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民——京華時報社長
關注點:報業危機 逆市上揚 一枝獨秀
入選理由:他對當前的報業大局做出了悲觀的預測,但是并沒有對自己的報紙產生悲觀,反而堅信,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別人的衰落就是他的機會,也是他所領導的報紙
的機會。
吳海民率領著《京華時報》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北京報業市場殺開了一條血路。自2001年5月創刊以來,這家報紙保持了持續的高速成長,在當前的報業危機中仍然做到了“逆市上揚”。2005年4月,吳海民宣稱——中國報業提前進入寒冬。2005年9月,《京華時報》單月廣告營業額更是突破1億元大關,刷新了《京華時報》創刊以來月度廣告收入的最高記錄。2005年報紙全年廣告營業額估計會突破10億元。
面對報業整體形勢不景氣,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報業的冬天正在來臨。吳海明何以在北京市場創造了《京華時報》的奇跡?從吳海明在闡述中國當前報業危局和京華時報生存之道的文章中也許我們可以看到吳海明行動的軌跡。吳海民堅信,都市類報紙競爭的結局必然會出現贏家通吃、一家獨大的局面!毒┤A時報》幾年來堅持持續較高速度的增長,堅持財務上的“微贏”方針并持續地加大投入,堅持爭取并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堅持努力讓《京華時報》為成為北京報業市場第一的戰略目標為《京華時報》贏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目前,以網絡為主力、以戶外廣告、移動電視、樓宇廣告、城市廣播、電梯廣告等為側翼的新媒體方陣迅猛崛起,瓜分、蠶食了傳統媒體的廣告份額,對傳統媒體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吳海民認為,報業衰落的過程,一定是加速市場洗牌的過程,是加速報業整合的過程,是優勝劣汰的過程,也一定是本來非常分散的報業資源向少數強勢報紙迅速集中的過程,《京華時報》只要抓住機會,就有可能迅速做大做強。因此,這反而是《京華時報》的一個難得機遇。
吳海民斷言,若干年后,《京華時報》肯定不會再是目前這個樣子,會數字化生存,甚至是“碎片化”生存,但《京華時報》這個強大的信息采集和傳播平臺還在,品牌影響力還在,還可以繼續通過別的載體如網絡、手機、電子報紙、個性化資料等制作和傳播新聞,而不僅僅是靠單一的紙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