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財經縱橫
新浪網
| 財經首頁 | 宏觀 | 市場 | 經營 | 股票 | 新聞 | 專題 |
經營
特別報道
經濟觀察
經營之道


>> 經營 / 特別報道 / 內容



汪海:突圍是我們這代人的宿命

http://whmsebhyy.com 1999年10月14日 13:42 中國經濟時報

  個性張揚的汪海一向是能創造奇跡也廣受爭議的風云人物,即便在他任期內當年那個瀕臨倒閉的青島橡膠九廠已成了 全國最大的制鞋企業——雙星集團,即便這個老牌國有企業在行業性不景氣的今天仍一枝獨秀,即便他先后獲得了“五一”勞 動獎章、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等多項榮譽,有關汪海的爭議也未消失。

  過去,汪海面對爭議常聲辯自己的“三不變原則”:跟共產黨走不變;當鞋匠不變;結發妻子不變。現今在接受記者 采訪時,汪海對此已平靜得驚人:“我一介草民,只不過主政一家企業而已,本不值得這么多人來琢磨與評頭論足。這么多年 來我早就習慣了被人議論,因為爭議恰恰體現了我的價值”。但習慣是習慣了,其中畢竟蘊含了幾許蒼涼和無奈,所以一直信 奉“市場是檢驗企業家的最好天平”的汪海私下也多次感慨道:市場最苦,理解最甜。

  汪海面對1987年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與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時,笑稱現在只有“碩果僅存”的自己還在市場風云 中“上躥下跳”。

  1974年,33歲的汪海來到青島橡膠九廠(青島雙星集團前身),1983年出任廠黨委書記,然后雷打不動地 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17年。在此期間,雙星的固定資產從一千萬元增至17億元,年銷售收入由3000萬元增長到20 多億元。當年的主導產品“解放鞋”也變成了品牌價值達21億元的“雙星鞋”。今年6月,“雙星”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 ”。

  在雙星集團總裁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偌大的老板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鞋,汪海不時把玩著這些寶貝鞋,一面介紹自 己誤入“鞋”途的經歷。這位常自謙“鞋匠”的企業家,早被同行和新聞媒體推為“中國鞋王”。汪海一本正經地“狡辯”道 :應該說是“鞋精”。

  成了“鞋精”的汪海在出席各種國際場合時,總要穿上最新款式的雙星鞋,據說是為了不放過每一次展示雙星的機會 。

  汪海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自己就做了兩件值得自豪的事:一是創出了“雙星”這塊牌子;二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 的“雙星理論”。不過,記者發現汪海這大半生的經歷可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突圍”。

  ——1983年臘月汪海帶領全廠職工擺脫商業局擅自上街賣鞋,從計劃經濟體制中突圍;

  ——1992年雙星在美國召開新聞發布會,實現了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突圍;

  ——九十年代初,雙星的制鞋基地從沿海向外地轉移,通過“出城”、“下鄉”、“上山”三部曲突破了微利產業的 地域性瓶頸。

  現階段中國企業家所能獲取的成功及榮譽,汪海基本上都已獲取了。但今年58歲的汪海仍在醞釀新的突圍:一是作 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鞋業,如何沖出微利產業的谷底;二是“雙星”如何突破“只有歐美鞋業品牌才是世界名牌”的誤區,實現 名牌覆蓋戰略;第三是汪海本人怎樣走出國有企業經營者“59歲現象”的怪圈。

  面對三面突圍的局面,意氣風發的汪海一如既往地“自我感覺良好”。他說,對從舊體制禁區闖出來的人來說,突圍 是我們這代人的宿命。

  青島市郊岙山是雙星度假村的所在地,建在半山腰的木亭一面臨海、三面環山,汪海特地在這里一邊向雙星集團6大 銷售戰區的“司令”們部署任務,一邊接受記者采訪,大有“且看老夫如何三面突圍”的意味。

  中國不能把勞動密集型產業當成“夕陽產業”,制鞋業要躍出微利的谷底,一靠規模效益,二靠品牌效益。雙星不會 丟掉鞋業這個母體

  記者: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鞋業早就進入了微利時代。雙星除了實施“上山下鄉”戰略大轉移外,今后是否需另 覓出路?

  汪海:制鞋業的確是微利產業,盡管人們對鞋的要求越來越高,但世界制鞋業仍以手工作業為主,即使發達國家也沒 能實現制鞋自動化,所以歐美各國已把制鞋業視為“夕陽產業”,并且從七八十年代起將制鞋基地向第三世界轉移,美國“鞋 城”波士頓早就將所有鞋廠一搬而空了。

  在中國除了農民之外,鞋匠就是最累最苦的了,但制鞋業在中國仍不應劃作“夕陽產業”。為什么?這是由中國國情 所決定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鞋業可以在就業、解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要一提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把它說成“夕陽”,中國 只有發揮勞動力密集的優勢,確定“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經濟才能持續發展。正如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變一樣,制鞋業也 應該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

  雙星的出路在于發展壯大,向規模要效益,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品檔次獲得發展機會。雙星今后是要加快多元化經 營,但不會丟掉鞋業這個母體,有人就要穿鞋,鞋廠就會有市場。制鞋企業要躍出微利產業的谷底,得通過生產基地的轉移和 擴大,靠規模效益和品牌效益賺錢。

  記者:也就是說雙星近年來陸續“上山下鄉”只是轉移戰場,并沒打算脫離制鞋這個主戰場?

  汪海:主業不能丟,但戰場必須轉移,戰區必須擴大。老實說,我們之所以“上山下鄉”,那都是叫形勢給逼出來的 。你想,雙星是個國有企業,在“八國聯軍(洋貨)”和“土八路(個體作坊)”的夾擊下,如果還守在沿海黃金地段慘淡經 營微利產業,能撐下去嗎?正是由于當年我們超前決策,將生產基地遷往山區和鄉鎮,利用黃金地段發展三產,雙星現在才能 在同行業99%的大中型國企虧損的情況下,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今年,我們又把制鞋基地擴展到了西南、東北和河南等地 。

  當初雙星集團實施異地生產時,企業內部有人不理解,外界更是議論紛紛,一些人猜測是不是汪海在青島站不住腳了 。我說這是“騰籠換島”實現突圍和戰略轉移。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們這一步走對了。

  名牌要用品質說話,我不搞合資就是要爭口氣,創出一個中國產的世界名牌

  記者:你認為這十多年來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培植了“雙星”這塊名牌。但名牌之所以為名牌,除了市場份額外,另 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其品牌的市場價值。價格低廉的雙星鞋稱得上是世界名牌嗎?

  汪海:難道只有美國人認可的鞋才是世界名牌?聯合國什么機構給了美國這個權力?目前在全球制鞋業,傳統的世界 名牌鞋都是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而且大多是中國沿海地區鞋廠加工的,歐美商家干的只是賣品牌的活。這說明發展中國家特 別是中國完全有生產名牌鞋的能力,只不過品牌銷售權讓人家給壟斷了。所謂歐美品牌鞋才是世界名牌的說法,完全是對消費 者的欺騙和誤導,中國消費者不能再上這個當了。

  雙星鞋不賣高價是中國國情和消費水平決定的,名牌不能只用價格來衡量,而要看它的銷售量、知名度和信譽度,要 用產品的品質來說話。供應我們鞋廠的外國皮廠中,有兩家專供“耐克”用皮。我去進貨時就對供貨商說,既然是“耐克”用 的皮子,我們雙星一樣用。只要你保證質量,我們在“耐克”的價格上給你多加二、三美分。我就是要長長中國制造業的志氣 。

  與外國名牌鞋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藝相比,雙星鞋只高不低。而且中國人在手工業、加工業方面從來就有先天優勢。現 在雙星鞋在中國這個最大鞋市場銷量多年穩居第一,家喻戶曉,就算在美國市場上我們每年也出口2000多萬雙,平均12 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穿雙星鞋,“雙星”商標已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所以說,市場認可、消費者信賴并且有世界 影響的雙星鞋就是世界名牌。世界名牌不一定就得價格昂貴,比如可口可樂、柯達、雀巢、萬寶路等世界名牌售價并不高啊。

  記者:據說雙星為了創名牌不考慮建中外合資企業?

  汪海:雙星不搞合資生產,不是沒機會,每年都有不少海外企業要與雙星“聯姻”,但我至少目前不會與國外工廠合 資。我這樣做是為了爭口氣,創出一塊真正是中國生產的世界名牌。

  沒有個性的企業家不會有創造力,不講人性的企業家不會有凝聚力

  記者:盡管雙星集團的成功已為世人所公認,您的企業家才能也有口皆碑,但你本人似乎至今未從爭議的漩渦中突圍 出去,是不是你的個性使然?

  汪海:咳!我從孩童時代起就是一個爭議人物,當兵、當工人也常招爭議,到今天也沒改變這點。這也許與我的個性 及反向思維方式有關,但我不想改變自己。我認為個性是人的天性,個性不能無,只要個性不凌駕于黨性之上,就沒必要否定 它,沒有個性的企業家就不會有創造力,不講人性的企業家就沒有凝聚力。我們這代企業家處在一個社會轉型的大時代,若不 施展個性、創造性地破壞,怎么能夠走出陳舊觀念的誤區,怎么能沖破計劃體制的禁區。

  這么多年來,我從來沒有因為害怕爭議而束縛自己的個性,相反我把爭議當作動力,人家越爭議我干得越起勁。當初 我們上街賣自產鞋,有人說三道四;第一次開新聞發布會,告我揮霍國家錢財;破“三鐵”,有人說我比日本人還壞;到山區 建廠,又說汪海要剝削農民。每次闖禁區免不了要招惹一輪爭議,日后的事實雖能平息議論,但新的爭議又如影隨形。

  我始終堅信不管流長非短,只要客觀務實,必得民心。企業家只要在市場上干出成績,社會終將會承認你。對每一個 真正的企業家來說,市場最苦,理解最甜。我見過許多有才華的企業家被周圍的爭議弄得心理扭曲、郁郁不得志,甚至被莫須 有的罪名給打倒。我想,在中國企業家和野生動物一樣最容易被打倒,是不是同樣面臨一個生態環境的問題呀?

  記者:你有沒有過因爭議受挫的經歷?

  汪海:哪能沒有,我46歲那年被列為青島市副市長人選,當時有關我的爭議太多了,結果我的推薦材料送到省委后 ,當時的領導連打三個問號,給刷下來了。不過這件事使我反而清醒了,我從此鐵心干鞋匠,不走官場走市場。

  人是不能名利雙收的,我不會為撈錢而斷送自己的事業和名聲。“59歲現象”應該是政府而不是企業家考慮的事情

  記者:“59歲現象”是國有企業經營者的一道坎,與你一同當選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的周冠五、于志安都栽在這個 坎上,“碩果僅存”的你將如何邁過這道坎?

  汪海:“59歲現象”的確客觀存在,這是企業家心理失衡的表現。我現在是自己給自己找平衡,怎么平衡呢?我認 為人是不能名利雙收的,現在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大的名譽這么高的社會地位,我不會因為撈錢而斷送自己的事業和名聲。我 早就想通了:我是個有爭議的人,倘若違法,誰也救不了我。

  實話實說,對于利的誘惑,我心里也動搖過,也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但我每次總是跟自己說,我是一個職業企業家 ,一切目的就是做好企業、發展企業。你想,我33歲進雙星,大半生心血都撲在企業上了,幾十年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不是用 錢能買來的啊。

  記者:原來是先從思想上跨過這道坎。

  汪海:是的,首先是自我約束,不能讓個人利益在頭腦中膨脹。我特意在辦公室掛了一幅“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 ”的對聯,時常自警自勵。我認為,人怎么也不應該把自己降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低層次吧。

  話說回來,怎樣從制度上鏟除國有企業經營者中的“59歲現象”,應該是政府而不是企業家去考慮的問題。都說企 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民族經濟騰飛的推動器,但要真正愛護尊重他們的話,就應該為他們量身制作一套激勵——約束 機制,監督企業家的法規要有,激勵企業家的制度也得有啊!在現階段,企業家能做到的是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 經營 / 特別報道 / 內容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聯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