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傳媒評論 > 正文
 

熒屏方言熱的冷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22:31 《觀察與思考》雜志

  李 稹

  方言節目:熒屏里鬧熒屏外俏

  “熬稍、熬稍(杭州話,意為:趕緊、趕緊),阿六頭來了。市面蠻靈,說法兒蠻好……”這段曾出現在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方言新聞節目《阿六頭說新聞》片頭的地地道道
的杭州話,不僅讓人們一下子認識了“阿六頭”,而且也喜歡上了“阿六頭”,天天扳牢看《阿六頭說新聞》。從前年元旦開播至今,《阿六頭說新聞》平均收視率高達10%以上(央視—索福瑞數據),堪稱創造了收視率神話。

  “阿六頭”的成功無疑成了一個風向標,很快各大媒體的類似節目相繼亮相,一時間“偶、儂、伊”在熒屏上四處開花,方言似乎成了媒體提高收視(聽)率的秘密武器。杭州電視臺生活頻道在21點推出了方言晚新聞《我和你說》,同樣引來大批觀眾的熱捧;西湖之聲的《開心十三點》從來不擔心聽眾少;杭州交通經濟廣播的《老馬識途,小馬指路》較以前同時段節目,收聽率提升得令大家都吃驚。據了解,目前我省市級以上的廣播電視媒體中,方言類節目數量已達到10檔以上,收視率都還挺不錯。

  觀眾對方言節目的喜愛,語言因素無疑是第一原因。杭州的方小姐說,她很喜歡看《大家》,節目中是地地道道的杭州生活,一口口親切的杭州話,聽了讓人覺得像隔壁鄰居在跟她說故事,那種濃濃郁郁的杭州氣息,讓她覺得非常有歸屬感。看來,方言帶給人的親切感,那是再好的口才、再新鮮的說法,都無法取代的。

  《阿六頭說新聞》節目主持人安峰曾這樣表示:“阿六頭是一個地道的杭州普通人形象,能說會道,又有‘杭鐵頭’的正義感。‘阿六頭’形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觀眾就覺得親切,像他們身邊的一個普通人一樣。‘阿六頭’說的是原汁原味的杭州話,一條條新聞講成一只只小故事,好像在跟大家拉家常。我覺得這點蠻要緊的,和老百姓的距離近了,他們才會喜歡。”

  而《我和你說》節目主持人翁仁康則說,方言類節目和老百姓拉起了家常,給人以親切感,這是它收視率高的主要原因。我們說新聞就好象放學回家的孩子把一天的生活說給父親一樣。當然,方言播報只是形式,節目受歡迎還在于它播報的都是老百姓關心的事,是民生化的內容讓這個節目老少皆宜。我用蓮花落的韻味說新聞,觀眾聽后也間接著喜歡上了蓮花落,學唱的人多了。看到傳統文化因為這個節目重新煥發光彩,我也很高興。

  師者之憂:方言興盛干擾普通話推廣

  但是,方言節目也并不是到哪兒都收到鮮花掌聲,也有人給了冷臉,甚至拍了磚頭,原因依然出在語言問題上。眾所周知,媒體不光是人們獲得資訊的平臺,同時也是語言的榜樣。作為一個公眾媒體,方言節目不僅吸引著本地人,同樣吸引想融入本地的外來者;不僅大人在看在聽,還在學習普通話的小孩也在看在聽。

  筆者了解到,《阿六頭說新聞》、《我和你說》等方言節目在小學生中亦有很高知曉率,不少小學生一定要看完節目才睡覺,課余經常以新學到的方言相互炫耀。某小學一名一年級小學生向筆者模仿了一段:“阿六頭,杭州生來杭州長……”用惟妙惟肖不足以形容。在小學生們津津樂道于方言時,有人憂心地提出,方言對留學生、小學生等正處在普通話學習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干擾。

  對比,蕭山河莊中心小學校長尹關林說:“我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小學生。方言的地區語音跟普通話存在較大的差異,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翹舌音也不準,拼讀音節時經常把ia發成ie,ü發成u……糾正這些發音是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這時候,一個普通話語境就很重要。而現在,一些方言類的新聞節目學生們也很愛看,還經常模仿這些節目主持人的發音、腔調,有時候我們糾正學生的發音,學生卻振振有辭地說,電視上新聞都是這么講的,搞得我們很為難。”

  同樣,浙江工業大學教師莫紅霞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的學生中有不少是留學生。大家都知道,漢語是比較難學的,所以在教學中,老師總要求學生多聽聽廣播,多看看電視,從中領悟美妙的漢語,較快地學會說普通話。可一段時期以來,方言播新聞成為地方臺的新亮點后,留學生也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他們覺得主持人連說帶比劃,嬉笑怒罵,這樣的語言很生動,學習興趣大增;另一方面,地道的方言又讓他們覺得漢語太難學了,而且日常運用中也常常鬧笑話。有個留學生要到美院去,他用杭州話說,結果到了梅苑賓館。”

  語言之爭:方言需保護但應遵循法律

  杭州市政協委員毛海濤曾提出一份提案:《保護杭州方言,防止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缺失》。“杭州方言是北方官話和地方俚語完美結合的產物。當所有的城市都說同一種語言時,那么每個城市獨有的吸引力就減弱了。”毛海濤談及提案初衷時說。杭州方言的形成與歷史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南宋遷都杭州,杭州方言就不會帶有如此鮮明的北方官話色彩。“如果有一天杭州話徹底消失了,那么杭州作為南宋都城的這段歷史也將隨之消淡。”

  其實,媒體能不能用方言,這話完全可以說成“用普通話還是方言”。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楊光就在第8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上評價方言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情結,具有相當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但是,方言是否需要或者說能否登上大眾媒體這個平臺,不僅是市場所反映的人們選擇問題,還存在是否符合國家法律的問題,是值得有關部門考量的。

  對此、省語言學會副會長顏洽茂表示:“保護方言和推廣普通話并不矛盾,普通話的很多詞匯來源于方言,兩者同屬一脈,并不對立。方言的使用范圍會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而逐漸縮小,保護方言是加強其內在價值的研究整理,與推廣普通話并行不悖。要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對用方言播新聞,應該讓觀眾手中的遙控器來選擇他的生存淘汰。

  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偉標也同樣表示:廣播電臺、電視臺照顧受眾適當播出一些方言節目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大眾傳播媒介,覆蓋面廣,影響力強,進入千家萬戶,對全社會的語言文字使用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廣播影視工作者特別是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他們每天都在用有聲語言進行工作,他們是受眾的語言老師和榜樣,在語言規范方面對廣大群眾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12條第1款明確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應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因此,在法規要求、社會責任和一定的市場邏輯之間,媒體有必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更何況,不加節制地開辦方言節目,對提升廣播電視媒體乃至我省大氣開放的形象不利。

  我希望廣播電視媒體在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面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也希望有關廣播電視管理部門采取合理措施,加強審批,嚴格控制方言節目的數量和時間,防止方言節目過多、過濫。

  新聞助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視情況進行培訓。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

  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

  2005年10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針對“目前電視劇語言使用上存在的一些問題”,發出《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范語言的通知》,重申電視劇不得使用方言的禁令,這是繼2004年禁止播放用方言譯制境外影視片、2005年年中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臺腔以及夾雜外語、方言之后,再一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電視領域加強普通話的推廣工作。

  方言、方言,古時候因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而形成的“一方之言”,現在卻成了不少媒體提高收視率的“秘密武器”。“阿六頭”們說爆熒屏,有人叫好:這是方言文化的有效保護;亦有人嘆憂:這是對普通話推廣的不小沖擊。方言能否登上大眾媒體這“大雅之堂”的話題漸趨熱烈。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