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濤 北京報道】
被公認為最具有影響力和客觀性以及最常被引用的國際性財經報紙《金融時報》,對于中國當前財經媒體所作的努力給予充分肯定。日前,該中文網主編張力奮在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張力奮表示,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財經媒體無論從新聞理念、還是運作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都在國內的各類媒體中處于領先的地位,擔負著中國新聞革命與市場化運作的先驅角色。在歐洲和美國,基本上就是幾份全球最知名的財經媒體稱霸天下;然而在中國,目前卻出現了一大批相當具有活力的財經媒體,并且逐漸在探索很多新的報道與方式。
張力奮認為,目前中國的財經媒體是一種群雄割據的初始狀態,這種局面產生的背景主要源于中國目前所處的經
濟增長期,政府對經濟發展至上、國強民富的決策定位,全社會對市場與全球化的啟蒙需求,以及全民對財富的追崇所致。其次,新聞界與資本現在看好財經媒體潛在的增長與商業盈利空間,都希望從正在細分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使它成為具有投資吸引力甚至帶有富有某種投機意味的產業。這與上個世紀30年代早期的中國電影業草創階段很類似。若干年后,中國的財經媒體會經過類似的過程,逐漸形成一兩家非常具有影響與權威的報紙。當然,一個權威媒體的出現,也取決于多元的社會與傳媒制度的支持。
張力奮特別談到了國際媒體對中國事務和中國報道的權重明顯加大。在他看來,這是表明中國國際地位與日俱增的很好注腳。“十幾年前,國外有關中國的信息量少且零散,多半是作為國家
的消息來刊登;5年前,中國新聞的地位開始得到提升,版面開始靠前,字號也大一些,出現在頭版的幾率越來越大,中國消息開始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的全球化過程以及與世界經貿市場秩序接軌融合,從新聞的處理上也可清晰觀察到。從過去兩三年開始,幾乎每個編輯都覺得中國的消息應該是主體消息。作為《金融時報》中文網的主編,我現在每天處理新聞議題,碰到的問題是中國的消息太多了,常常一天全球財經新聞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是與中國相關的新聞,有時甚至出現中國消息包攬全部主要新聞版面的情形。西方傳媒上中國新聞的權重增加,其實是中國經濟貿易權重加重或中國因素放大的直接反應。”
張力奮認為,“中國的同行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的讀者與市場,找到獨特定位,尊重游戲規則,那么在十年二十年后,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與傳媒市場與高端讀者群的成熟,是有可能產生和《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家》等地位相仿的本土報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