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傳媒評論 > 正文
 

網絡語言:包容還是限制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8:00 中國青年報

  從3月1日起,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書和新聞報道中如果出現諸如“美眉”、“恐龍”、“PK”、“粉絲”等詞,將被判定為違法。根據新近生效的《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和新聞報道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語言。這是國內首部將規范網絡語言行為寫入法律的地方法規。

  歐陽晨雨:政府不應該出面限制網絡語言的使用

  “百年中文,內憂外患”。然而,通過官方介入,行政干預網絡語言傳播的做法,尤其是新聞報道禁止使用若干網絡語言的做法,筆者并不贊同。

  20世紀初葉的中國,也曾有這樣一場類似通用漢語與網絡語言之爭的“論戰”———這就是文言與白話之爭。爭論中,新文化運動急先鋒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傅斯年的《文學革新申義》,魯迅的《估“學衡”》、《答KS君》、《十四年的“讀經”》,以及文言保守派的林琴南的《論古文之不當廢》,章士釗的《評新文化運動》和《評新文學運動》,都以其嚴密的邏輯分析,淵博的文學功底,見證了這場文化大撞擊的激烈和震蕩。雖然,論戰的結果使得文言文逐漸退出社會生活的舞臺,然而林琴南、章士釗的文章依然具有可讀性和歷史參考性,文言文依舊是民族的瑰寶。

  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都做了些什么?翻看當時的一些資料,所看到的,只是文言與白話代表觀點的猛烈交鋒和論戰,自始至終,沒有政府的強力介入。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英國,政府不主動干預語言文化市場的具體運作,但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經典與創新劇團、劇目強有力的資助、扶持,其中藝術委員會是一個最主要的運行機構。以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為例,它成立于1946年,實行非政府運作,但代表政府輔佐藝術發展。它的經費來源于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是英國最大的藝術撥款機構,如2003~2006年的經費預算超過10億英鎊,由該委員會自行控制,對某些處于發展關鍵時期的機構進行戰略性指導,給予資助。政府引導下的語言文化自由,也帶來了英國語言文化產業的繁榮。

  語言文化在維持其獨立性的同時,也需要兼容并蓄的博大。據報道,英國的中小學正在大力推行漢語教學,英國人對漢語的學習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英國文化協會每年培訓30名以上的漢語教師,以彌補漢語學習熱潮帶來的師資缺口。而據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人,大約100個國家的各級各類教學機構教授中文課程,其中大學2300余所,“漢語熱”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近日,歐洲首個孔子學院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掛牌成立。難道他們就不害怕漢語言的“侵略”嗎?

  網絡語言的出現,經歷了萌芽、發展到壯大的過程,其被國人接受的過程,反映了語言的市民化和草根民眾爭取話語自由的新趨勢。國家頒布了民法和刑法等法規,對于語言侵權的行為自有制裁和懲戒,在這個議題上,政府可以充當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嚴厲的裁判和不合理規則的制定者。對于新生事物的合理與否,歷史才是最好的見證者。

  胡適先生曾說過: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誠哉斯言。

  張培元:從“亨廷頓問號”看捍衛漢語生態

  網絡語言大面積流行,威脅語言生態,并非危言聳聽。姑且引述不久前刊于媒體的一篇小學生寒假作業,你就會知道自己是如何在網語面前成了“新文盲”:“昨晚,我的JJ(姐姐)帶著她的青蛙BF(男朋友)到我家來吃飯,飯桌上,JJ的BF一個勁地對我媽媽PMP(拍馬屁),說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PLMM(漂亮美眉),7456(氣死我了)……”中國人聽起來似乎像外語,外國人聽起來感覺如漢語,世界人民聽起來普遍認為是天書,這是不少網語的共同特點。如果不通過規范用語將這種亞文化圈入特定范圍,總會有一天連我們的孩子也分不清哪是純正的漢語!

  語言是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標志,是民族文化的鮮明標識。網絡語言泛濫,不少網蟲甚至鈍化到“不會說話”,這讓人想起了那個一直受到激烈爭議的“亨廷頓問號”。

  美國學者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描繪了一張世界文明譜系圖。多數文明譜系與文明定性都非常清楚,如埃及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產生了地中海文明與迦南文明,發展到現在形成了明確的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古印度文明發展到現在形成了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在演變過程中分為兩支,一支發展到現在形成現代的日本文明,一支在中國古代形成中國文明,而這一中國文明發展到現在已不知其文明的明確性質,既不是傳統的中國文明,又不是現在的西方文明,難以確定之下,亨廷頓只好以一個“?”來填空。亨廷頓的判斷未必正確,但“亨廷頓問號”在某種程度上并非無中生有。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衣裳,多語并存下的文化多樣性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幸運。純潔語言,就是呵護珍貴的民族文化基因。面對英語的語言霸權,德、法、俄、意等國都以立法形式保護本國官方語言文字在大眾傳媒和公共領域的使用和主權地位。其中,法國規定公共服務部門使用法語以限制外來詞的使用,所有產品必須用法語

商標,任何違背規定的個人或集體都將被處以罰款。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禁止在俄語中濫用英語單詞。然而,我們的一些媒體、公共部門卻在為另類語言傳播推波助瀾,“PK”、“粉絲”滿天飛,隔不上幾句就冒出英文詞匯,一篇篇支離破碎的文章,降低了漢語的表現力與完整性,若韓愈、東坡再世,李白、杜甫重生,定會被活活氣死。

  維護漢語純潔,捍衛我們的語言生態,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希望上海市的做法能為其他地方借鑒推廣。否則,總有一天,連我們自己也對“亨廷頓問號”答不上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0,7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