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3月9日專電 如今,方言電視節目正在各地升溫:四川話、杭州話、陜西話、廣東話、湖南話……紛紛登上熒屏,其收視率不斷攀升。
據《文匯報》9日報道,采用粵語播報新聞的《新聞日日睇》,是目前廣州地區最紅火的節目,在當地境內外電視新聞中獨占鰲頭。杭州電視臺的《阿六頭說新聞》,其原汁原味的杭州話不僅使節目成為“票房冠軍”,還贏得了“全國百佳電視欄目”榮譽。
重慶衛視的《霧都夜話》是較早出現的方言節目。它用濃郁、地道的四川話演繹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當地觀眾稱其“比連續劇還要好看”。上海的方言情景節目《老娘舅》《紅茶坊》雖讓人感到有點“俗”,但收視業績卻一直表現不俗。
《阿六頭說新聞》的策劃人之一、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副總監張建民認為,采用方言說新聞,改變了長期以來正襟危坐的播報方式,放大了節目的親和力。另一位專業人士在分析方言節目火暴現象時說,人們對方言節目的追捧,實質上是對家鄉和自我的一種認同,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對于方言節目的一擁而上,業內也存在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方言節目如果太過泛濫,將與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政策相悖。去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向各地廣電部門批轉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的《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要求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話”,對模仿港臺腔、隨意夾帶外語、用方言播報等現象也在明令禁止的范圍之內。
“事實上,方言節目正面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考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西部研究基地負責人蔡尚偉教授說,“現在有一個誤區,似乎只要是方言節目,就一定能‘名利雙收’。其實,這類節目目前還處在非主流的位置,這個市場還很小。”一些業內專家認為,那些成功的方言節目,不僅僅是因其運用了方言,更重要的是在節目內涵的挖掘、文化表現力和貼近百姓生活等方面下了功夫。(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