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傳媒人 > 正文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電視界教父的告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5:28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人認識華萊士恐怕同他對兩位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的采訪是分不開的。就在1986年的那次采訪中,鄧小平給出了中國的改革“決不回頭”的論斷。華萊士說,歷史證明了這一回答

  ★ 本刊特約撰稿/程曉鴻(發自美國華盛頓)

  邁克·華萊士退休了。美國電視界一個“教父”級的人物將退隱舞臺。

  3月14日,邁克·華萊士在他工作了近60年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總部宣布從著名的“60分鐘”節目退休。再過不到兩個月,邁克·華萊士就88歲了。

  在美國, 華萊士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個名字代表了硬新聞、調查新聞,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讓和咄咄逼人的提問。

  他本身就是不妥協新聞的化身

  中國人了解華萊士,恐怕是從1986年他采訪鄧小平開始的。那是鄧小平第一次接受美國記者采訪。在那次采訪中,華萊士向鄧小平要了一只煙。兩個有煙癮的人相互交流了戒煙的痛苦與經驗。

  正是在這次采訪中,華萊士問道,“這是每個人都想問的問題:過去幾年里,鄧小平做了很好的工作,搞了現代化,經濟在發展,人們不再像過去那么害怕。但是, 鄧小平之后怎么辦? 人們都關心鄧小平之后中國是否會回到過去?”鄧小平回答說,“絕對不會回頭。”

  2004年, 在紀念鄧小平100年誕辰時,華萊士說,歷史證明了鄧小平的回答。

  如同在他之前退出新聞主播位置的丹·拉瑟、湯姆·布羅考一樣,華萊士雖然退出自己日常的節目,但并未退出新聞業。CBS為他保留了一間辦公室和一個榮譽記者的頭銜。觀眾還會有機會在某些特別采訪中見到他。

  華萊士的選擇再一次讓世人認識到電視新聞業的魔力。似乎每一個進入這個領域的人都無法或不愿真正離開它。

  談到記者這個職業和他做了近40年的“60分鐘”節目,華萊士說,“你可以到世界各地,與你想找的任何人談話,你也有足夠的播出時間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這是怎樣的一個發現之旅啊。”

  CBS新聞部總裁肖恩·麥克曼紐斯在一份聲明中稱贊華萊士是“廣播新聞業中不多的幾個巨人之一。是他們開了廣播電視的先河,奠定了行業標準。華萊士本身就是公正,是不妥協新聞的化身。他比這個行業的任何人都報道過更多的重大的揭露性的新聞。”

  他是“60分鐘”的心臟與靈魂

  “60 分鐘”的現任總制片人杰夫·費澤耳說,“多少年來,華萊士一直是‘60分鐘’的心臟與靈魂。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會在每個星期天晚上打開電視機看華萊士,聽他這個星期問什么問題。”“他對我們每一個從事采訪和報道的人都有深刻的影響。‘60分鐘’今天做的每一個故事中間都有華萊士的影子。”

  邁克·華萊士從1968年9月24日“60分鐘”創辦那天起,就是這個欄目的記者。

  他爐火純青的采訪技術給后來的新聞業立下了許多范本和標高。他從不取媚于采訪對象,也不擺居高臨下的姿態。他的問題尖銳而直接,讓采訪對象無法回避。他采訪過的政治人物名單讓人們串連起半個世紀來風云變幻的世界政治歷史:包括自肯尼迪時代以來的歷屆美國總統,60年代以來掌握國家權力的各國首腦,包括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伊朗前宗教領袖霍梅尼,以色列前總理貝京,埃及前總統薩達特,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伊朗前國王,約旦去世的老國王侯賽因,敘利亞前總統阿薩德,利比亞總統卡扎菲,聯合國前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等等。

  近些年來,盡管已是80高齡,但華萊士的成就不亞于當年。每年他都要做20個左右的故事,其中很多是獨家專訪。

  1998年,華萊士作為惟一一名記者,隨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前往伊拉克調停即將爆發的戰爭。同年,他在“60分鐘”節目里采訪了美國最有爭議的一個醫生:杰克·科沃奇安。杰克·科沃奇安一直致力于幫助病人安樂死。 他自己錄下了他給一位患絕癥在痛苦中掙扎的病人注射安樂死針劑的全部過程,并在“60分鐘”播出,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華萊士采訪過美國數學天才但同時又是精神病人的約翰·納什,納什是電影《美麗心靈》的原型。

  他的60年

  1918年5月9日, 邁克·華萊士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蘭市一個移民家庭。父親經營雜貨批發業,后成為保險經濟人。

  華萊士的記者生涯始于40年代。1939年華萊士從密歇根大學畢業。最初為《芝加哥太陽報》所屬的電臺寫新聞。二戰期間入伍進入海軍做通訊官。戰爭結束后,成為位于芝加哥的一家電臺的新聞記者。1951年,他來到紐約加入CBS。中間離開過幾年。1963年重新回到CBS,擔任CBS新聞節目的記者。

  華萊士并不是一開始就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剛到CBS的幾年里,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 甚至在百老匯演過劇,擔任一部劇的主角。離開CBS之后,他在紐約當地創辦了一個新聞節目叫“晚間節奏 (Night Beat)”。這是第一次一個電視采訪人用困難的問題挑戰他的采訪對象,也是第一次電視觀眾面對困難而嚴肅的話題。華萊士尖銳的帶挑戰性的提問讓紐約人感到新奇和興奮。盡管很多人不接受他調查式的強硬的提問,但他的觀眾群在不斷增長。很快,他就把他的提問風格帶到了他辦的另一個面向全國觀眾的節目 “邁克·華萊士采訪 (The Mike Wallace Interview) ”。

  聲名讓年輕的華萊士有些把持不住。一時間,他把自己投入各種承諾中。今天主持新聞節目,明天又去主持娛樂節目,后天又去主持游戲節目。而一場個人生活中的災難讓他從忙碌虛幻的名利場中清醒過來。

  1962年, 華萊士的長子皮特在希臘滑雪時出事故身亡。這次事故之后,華萊士回到CBS,與CBS簽下合同,開始專注于硬新聞的報導,包括采訪越戰。從1962年到1971年,華萊士先后幾次進入越南,對戰爭進行采訪報道。

  1968年,華萊士接到了一個后來確定了他一生的職業定位,同時也改變了電視新聞業走向的任務:CBS新聞節目的制作人丹·休依特邀請華萊士共同主持和編輯一個新的電視節目 “60分鐘”這個電視節目采取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叫做“黃金時段的新聞雜志”。

  “60分鐘”的節目在1968年9月24日首播。起初,“60分鐘”一直徘徊在每周一次的節目的收視率的底層。但CBS決定給時間讓這個節目去成長。

  幾乎用了10年的時間,“60分鐘”上升到收視率最高的前10名。到70年代末,它成為電視史上最有影響的新聞節目。一周又一周,它的收視率居高不下,超過了所有各類電視節目。它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電視觀眾群,來收看華萊士和CBS曝光腐敗和欺騙。華萊士對新聞的敏感,電視采訪設備的越來越小型化,使得他們可以把攝制組帶到電視記者從未去過的地方,把消息以破紀錄的速度帶回給美國公眾。

  他們也遭受過各種批評, 比如批評華萊士使用暗藏的攝像機,貶損華萊士不給人準備的突然尖銳提問為“襲擊新聞”等等。甚至少數被曝光的對象起訴CBS。但多少年來,還沒有哪個起訴的人勝訴。

  幾十年來, 華萊士參與過的重大報導數不勝數。1992年6月,水門事件20周年,華萊士主持了CBS與《華盛頓郵報》聯合制作的3小時特別節目“水門 秘密的故事”;1993年12月,他主持了CBS特別節目“CBS報道-1968”,節目回溯了1968這個美國歷史分水嶺的一年;1996年,他采訪了煙草公司的高級經理人員杰夫里·魏格納,第一次向美國公眾披露了煙草工業隱瞞尼古丁對人體有害這一事實的秘密。

  幾十年里華萊士獲得無數電視新聞獎,榮譽頭銜亦無數。1991年,他進入美國電視廣播名人堂;2003年9月,艾美獎委員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

  他的時代逐漸遠去

  一生只結過一次婚,與妻子幾十年相守如初的華萊士目前有一子一女。兒子克里斯繼承父業,是有線電視網福克斯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兼主持人。不久前, 克里斯在自己的節目上采訪了父親華萊士。克里斯回憶說,他上大學時,每年秋季返校前, 父親總會嚴肅地把他找來問他要多少錢。現在已經58歲的克里斯回憶說,“那種感覺就像是被華萊士采訪。”

  在演播廳里等候時,華萊士贊賞兒子的領帶。兒子則逗趣地說:你還戴著你那塊40塊錢的表。

  父親是著名的自由派記者,兒子卻為保守立場的電視臺工作。在政治上,兩人的觀點顯然大相徑庭。克里斯告訴父親,他經常收到觀眾發來的Email,里面說,“你就像你父親一樣。”而他們這樣說的時候并不是贊賞。 克里斯問父親是否知道人們為什么對主流媒體有這種反感。

  這種想法華萊士很不屑地認為非常愚蠢。“他們以為這些自由派都是兩眼圓睜的共產分子。”華萊士回答說,“即使自由派記者也是愛國的,希望國家好。”他轉向克里斯,“而人們 你的那些在福克斯的‘公平和平衡’的朋友們是不明白這一點的。”

  談到過去一年里發生的CBS失敗的對布什服兵役記錄文件失實性與否的調查,克里斯批評說CBS做這條新聞的人太急于相信這份文件對證實布什服兵役記錄的重要性,以致于在真實性核對上不夠嚴格。他認為, 如果這是一份關于約翰·克里的服兵役記錄,這些人就會認真得多。對克里斯的指控,父親華萊士回應道,“你說的這些, 我一點兒都不相信。”

  政見歸政見,親情歸親情。很快地,兩個人的話題轉向人生變老。

  克里斯 (58歲),“你恨不恨變老?”

  華萊士 (87歲),“今天來這兒之前,為了能更好地聽清楚你的講話,我特意把我的助聽器修了修。我眼睛也看不太清楚了。我還戴著個量步器,戴了15年了。它倒是讓我不能吸煙了。 不,我不喜歡變老。”

  那時刻,電視上出現了克里斯剛出生三個星期的孫子,也是華萊士重孫子的照片。華萊士傾身直視著兒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為你驕傲。”

  1984年, 華萊士出版了他第一本傳記《緊密遭遇》。2005年,華萊士又出版了他最新回憶錄《你與我之間》。此外,早期他還出版過一本關于采訪的書《邁克·華萊士提問》。

  1990年, CBS新聞節目播出過一個一小時的專題節目《邁克·華萊士過去和現在》,來回顧華萊士40年報導和采訪的生涯。

  2005年,在他新出版的回憶錄中, 華萊士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他在80年代中期長期患了抑郁癥。這個消息讓美國公眾感到震動。因為這與華萊士一貫給人的自信,堅定的公眾形象很不相符。 華萊士和他的妻子出現在電視訪談節目中坦然地談那段歲月如何艱難,談到華萊士甚至有過的自殺念頭。談他們是如何尋求專業心理治療人員的幫助度過那段日子的。他們的這一舉動推動了公眾對抑郁癥的意識和理解。華萊士成功的治愈也推動了許多抑郁癥患者尋求治療。

  華萊士的退休, 正值美國傳媒業在電子電訊網絡沖擊下不斷分化組合的時候。多元化的傳媒時代的到來,信息發表與獲取變得更加迅速與簡易,讓華萊士那個信息權威的時代漸漸遠去。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