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的誘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14:22 《互聯網周刊》雜志 | ||||||||||
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被中國市場巨大的活力所吸引,同時也為中國市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柯尼卡美能達便是其中之一 本刊記者 史于 在日本經濟新聞社對1067家上市企業(除金融等行業)為對象,推出的2003財年增收
從2003年4月份以柯尼卡為控股公司,分解為6個業務分公司;8月通過雙方的股份交換,過渡為新的控股公司“柯尼卡美能達控股公司”;到10月份合并及重組通用業務,這兩大精密設備制造商的合并過程幾乎沒有任何“強制”、“矛盾”的跡象,甚至有些過于“自然而然”了。但是,只有一項決定是日本總部做出了特別強調的——將大中華區從亞太區剝離出來,升級為與亞太區地位平等的獨立分支機構,直接向日本總部匯報,同時在名稱上也將調整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大中華區”。 這一舉措的意義主要是兩個方面,據該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總監蘇燦群介紹,“第一由于日本總公司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希望能加快在大中華區的市場反應速度和品牌影響力。同時讓對中國市場更熟悉的日本總公司來直接管理,將加快其品牌在中國的本地化速度。第二,合并后的柯尼卡美能達品牌在中國的定位將進一步明確,通過有針對性的市場細分,從產品、技術、研發、服務、市場等各個方面進行一次重新整合。” 雖然“不能在中國取勝,就會在全球敗北”的論點,在日本企業界已經流傳了若干年,但是從整體上看,日本企業向中國市場的“遷徙”并不是一擁而上,“一窩風”式的,而是分行業,分階段的持續升溫。就制造業而言,中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中國基地正在從單純的地區性基地演變成為全球性戰略基地。也就是說,除廉價的勞動力之外,伴隨全球零部件產業向中國集中以及中國市場的迅猛成長,無論從全球工廠還是從未來市場的角度考慮,中國的重要性都在急劇提升。這樣,就要求中國基地必須擁有與日美等戰略基地相同水平的待遇,如投入資源、業務效率及產品的改進和完善速度等。 目前中國市場占柯尼卡美能達公司整個亞太地區市場份額的60%~70%,在大中華區升級后,日本方面將在人才輸入、市場推廣等各個方面加大對華投入,在市場操作和產品推廣方面也將更有針對性。蘇燦群表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將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更多新品,且新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周期可能會比以前縮短一半。 幾乎所有有實力、有遠見的日本企業都早已在中國深深地“植了根”,并且同樣認識到必須適時調整中國基地的戰略地位以及進一步挖掘在中國“深耕細作”的方法。其中有很多公司近年來已經開始瞄準急劇擴大的中國市場開發面向中國的產品,并想方設法盡可能地降低成本——這就要求在設計及采購業務中緊密地開展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國際分工。即便基本設計留在日本,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詳細設計,將轉而委托給熟悉中國市場、技術人員薪金又低的中國企業進行。或者將原來以日本為中心尋找零部件供貨廠商的業務委托給中國基地,開發出能夠通過日中合作減少零部件費用的本地企業。由此,構筑迅速開發滿足當地需求的產品體制或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這些企業中不乏與柯尼卡美能達同業競爭,或者有部分競爭領域的公司,如富士施樂和理光等。 富士施樂正著手構筑與中國的供貨廠商之間通過網絡共享數據的結構。該公司計劃在2006年3月之前將復印機及打印機等所有機型的生產功能轉移到中國。對該公司而言,中國基地是其未來的主力生產基地,必須追求最高速度及效率。為此,該公司準備在中國啟用其目前在日本應用的電子采購系統。 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正以更加冷靜而積極的態度投身于中國市場,他們被中國市場巨大的活力所吸引,同時也為中國市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