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
在《達·芬奇密碼》這本書剛剛出版后,就聽到評論說,該書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因為有太多的知識含量,太多的閃回。大范圍的時空跳轉和思維過程讓電影無能為力。
不過,好萊塢的電影人向來喜歡挑戰(zhàn)極限,于是在去年我們聽到電影開拍的消息,
而今年5月19日正式全球公映。
如果僅從三天的票房成績來講,電影無疑是成功的。從周五到周日三天,北美票房進賬已達7700萬美元;而中國觀眾利用周末時間貢獻了人民幣4000萬元的票房。全球陷入《達·芬奇密碼》的熱潮中。
然而,電影商業(yè)化運作的今天,我們無法把一部好電影和一部賺錢的電影畫等號。起碼從我觀摩效果來看,它很一般。視覺語言對邏輯推理的侵害,就是讓它們變得很滑稽。
不過,電影工業(yè)有一套商業(yè)法則,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制造票房航母:也許10部電影會有9部不賺錢,只要一部賺錢,總盤子就不賠。
同時,在電影問世之前,各種紛至沓來的消息,已經(jīng)把胃口吊足。
從最早該書刊行開始,它就大賣了6000萬冊;此后,有人控告作者丹·布朗剽竊另外一部小說《圣血與圣杯》,這案子歷時一個月的庭審在2006年4月宣判,丹·布朗沒有剽竊。這就算是給電影預熱了。
而在更早的時候,各地的天主教會發(fā)出消息,勸告教眾不要去觀看電影,因為其與《新約》中的內容相抵觸,這番爭議在全球范圍內為電影帶來了影響。
再下來,電影公映前一天,倫敦高等法院接受環(huán)球音樂公司狀告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稱后者推出的《受達·芬奇啟發(fā)的音樂》CD有冒充《達·芬奇密碼》電影原聲樂、欺騙消費者之嫌,要求法院禁止索尼BMG公司在英國繼續(xù)發(fā)售該CD。
當一切壞消息都指向這部電影的時候,它的票房卻在節(jié)節(jié)攀高,這再次證明了娛樂界的那句話:“Nonewsisbadnews(沒有新聞是壞事)。”(作者為本報綜合新聞中心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