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大業
沒有固化的行業,只有遲鈍的商人。以“小而散”著稱的養豬行業正摘掉原始、落后、甚至“看天吃飯”的標簽。豬還是那頭豬,但曾經的“草根經濟體”已在市場環境的星辰變幻中找到進化的鑰匙。
文/本刊記者?王劍冰
向來沒什么新聞的生豬養殖業,卻在近年成為報刊頭條的常客。
“對于養豬,我們是認真的!”網易“豬場”的高科技養豬初見成效,一頭生態豬拍賣出11萬元,豬尿凈化后可飲用;國企也看上了“二師兄”,武鋼宣布投資390億元進軍養豬業,與之相對,山西焦煤進軍生豬屠宰業,布局產業鏈下游。2017年中國至少有5家上市公司公告投資養豬業,目前A股涉及養豬業的上市公司近30家。
熱鬧背后,中國養豬業正翻開新篇章。養豬行業不再僅是大佬們的游樂場,占比90%的中小養殖戶在消費升級、生態食品甚至大健康產業釋放的機會之下,吹響了轉型升級的號角。互聯網精英、國企、資本大佬如眾星捧月一般,為中小養殖戶在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服務。其背后,是企業淘金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的全新探索。
風來了,豬真的飛上了天。
下游:云端養豬
工作之余打開“芯田鮮生”手機App,刷一刷“我的牧場”,這是上海一位80后女白領最近的一大愛好。云監控的視頻畫面中,她認養的小豬正在豬舍酣睡。
如今,豬越來越沒有“豬味”。飼料豬不僅食之不香,還不太健康。在芯田鮮生CEO郭凱的故鄉佛山,許多商賈大亨搭建私人牧場養豬。養成后豬肉不光自己食用,還是逢年過節的最佳的禮品。2015年8月,芯田鮮生應運而生,郭凱想做“城里人的私家農場”。
豬群散養,不使用催肥劑,生豬自然育肥后可出欄。生態豬在飼養上沒有技術上的困難,難點在于銷售:一頭飼料豬4~6月即可育肥,而散養生態豬的育肥期有時長達12個月,導致售價比普通豬肉高出不少。由于產品缺少信用背書,消費者并不知道豬肉是否真的健康、自然、零添加,成交量成問題。
為了建立生態豬的消費信任,郭凱想到讓消費者自己“養”豬。
芯田鮮生為用戶提供不同年齡段的豬仔進行眾籌,由合作牧場代養,用戶可通過云視頻實時監控小豬的吃喝拉撒。生豬出欄后,用戶眾籌的部分,如五花、后腿、肋排等通過冷鏈配送上門。
C2B訂單式生產降低了養殖戶的經營風險,終端環節的取締也讓生態豬售價較線下門店低15%。芯田鮮生的眾籌認養功能一上線就受到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白領階級的追捧,在6個月的試運營期賣出700頭豬,每月營業額50萬元以上。有的用戶還為豬仔取名“順豐控股”“中昌數據”等,寓意股票像小豬一樣茁壯成長……
實際上,讓豬登陸云端,做實體版的開心農場只是芯田鮮生的第一步,其下一步要做的是拓展一頭豬的盈利模式。
芯田鮮生的用戶中,80后都市白領占比70%。他們觀念前衛,樂于接觸互聯網+傳統農業。同時他們大多是新晉父母,有親子需求,對其家人、子女的健康要求也高。
于是芯田鮮生拓展了生態雞肉、生態大米等項目。豬的散養場地也能養雞、喂魚,種植青豬食的土地能兼種大米、玉米。新業務沿用平臺生態豬現有的物流系統,用戶在芯田鮮生能買到一整套生態食材。
同時,芯田鮮生鼓勵合作養殖戶積極開展農家樂。一來,用戶可以親自到農家樂視察小豬的養殖情況。二來,養殖場大多坐落在近郊,利用田園牧歌的消費場景,農家樂成為用戶周末游的一個選擇。家長可以和小孩到田間地頭體驗釣魚、喂豬等親子項目,并采購下周的生活食材。
目前,農家樂正成為養殖戶除線上推廣之外的第二大流量來源,大型養殖戶每月能接待300多位用戶。這些用戶在生態大米、雞肉等項目的轉化率高達72%。
2017年上半年,芯田鮮生的線下體驗店相繼落戶。體驗店直銷農場的生態食物,還承擔經營用戶社群的功能,定期為會員組織“辣媽廚藝匯”、參觀農場等活動。
從下游消費環節切入,拉近養殖場與消費者的距離,芯田鮮生開發出豬的長尾市場。同樣,也有一些企業試圖從中游經營環節入手,通過新的商業模式撫摸養殖戶真正的“痛”。
中游:豬場孵化器
2016年1月,國務院發布最嚴環保法“水十條”。一時間,達不到環保排放標準的中小養殖場哀鴻遍野:上海的養豬場淘汰近半,關拆豬場3.09萬家。福建已拆5萬家豬場,生豬減少463萬頭。
2016年被視為農牧業轉型升級的攻堅年,但對于廣大中小養殖戶來說,想做到規模化、現代化談何容易?養豬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新建牧場至少需要5年才能回本,投資大收益慢。養豬場又是出了名的貸款難——豬場的土地性質屬于農業用地,抵押效率低,豬又無法作為抵押物。
2016年初,牧芽科技掛牌成立,為中小養殖場的轉型升級提供系列服務。首先,牧芽推出了眾籌認養業務。
用戶在牧芽平臺上可選擇不同的認養項目,如“35天保育豬”。選定后用戶支付豬仔在保育期的飼養費用,由牧場代養。小豬出欄后用戶拿回飼養成本,并根據生豬市場行情獲得8%~14%的銷售收益。
以牧芽合作的江蘇天種牧業為例,牧芽為天種累計籌得資金1億元左右,承擔了天種70%的生產資金,用戶認養小豬近4萬頭。天種的自有資金得以用來擴建1 000畝二期養殖基地。雖然牧場要以部分銷售收益作為用戶的投資回報,但規模擴大后總體利潤仍能得到提高。
牧場有了資金,擴大了養殖規模,但新養的豬往哪兒銷?牧芽下一步從供應鏈著手,解決困擾養殖戶的豬周期問題。
牧場的供應鏈布局越完善,豬周期對其破壞力越小。因為豬肉的市場價格趨于穩定,豬周期只是改變了其中賺錢的環節:2015年初,生豬市場行情不好,生豬出欄價為10元/Kg,終端肉價24元/Kg。到2015年年中,生豬出欄價漲至16元/Kg,終端肉價還在24元左右——養殖戶、屠宰場、銷售商總有一個能賺錢。
養殖戶想盡辦法介入銷售環節,但往往收效甚微。江蘇某牧場2015年先后投入200萬元布局了十多家終端門店,至今沒有回本。
那何不讓用戶參與賣豬?牧芽推出“我的肉攤”功能,用戶從投資者變為賣家,向朋友出售自己養的豬。渠道的流通費用直接轉化為利潤,這是用戶賣豬的動力,而銷售的基礎是豬場24小時云端監控加上熟人關系的信用背書。通過“肉攤”功能,牧芽能消化牧場80%的產能。
與牧芽合作的一年間,天種牧業的規模擴大近一倍,有了穩定的現金流,升級生產設備水到渠成。其沼氣發電技術一年能節約電費20余萬元,養殖中心里一個人能負責上千頭豬。
這就回歸到了牧芽的初衷——做規模化大牧場的生意。
在以色列、美國的現代化農業中,大數據指導生產,無人機噴灑農藥等生產方式從技術上并不難實現。牧芽CEO李昂與朋友在2013年就生產過智能化農用機械,卻苦于沒有銷路——國內農業從事者中散戶占比90%,他們缺少資金,更沒有引進先進設備的需求。
中國生豬行業規模化養殖是大勢所趨,未來存欄量50頭以下的小型養殖戶將逐步退出市場。而規模化養殖離不開高科技、現代化技術,在“養豬4.0”的風口之下,硬件與服務前景喜人。
牧芽幫助中小養殖場拓展資金來源,擴大養殖規模,增加產品銷量,最終目的就是將一個個中小養殖場“孵化”為規模化、現代化的大型養殖場,再向其輸出智能設備與養殖管理系統。
比如牧芽正在打造的RFID耳標全程溯源系統。耳標伴隨豬仔的“一生”,集成豬仔父母的品種信息,并記錄豬仔在保育、飼養、用藥、屠宰、分割等各環節的信息。牧場通過耳標可以排查養殖過程中的問題,消費者也能掃描耳標追溯豬的生長過程,對吃進嘴里的食物不再是霧里看花。
牧芽的第二大核心業務是ERP管理系統。通過傳感器采集養殖信息,ERP系統會在云端生成豬場養殖日志,統籌生豬養殖的各個環節。比如,豬場共有多少頭待產母豬,母豬大概會產下多少豬仔,豬場的產能能夠飼養多少頭豬等。ERP系統會對豬場管理情況與盈利水平進行整體判斷,并對養殖過程中的用藥、消毒、斷奶、疫苗、配種等關鍵節點進行科學指導,優化生產。
“水十條”與分離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等政策只是生豬養殖業規模化的開端,行業在未來幾年必將風云變化。養豬不僅要看到產業的風向,還要跑到風的前面。
上游:養豬服務商
2015年1月,農業高科技企業大北農集團發布產品“豬聯網”,讓中國的豬倌精神振奮。豬聯網顧名思義,以豬為核心,連接與豬相關的產業鏈資源。而豬倌們振奮的原因是:豬聯網以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幫助養殖戶做好成本控制,提高每頭豬的盈利水平。
具體而言,豬聯網的關鍵詞是:豬交易、豬管理、豬服務。
過去,手機通訊錄就是養殖戶的全部買方資源。遇到合作買家不收豬的情況,養殖戶只能臨時另尋買家或與同行“搭伙出欄”。豬聯網聚合了20萬養殖戶、1 000家養豬服務商、5 000家屠宰企業,以及設備廠商、飼料廠商、倉庫配送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參與者。現在養殖戶用豬聯網“搜一搜”就能找到各地的屠宰企業,有不同生豬品種、不同價格預期的養殖戶能更精準地匹配需求。確定訂單后,養殖戶用豬聯網“嘟嘟貨車”就近尋找經銷商、豬販的閑時車輛,降低運輸費用。
養豬已進入科學時代。在豬場管理環節,豬聯網提供財務管理系統為豬場進行績效分析。在豬場發生業務的一剎那,豬場員工就能在移動端錄入交易數據,豬聯網同步完成財務報表。采購、飼養、銷售人員通過財務系統能夠隨時進行物資損耗分析與成本核算。豬聯網的農信商城還為養殖戶提供種、料、藥、苗一站式團購,進一步降低其生產成本。
甘肅銳峰農牧科技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銳峰通過財務管理系統協調經營活動,避免了部門間重復工作,節省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數據分析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浪費,豬場在物料采購上可以有的放矢,靶向管理。得益于豬聯網,銳峰的生產成本降低了13%,而最“省錢”的部門是豬聯網的撮合交易。大型養殖場一旦因為訂單變化導致生豬不能及時出欄,每天的飼料、糞便處理、人工等費用高達數萬元。現在牧場在豬聯網上能隨時與各地需求方溝通,具備多重保險。
后端服務方面,豬聯網為豬場提供遠程豬病診斷服務“豬病通”。豬病通將每周豬病匯總并提供疾病預警方案,以信息流的方式展示給養殖戶。如果豬出現采食量減少、豬咬架喘等常見問題,養殖戶填寫癥狀說明后能快速獲取診療方案,遇到復雜病情時可以聯系平臺的認證獸醫問診。
2015年9月,在“互聯網+農業”專題匯報會上,汪洋副總理寄語豬聯網:“好好做,相信下一個風口就是豬了,就要飛起來了。”截至2016年初,豬聯網已管理母豬存欄數169.68萬頭,豬友圈養豬人群28萬,線上累計交易額566.69億元,月均交易額1.3億元。隨著交易量的積累,豬聯網掌握了行業的生產密碼——養豬大數據。
豬聯網對優秀養殖場的飼養、防疫、培育、配種等環節進行大數據分析后,生成了一套經濟效益最高的養殖方案,對中小養殖場進行指導。比如,生豬出欄的最佳時間是4~5個月;每年4月是疫情高發期,最佳防疫方案是從2月開始采購疫苗,60天內逐漸完成防疫隔離工作;最佳的人員配置為1人管理800~1 500頭豬,飼養、配種、去污環節需專人負責……
除了指導生產,大數據更大的意義是指導經營。2016年4月,生豬行情向好,廣西養殖戶李志興計劃進一步增加母豬存欄量。但豬聯網數據顯示廣西地區生豬價格或將迎來下跌,李志興思量再三,最終決定將3 000頭母豬提前出欄。2016年7月,廣西的生豬價格從8元降至5元,李志興因此避免了數十萬元虧損。得益于豬聯網的全國生豬出欄量預測、生豬價格波動趨勢、疫情傳播趨勢預測、區域供需關系分析,過去“蒙眼”做生意的養殖戶如今得以窺見市場全貌。
養豬行業處于拐點,潮水的方向正在改變。養豬以及圍繞養豬而生的周邊產業在當下大有可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郭一晨 SF160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