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極生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4:17 中國青年報 | |||||||||
楊禹 “樂極生悲”啥意思?在前面加個“娛”字,便懂了。 長江邊的一家城市電臺,眼下最火的節目是一檔午夜感情熱線。火的理由之一,是娛樂精神很足的主持人,每每對熱線電話里的癡男怨女“勸離不勸合”。因為與中華文化的常
竇唯的一怒一鬧一燒,把批評他的人與同情他的人,一夜間分成了兩個陣營。而雙方立場的交集,落在一個“憐”字上,憐惜他的才華,可憐他的處境。用砸電腦來震懾娛記,用燒汽車來對抗八卦,竇唯之所為,卻中了他最憤恨者的下懷。一個把娛樂精神奉為圭臬的氛圍,就是要不斷地挖掘和培養那些違背常理、在懸崖邊上行走的異類。竇唯想表達反對,卻將自己的行為作為鮮嫩的猛料送上門來。極端者跳入眼簾之際,就是新的娛樂、新的快感躍上舞臺之時。此景之悲,已不是竇唯一人之悲。 對竇唯之舉,或彈或贊,或憐或悲,不能只在一個真空中完成。因為除了作為音樂人、作為某歌星的前夫、作為娛樂新聞的常客,竇唯還是一個普通市民。還有嚴肅的法律,要求竇唯來承擔公民之責。娛樂圈、乃至文化圈,始終不是一個帶有密封條的玻璃罩子,可任由七情六欲做自我表演,七葷八素做自我循環。法律作為社會基石,媒體作為社會公器,都以各自的方式,實踐著對娛樂世界的約束,尤其是對樂極生悲者的約束。 束人者,先束己。新聞媒體雖然要一只腳踏進娛樂圈這個報道對象,但任何一個新聞從業者,都不宜把自己等同于娛樂從業者。竇唯事件發生至今,滿耳皆是娛樂業者與娛樂受眾的評說,卻暫時還未見到一種冷靜的聲音,從新聞行業的專業視角,來具體解析那些惹怒了某個人的報道,是否符合新聞行業的規范,是否與新聞媒體的社會公器身份相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不會因某人的一把火而失色;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即便有成千上萬的娛樂精神攜帶者為之喝彩,它也需趕緊擦掉后背的盜汗,盡快調整好已傾斜的身姿。 從這個意義上說,竇唯的一把火,已不是單純的娛樂事件,正如同《無極》對香格里拉的侵擾,已不是簡單的文化課題。如果我們把《無極》的班底視為一個生產文化產品的企業,它就不僅要遵守娛樂圈的所謂規則與一貫行事之風,還要接受市場經濟法則的約束。有關人士不僅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文化人,還要把自己看成一個兼具商業頭腦與社會職責的經濟人。這與竇唯之舉的于情可議、于法不容,其實是同一個道理。 顯然,被舊話重提的香格里拉之失,不僅在文化新聞之外兼具經濟新聞、社會新聞的特質,還對旅游資源的妥善管理、政府職能的不斷改進,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面這兩者一旦缺失,反過來,就使得某些文化中人陷于本圈子的娛樂邏輯而不能自拔,失去了來自本圈子之外的必要約束,從而放縱地行事,終于至極而生悲。 一個健康的社會,是由很多個不同的圈子、舞臺、行業共同構成的。它們環環相套,彼此關聯,相互制約。在文化的紐帶與人際的鏈條上,此之極,往往會引來彼之急,從而在人與人的和諧,或人與環境的和諧上,制造遺憾,醞釀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