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韓梅
對于鳳凰衛視來說,2006年3月3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十年前的3月31日,鳳凰衛視在香港呱呱落地。十年前,因為小小的直播室而被人戲稱為“縣級電視臺”;十年后,鳳凰衛視由寂寂無名成為中國電視界“一個西瓜兩個蘋果”中的紅蘋果。
可是,就在鳳凰衛視十歲生日的前夕,傳出了新聞集團要撤資的消息,這對于正需要大量投入來增強硬件和軟件設施以便更好的擴張“疆域”的鳳凰衛視來說,可不是什么喜事。此消息傳出不久,坊間又開始流傳說中國移動要接手新聞集團在鳳凰的股份,準備在內容領域大干一場。因傳言三方皆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俠客,一時間,看熱鬧的人云集,開始猜測最終的贏家會是誰。
新聞集團:太極拳——欲退還進
太極拳,老莊哲學的拳術體現,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靜待時機,發現并加強對手的不平衡,最終達到打敗對手的目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新聞集團已經討論了關于從鳳凰衛視撤資的事宜。合作十年之久的新聞集團和鳳凰衛視在共同撫育的“鳳凰”十歲之際傳出這樣的消息,媒體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雙方曾一度在鳳凰衛視的發展方向上產生分歧,以娛樂起家的默多克認為應該將娛樂堅持到底,而曾在大陸從事媒體工作十年的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則認為發展中國家的觀眾更需要的是新聞資訊。
二是鳳凰衛視沒有像默多克先生曾經希望的那樣,幫助新聞集團自身在中國的擴張。這才是默多克當初選擇鳳凰,并不惜財力、人力、物力的主要原因。
從經營一家不起眼的澳大利亞報業公司,到掌管近500億美元的新聞集團,默多克“穿越各個大陸,整個世界都成了他的商業舞臺”,按照維亞康姆總經理雷石東的說法,默多克的目標是想征服全世界。他的傳媒擴張路線是遵循澳洲——歐洲——英國——美國——亞洲。作為最后一片領域的亞洲因為文化認同、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默多克,而其中最難啃的骨頭應該就算是中國市場了。
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強烈的吸引著默多克,但中國大陸市場依舊不得其門而入。默多克很清楚,外資在中國內地傳媒業中的角色尚未明朗之際,并購當地媒體并不是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明智之舉,他只能選擇有豐富內地經驗的香港公司合資。
終于,默多克遇到了劉長樂。
1996年,鳳凰衛視成立之初,默多克與劉長樂合作,雙方當時的股權比例是45%對45%。
自1996年3月31日開播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鳳凰衛視使用的都是默多克星空傳媒的電視播放和發送設備。鳳凰衛視除了初期的財務要員來自于星空衛視外,還全套引進了新聞集團的財務管理系統。默多克甚至還提供了新聞集團在英國和美國使用的編播系統和編播機。在鳳凰衛視尚未盈利的前兩年,新聞集團的內地廣告銷售團隊也在為鳳凰衛視服務。
默多克如此的盡心盡力,并將傳媒資源拱手讓與劉長樂,是希望更好的借助鳳凰衛視的落地通道,以改善新聞集團在中國內地處處碰壁的狀態。但十年后的結果并沒有按照他的設想來。然而正是他的介入客觀上成就了鳳凰衛視,至少從起步時開始,鳳凰衛視就兼備了國際化的眼光和度量。
鳳凰衛視盈利情況越來越好,再一次驗證了默多克的投資眼光,可是擁有獨立的星空衛視的默多克,又怎會僅僅滿足于僅擁有38%股份的鳳凰。他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星空衛視能在中國大地上大放異彩。
有消息靈通人士透漏,默多克剛開始合作時認為鳳凰衛視將攜手并帶動星空衛視。鳳凰的成功有助于星空衛視進軍大陸市場。鳳凰就像默多克手中的一塊敲門磚,或者說是試金石、風向標,為的是探測大陸傳媒市場的開放程度或者說是容忍度。
鳳凰衛視:北冥神功——借力用力
北冥神功,“引世人內力為我所用”,融會貫通后就能輕而易舉的超越對手。
鳳凰從1996年至今,一直是一個善于造勢和借力的高手。
1996年創辦之初就組織了柯受良飛越黃河;1997年直播香港回歸,直播英國戴安娜王妃的葬禮;隨后發生的國際重大事件比如“9·11”、“伊拉克戰爭”、“俄羅斯別斯蘭事件” 和“東南亞海嘯”等,鳳凰從未缺席過。
也正是這些活動讓更多的兩岸三地及散布其他各國的華人記住了獨特的鳳凰衛視,記住了大方可親的吳小莉、戰地玫瑰閭丘露薇,槍彈中穿行的盧宇光,也記住了形似大佛的劉長樂。
人們知道鳳凰是從各種新聞事件開始的,事實上,劉長樂最初給鳳凰的定位是城市青年臺。當時參與創辦鳳凰衛視的新聞集團也是以娛樂起家的,它節目定位都是:娛樂娛樂再娛樂。
但劉長樂畢竟在內地從事過十年的媒體工作,他深知“中國的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更渴望優秀的新聞節目”,因此他很快認定鳳凰的定位是“應該在政治需求方面開拓市場”。但在當時,包括直接參與創立鳳凰的StarTV首席執行官戴格里都反對劉長樂。還好董事會的定位分工是明確的,即劉長樂負責節目制作、市場推廣、廣告經營,在董事局各方意見對等的情況下,他有多一票的否決權。
最終,鳳凰衛視還是沿著劉長樂的設想一步步壯大。
可是,就在十周年之際,傳出了新聞集團要撤資的消息,雖然鳳凰衛視予以否認,可這不能不讓關心鳳凰成長的人們擔心,因為新聞頻道的運營是很昂貴的。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CNN的花銷是2500萬美元;創辦于2000年的鳳凰衛視資訊臺少一點,也有300多萬港幣。對于資歷、實力相對弱小的鳳凰衛視來說,300萬港幣不是小數目。
這是一個燒錢的行當,誰都不否認。可CNN等眾多的國際臺因為觀眾的廣泛獲得了大量的盈利機會。但鳳凰衛視卻還在為這觀眾的“廣泛”苦苦爭取。有人曾問過劉長樂:“除了落地問題之外,鳳凰衛視是否還有其他的困難和障礙?”劉長樂說:“沒有。”
十年間,劉長樂爭取的結果是:鳳凰衛視的財務報告中稱,根據其衛星信號覆蓋的人口比例計算,鳳凰衛視已覆蓋近5000萬內地用戶。2005年前三季度,鳳凰衛視廣告收入接近9億元港幣,廣告收入中的70%—80%來自于中國內地的廣告客戶。
當時劉長樂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他又在國家政策之外開始尋找鳳凰的騰飛之計。
劉長樂把鳳凰衛視定位成一個“網絡中的電視媒體”,將互聯網的作用提升到和電視節目平等的地位上來。在劉長樂看來,鳳凰衛視的覆蓋范圍永遠不夠寬廣。而網絡上的空間幾乎可以無限制擴展,時間上也沒有任何限制。鳳凰衛視可以借助互聯網補充落地不足的現狀,把鳳凰衛視幾個頻道內容上的優勢,轉化成最終的商業優勢。
鳳凰衛視副總裁、鳳凰新媒體CEO劉爽說:“我們剛剛組建了鳳凰新媒體公司,包括我們的門戶鳳凰網,無線增值服務以及流媒體業務。”鑒于內地諸如盛大之類從事上述互動娛樂的公司比比皆是,鳳凰一直保持著低調,劉爽表示,這類公司中很少有具備鳳凰衛視專業的內容制作優勢,“我們鳳凰衛視的內容很有競爭力。”
鳳凰的目標是:“給我半小時,給你全世界”。劉長樂說對他影響深刻的兩句話是:第一句:探求奮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第二句:永遠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這兩句話也同樣適用于鳳凰衛視及在鳳凰衛視工作的電視人。
中國移動:降龍十八掌——實力雄厚 卡位3G
降龍十八掌,至剛至陽,剛猛無雙,體現舍我其誰的氣概。
關于新聞集團撤資的傳言中,中國移動也被牽扯進來。香港有媒體爆出,中移動將接手新聞集團入股鳳凰衛視,以便為進入3G時代后提供視頻新聞內容服務。此消息一出,鳳凰衛視在香港股市大漲5.75%。
但這種說法遭到了雙方的否認。
劉爽認為,搞互動娛樂的事情同中移動和聯通的合作必不可少,但后者要受讓公司股份一事則稍顯離譜。他把這則消息定義為“市場傳聞”,“對市場傳聞我們公司一律統一口徑,不做任何評論”。
中移動則表示:“尚沒有聽到該說法”。
中國于2006年年內發放3G牌照是勿容置疑的了。而3G時代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能為數據業務提供高速的寬帶支持,在這種技術條件下,內容提供商將會獲得最豐厚的利潤,也會成為眾運營商們爭相搶奪的領域。
在電視內容方面,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版權問題,精明的3G運營商們開始搶占電視內容資源。
一位熟悉中國移動集團的分析人士指出,中移動應該加大整合上游內容提供商的力度,在內容渠道方面發揮更多的主導作用。
電信專家王煜全則認為,電視臺和電信商合作尚有很大的空間。對電信商而言,除了手機外,電視是一個很好的與消費者緊密接觸的橋梁,尤其是在3G的市場宣傳上。“如果雙方僅在資本層面合作,那就意義不大了。”
按照一種理想的看法,假如雙方的合作能夠從資本層面延伸出來,這應該是一次雙贏的合作。中移動龐大的用戶群能變相的解決鳳凰衛視的落地問題,而鳳凰的“名牌效應”又會幫助中移動吸引更多的用戶。
而這畢竟只是一種忽略太多現實因素的理想,在3G牌照還沒有發放之前,中國移動想做的或許只是卡位,“捷足”先放上去,至于登不登,還要看時機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