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如何推動新發展
新發展推動之本是新動能,動力之源是滿足人的更高需求。
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 劉迎秋
改
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創造了中國奇跡。然而,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與條件的變化,特別是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資源供給約束力上升、外部需求衰落及投資邊際收益持續下降,尋求“新動能”、發掘“新動能”、運用“新動能”,并以此推動新發展等有關問題便提上了議事日程。新發展推動之本是新動能。不管是新動能還是舊動能,都離不開人的需求。
何為新動能之源
為尋求“新動能”,就必須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即有沒有一個完全不同于“舊動能”的“新動能”之源?我的回答是:“沒有”。
從整個人類生存與發展之一般、普遍和經?;F象及其內在規律角度看,新舊動能之來源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的需求。需求是人類一切經濟社會生活的原生動力,或者說,是人的行為動機的根本來源。離開了人的需求的任何行為,本質上都不可能長期持續和有效存在。因此,必須實實在在看到和承認,“新動能”與“舊動能”之源是一樣的,即仍然是需求,而非其他。
當然,“需求”作為人之行為動機的根本來源,不僅是具體、有形的,而且是歷史的和分層的。例如,在現實生活中,不同階層、不同人群、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會有不同需求。不僅如此,就是同一階層、同一人群或同一收水平的個人,由于所處時間、環境與條件不同,需求也會有很大不同。需求的水平、質量和檔次必然會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而處于不斷提高、不斷升級、不斷轉換和不斷變遷狀態。
因此,當我們論及需求及其作為人之行為動機之根本來源的時候,就必須同時清醒地看到,需求所具有的這種具體性、有形性、可觸摸性及其歷史性和分層性,切不可不顧需求及其具體存在形態和特性,甚至脫離需求的內在要求及其分層特點,空談與之本無內在關聯的其他所謂“新動能”。
滿足六項要求
尋求“新動能”、發掘“新動能”、運用“新動能”,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新發展。在我國現階段,推動新發展的新動能必須滿足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第一,必須清醒看到改革仍是推動我國經濟新發展的新動能之本,即第一支撐力。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一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內在要求的傳統體制機制仍頑固地存在并阻礙著我國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以經濟體制為中心的各項改革,才能真正沖破傳統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束縛,突破各種不正當利益固化的藩籬,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我國國民的福祉得到不斷提升,助我國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現代國家。
第二,必須始終把科技創新及應用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即第一推動力。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拓展,科學技術的發現、發明和創造過程與生產的發展和進化過程越來越深刻地融合到了一起,呈現出明顯的科學技術與生產過程的加速一體化特征,從而進一步凸顯了科學技術的第一推動作用??茖W技術的發現、發明、創新及其應用能力與水平差異,也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或一個民族變落后為先進、變貧窮為富裕、變發展為發達的主要推進手段和首要推進動力。
第三,必須處理好“反壟斷”與“倡集聚”的關系,并以此凝聚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當前,我們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但必須清醒看到,對那些規模已經很大、專業化水平已經很高的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雖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其資源壟斷力和市場控制力,但未必一定有助于提高其專業化水平和技術創新力、市場競爭能力。恰恰相反,只要企業能夠憑借資源的“壟斷力”和市場的“控制力”獲取更多壟斷收益,它就不可能產生和形成更多更大的科學技術創新要求與沖動。因此,鼓勵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對于培育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也要看到,到目前為止,民營企業雖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主要力量,但企業小、散、亂現象還十分普遍。此類企業占有的經濟資源雖然不多,也解決了我國大量就業需求,但企業生產方式粗放、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現狀迫切需要改變。其中一個可供選擇的發展路徑,就是通過股份合作、合資等方式使其走向“集聚”,變分散為集中,變粗放為集約,變混亂為有序,變低水平無序競爭為高水平有序發展。
總之,當前要注重把正確處理“反壟斷”與“倡集聚”的關系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要通過“反壟斷”促進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更加專業化和更具國際競爭力,通過“倡集聚”來引導中小微民營企業進一步做大并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實現做強。
第四,必須正確處理新創業與已在業企業的關系,重點鼓勵在業企業通過技術更新升級主動放棄“夕陽的產業傳統”,實現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成功的機遇往往更多發生在新興產業領域,需要給予更多鼓勵和支持。而對于更多在業企業來說,產業政策的著力點不是鼓勵和引導它們離開所在傳統產業,而是鼓勵、支持和引導它們放棄夕陽的產業傳統,實現企業的技術更新、產業升級與產品換代。
第五,必須明確“創新”不僅是經濟技術層面的事情,同時還是體制機制、市場、組織和管理層面的事情。只有這兩個方面的創新及其有效配合,才能形成持續推動經濟新發展的“新動能”,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新發展。
第六,必須著力通過供給側的高端化滿足需求側的高級化要求,借助需求側的高級化推動國民經濟的新發展。這里所說的供給側高端化,既包括消費品和投資品供給的高端化,也包括投資方向與結構選擇、實施的科學化與高端化,還包括出口與進口的合理搭配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科學安排與實施的高端化。
總之,新發展推動之本是新動能。新動能的形成及其推動作用的實現應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總結指出的那樣,“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的過程中“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總體躍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楚潺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