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志
又一位好同志倒在了工作崗位上。5月9日,現代快報以較大的篇幅刊發了累死在執勤現場的江蘇省新沂市公安局副局長江新建的事跡。
這兩年,我們不斷從媒體上看到、聽到類似的消息。在敬佩“江建新們”的工作精神
和高尚人格的同時,又深深地為他們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更令人痛心的是,“江建新們”的事跡在傳播贊頌了不長的時間后,卻似乎總是歸于曇花一現。這到底是為什么?
筆者愚見,有如下三個原因。其一,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認為,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的同志,就是我們要宣傳的典型。當地領導和媒體甚或有不報道就對不起死者的心理。筆者看過的一些“倒下”的典型人物,有不少除了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以外,在工作中和其同事并無二致。其二,宣傳上有蓋棺定論、一好百好的觀念。中國人自古就有“惡言不及逝者”之傳統,在宣傳典型人物時,出于這樣或那樣的目的,這種觀念也有意無意地出現在報道中,從而使典型人物偏于高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在宣傳中,有意甚至是刻意地“相當”關注描寫典型人物那些有點極端的、讓常人難以學習實踐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拉遠了典型人物與普通人的距離。比如多少年不回家過年,比如親人生病了去世了也因為工作而不去看望或奔喪,比如這位公安局長,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幾乎超出了人的極限……大家在十分敬佩他們的工作精神的同時,在學習實踐上只會是敬而遠之。
社會需要典型人物,因為典型人物作為社會成員的榜樣和學習的標桿,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樹起一個典型,也就是代表了一定時期的社會導向。反觀我們“相當”關注的“倒下”的典型,有不少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出現了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一時影響力大但帶動力弱的現象。與此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被報道出來的典型卻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又產生了很強的帶動作用,諸如任長霞、許振超們。但是還不夠,我們希望的是媒體不要再“相當”關注“倒下的”,而是多多挖掘報道一些可敬又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讓這些生活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個個典型人物共同形成社會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