,放眼“十三五”,對養老保險而言,主要的任務有這么幾點:
第一,進一步擴大制度的覆蓋面,仍然是“十三五”的首要任務。
第二,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建立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有兩個重點,其一是統籌安排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過去是分別安排的,今天開始變雙軌為單軌。此外,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在提高上應該有所傾斜。
第三,完善保險政策,出臺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推進職工養老金全國統籌。
第四,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方面更多的發力。“我以為重點是在三支柱當中,要加強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這條短腿,加粗個人養老保障資產的這條細腿,這樣才能改變過度依靠基本養老保險的不平衡格局。”
第五,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基本養老保險,還是第二、第三支柱,基金的投資運營,保值增值,都勢在必行,而且要加強。
以下為演講實錄:
胡曉義:謝謝主持人,各位嘉賓上午好!幾天以后全國的“兩會”就要召開了,這次會議將審議未來五年的國家發展規劃綱要,因此我今天的發言題目也是圍繞著養老保障的問題,談一談“十二五”所奠定的基礎和“十三五”所面臨的任務,主要集中在養老保險方面。
我在最近拿到了2015年全國養老保險統計快報的一些數據,所以我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我們一起來對比2010年,回顧“十二五”期間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事業發展的進程,同時也研判“十三五”期間我們面臨的局勢和承擔的任務。
對過去五年,我們可以從數據當中觀察到的現象,有這么幾點我印象比較深刻。一是2015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人數達到了8.58億人。這個數字比2010年底增加了4.98億人,增長了1.4倍,其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38%,城鄉居民的參保參數增長了3.9倍。在所有參保者當中,領取基本養老金的群體達到了2.45億人,比五年前增長了1.67倍。從這組數據看,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在五年之內迅速擴大了將近5億人,這在國際社會保障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或者說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十二五”的五年調整了五次基本養老金,全國的平均水平去年達到了2280多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67%,增長了三分之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制度全面普及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基本養老金的待遇,去年底全國平均達到每月120元左右,比五年前增長了一倍。這反映更多的群眾得到了基本保障,分享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公平。
第三,去年全年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合計總收入3.2萬億,總支出2.8萬億,累計結存3.98萬億,這比2010年增加了2.4萬億。同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權益也超過了1.7萬億,資產規模超過2萬億,應當說我國養老保障的資金基礎更加雄厚。當然,這五年還有非數據性的深刻的發展進程,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養老保險領域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出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安排,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跨地區,跨制度的政策,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城鄉統籌和協調發展,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在基本養老金市場化、投資化運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再有就是過去五年,社會保險的經辦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服務成為普遍模式。五年內新制訂了20多項社會保險的專業標準,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去年底發行已經達到了8億8400張,1月份超過了8億9000萬張。
這是用一些數據對過去五年走過歷程的一種回顧。“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養老保險面臨著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局面,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而繁重。有幾個趨勢特別值得我們重視,首先是人口老齡化,2015年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2.22億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1.44億人,這兩個群體人口占比分別比“十二五”上升2.84個百分點和2.57個百分點,60歲以上人口的占比達到了16.1%,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達到了10.45%。衛計委估計過去五年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整整提高了一歲,“十三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仍將延續,并且加劇,衛計委預計人口預期壽命還要再提高一歲,這當然是大好事,但是也提出了難題。我們分析養老保險制度內部的結構,可以看到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從2011年的3.08:1,下降到去年底的2.87:1,而城鄉居民的撫養比更高達2.3:1。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最近兩年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的擴大,雖然也有繳費者增加的因素,但是主要是待遇領取者快速增長拉動的。預計到30年代,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是全面而深刻的,對此我們不能不未雨綢繆,這是一個趨勢。
第二就是經濟走勢,“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連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格局,這對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兩方面的影響,我主要講負面的影響或者說壓力。一方面是企業壓減員工成本的訴求更為強烈,財政支出的規模受限,由此影響到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和積累都不太可能再繼續維持過去那種高速增長的態勢。過去五年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增長的速度是年均17%,能夠設想未來五年,或者更長時間繼續維持這樣的增速嗎?不太可能。而另外一方面,調結構、去產能,必將產生更多的社保基金的支出需求,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擠壓,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式,謀劃更多的對策。所以,習總書記講的要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我想是講到了點子上。
再有一個趨勢,人力資源結構變化也值得關注。一個是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將有更多的農村人口轉移進城,要求社會保險關系,還有資金的轉移更加順暢隨著“雙創”的推進,有更多的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對于傳統的以單位參保為主體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因時,順勢,創新,求變,才可以實現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的目標。
我以上講的主要是挑戰的方面,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今天和明天的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比昨天和前天有了更好的條件,中央做出了深化改革的全面部署,這是我們的政治基礎,社會關注度普遍提高,這是我們的環境基礎,資金積累達到了戰略性規模,這是我們的物質基礎,多年改革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這是我們的實踐基礎,有了這些基礎我們就應當有更充分的信心來應對挑戰,謀求更好的發展。
所以,放眼“十三五”,我認為對養老保險而言,主要的任務有這么幾點:
第一,進一步擴大制度的覆蓋面,仍然是“十三五”的首要任務。現在總體評估還有1。4億人沒有納入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里面來,而其中的4000多萬人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及退休人員,可以通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政策落地,打包納入到制度里面來。此外,還要通過實施全面參保計劃,力爭未來五年再擴大覆蓋面1億人,到2020年把10億人納入到制度覆蓋,實現應保盡保。
第二,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建立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有兩個重點,其一是統籌安排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過去是分別安排的,今天開始變雙軌為單軌。此外,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在提高上應該有所傾斜。
第三,完善保險政策,出臺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推進職工養老金全國統籌。
第四,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方面更多的發力。一會兒將發布董克用教授的研究成果,他的核心觀點我也理解,就是要建立三支柱的體系。
我以為重點是在三支柱當中,要加強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這條短腿,加粗個人養老保障資產的這條細腿,這樣才能改變過度依靠基本養老保險的不平衡格局。對職業年金已經做出了強制性的制度安排,對企業年金似乎也可以考慮在研究適當降低企業費率的時候,統籌謀劃,留出空間,來發展第二支柱,替代第一支柱的一部分功能。在第三支柱方面,需要對1991年提出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這個概念做更廣義的重新界定。應當將各類有助于個人和家庭養老保障的長期穩定的資產形態,包括保險產品,銀行理財產品,長期的證券,房地產等等,加以養老的標注之后,都納入到這個支柱當中,而不僅僅限于對某種產品的稅收優惠。
第五,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基本養老保險,還是第二、第三支柱,基金的投資運營,保值增值,都勢在必行,而且要加強。從廣泛的國際經驗看,綜合性的養老金管理公司是比分業運營效率更高,結合我國實際進行探索。但是我也提出一個問題,就是現行的分業監管的體制是綜合經營的障礙,需要理順和創新。所以,我們中國社會保險學會今年將聯合有關的方面,就此進行研究,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也將在這次“兩會”上提出相關提案,希望得到各界支持。
我的發言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顧國愛 SF172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