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懷進鵬:工信部副部長怎么看“阿爾法狗”
人工智能進化的速度實在太快。19年前,深藍打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斯,當時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專業棋手,都認為人工智能在圍棋領域依然沒有能力取得突破。但這一次,阿爾法狗的表現讓世人刮目相看。
“人類腦細胞總量這三五千年沒有多大發展,但單個芯片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到2018年將超越腦細胞數量。”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接受瞭望智庫專訪時說。
他認為,“制造業創新變局就在未來3-5年。”
那么,下一個五年在信息技術重塑整個生產生活格局的時候,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中國將會在哪里?
對話懷進鵬:從人工智能發展看制造業創新變局
人工智能究竟是威脅還是契機?
《財經國家周刊》:這次人機圍棋大戰,阿爾法狗的表現也讓世人大開眼界,人工智能時代是不是真的“狼來了”?
懷進鵬:人工智能正一步一步走向現實,未來不僅可以跟人下棋,甚至可以跟人打球、陪人聊天等等,這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變化。
自上個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就一直很受重視。大家都比較關注機器能不能像人一樣有智能。最早的一個判斷方式叫圖靈測試,即一臺機器與人在拉上簾子或背靠背的情形下進行交流,如果無法分辨出機器人身份的話,就認為這個機器具有智能。
為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學術界一直在努力。現在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一些重要的差別凸顯出來,一是算法在不斷地完善,二是數據的量從量變到質變,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處理來更有效地尋找出一些規律。
從深藍下象棋,到阿爾法狗下圍棋,而大數據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簡單的小樣本發展到大規模的量。阿爾法狗就可以把過去圍棋所有的規則復盤,計算走過的路徑,且現在機器速度又足夠快,它可以算得又快又好。對博弈過程中的每一手棋,它都能通過數據的處理和存儲以及模型的建立,決定下一步怎么去做。
一些優秀的棋者,他在腦袋里也會復盤,記著很多殘局,也有很多應對的技巧。但是機器能存儲大量的數據,它不光學一個人,可以把這個領域所有人的數據都裝進去。
這次圍棋大戰,與其說是人工智能與人的大戰,我覺得更多的是阿爾法狗在數據處理、機器的海量運行、記憶的存儲、設計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因此在固定的領域,計算機在與人比賽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規則的有效利用,成功的概率比較大。例如,在精細化制造中,機器不受情緒影響,可以一如既往按照設定的規則、設定的生產途徑實現精細化。而人就會受到情緒和環境的影響。
《財經國家周刊》:有人開玩笑說,如果阿爾法狗主動輸給人,就更可怕了,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擁有和人一樣的神經感知,擔心人工智能將來不久會超過人類,人類就面臨著末日,您怎么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究竟是威脅還是契機?
懷進鵬:人工智能是一項技術,作為技術它是中性的,并沒有倫理和價值觀的判斷。它的好和壞,是我們從社會學和倫理學的角度來判斷的。 從技術上來說,我們關注它的效率,當它能被有效的利用時,就可以為社會做貢獻。如果它被無效或者惡意的利用,就會帶來問題。
阿爾法狗主動地、有意識地輸給人類,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前提是給它設定了這樣的程序,且是由人來設定的。或者是人在設計時,出了一點失誤。目前機器自己是不會做到這一點。
比如,你讓機器向前走,同時還要設定一個程序,走到一定程度要轉彎。出現失誤有可能是無意識的失誤,有意識的失誤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人在設計中加入了這樣的控制系統,二是設計有缺陷。
另外,機器的一些行為也可能被遠程控制或干擾。比如行駛在路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因為它要接受很多來自手機和后臺云計算的數據,也可能會遇到黑客的攻擊。如果后臺突然被控制,汽車都停下來是一種可能,汽車無理性的橫沖直撞也是一種可能。機器沒有好和壞之分,它只有執行。現在機器能做的,還是人設定的這些規則。
機器通過數據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如果設定機器程序的學習能力去惡意模仿那些不好的行為,就容易帶來危險,所以人在設定程序時,應該盡量給機器的學習能力注入正能量。
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是取決于如何被應用。社會也應該有一系列的法律規則來約束機器背后的人,約束設計者應該遵循社會的道德規范,考慮人類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中性的科技,應該有倫理價值和社會價值。
同時,我們也要儲備超級技術,能夠控制和恢復機器的狀態,能控制機器新的演變,不然我們確實會遇到危險。
我國人工智能現在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財經國家周刊》:我國人工智能現在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懷進鵬:2015年,國家印發了“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說明我國已經把人工智能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同時,我們也發布了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其核心正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智能制造。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對精密高端加工產業的需求,開始出現從過去簡單的自動化進入現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基礎理論的研究需要長期進行下去。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通過數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融合、交叉創造新的內容。人們利用數據的能力是一直客觀存在的,但是社會生活、社會行為等大量人造數據的出現,使得我們的基礎研究有了很大變化。
基礎理論研究中,大家還在進行腦科學的研究,設想腦的思考機理。這可以用來治療腦疾病。除此之外,人們探討兩三年后,當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與腦的觸突集成度密度相當時,芯片是否具備了人腦的基本功能,可以進行有效的計算?過去依靠單點技術和單一產品的創新,正在向多技術融合的系統化、集成化創新轉變。所以,腦科學研究當中,也要把神經科學與大數據、集成電路相結合。
定制化、個性化的生產,正在對企業生產和經營模式帶來很大的變化。
現在服裝、家具已經做到了定制化服務,工業產品也可以走向定制。比如數控機床,針對應用的不同,可以設計和制造個性化的產品為不同領域服務;比如3D打印,也可以加入更多個性化的內容;比如汽車,發動機的制造者可以不賣發動機,而是銷售發動機的使用價值,一天賣發動機8小時的使用費,通過遠程監控讓發動機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到那時,一個企業不再是做一個產品,而是在做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從設計、制造到銷售,后續的服務全部都涵蓋。你只需按照你需要的服務付費,也就是說你的車上可能輪胎、發動機都不是買的,只需要購買產品的服務小時。
工業化加上信息化帶來的智能化,其最終目的,應該是實現生產活動高度整合,使得工業系統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和協同工作,特別是滿足用戶定制化需求的生產技術,將傳統的剛性生產模式轉變為柔性生產模式。企業則要關注上下游產業鏈、生態鏈,關注從設計到維護的產品全生命周期。
未來,高端服務機器人也將是很大的亮點。健康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將會有利于產業的發展。當前,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稍微過快,重復發展較多,差異也比較大。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高端品質可靠性低。其實在機器人發展中,還需要關注和發展一些高端的內容,我們國家也正在對此進行布局,推動高端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以期解決機器人發展的瓶頸問題。
《財經國家周刊》:未來3-5年,制造業創新將面臨重大變局,到時候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中國將會在哪里?
懷進鵬:未來三五年,從產業來說,競爭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展開。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以及通訊業等都將發生變化,5G將要在2020年成為現實,并實現規模商用。芯片的集成度如果按當前方式發展達到人的神經源的集成度的話,在2018-2019年,計算能力和處理能力會有巨大的變化。同時我們的傳感器快速發展,可以在2公里以外用傳感器感受你數據的存在,人的感知處理的能力也會大大的加強。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或者物聯網都將統籌起來。
技術的變化,使得制造業的組織模式、商業的組織模式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業態。有的新業態未必能成功的大規模運營,但它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是漸進式的。新的融合力量會創造出什么樣的空間?技術上的創新,也是想象力與現實的比拼。
微信,大家從最開始的不習慣到適應到現在都成了低頭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就判斷一個技術絕對的好與壞,技術應該以人為本,通過適應人的需求來不斷完善技術。
作為科學家來說,探索未知要超越人的想象,超越人的思考。
目前一些互聯網公司,都形成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力量,大數據分析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應該說在這個方面,尚沒有形成世界范圍內的壟斷局面,也正處于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并且在行業運用當中有很多的機會,在這個方面我覺得中國的機會和前途非常大,同時中國在這方面的部署和在產業初步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財經國家周刊》:在當前技術大變革時期,企業如何獲得核心競爭力?
懷進鵬:企業最知道它需要什么,市場上的競爭靠什么。現在正處于科技創新的劇烈變革時期,我的建議是在技術轉折和發展當中也要敢于創新,但是創新也面臨著風險。不光要有顛覆性的創新,要漸進式創新。我并不認為阿爾法狗是顛覆性的創新,我們不能設想創新是一天完成的,創新是需要很多積累的。持續創新,對于創新能力的建設是最重要的。
另外,作為傳統企業,可能也會面臨科技的快速變更和產業變更。比如純制造業看上去都是被一百五十年前牛頓眼里的機械原理設定好了,實際上隨著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的結合,已經在發生事實性的變化。我們要更多地去看現實,也要看到下一步發展可能的轉折點。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很大程度看你在轉折點中,準備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創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提出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從工信部的角度,我們主要抓兩個方面。
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實施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和有效處置“僵尸企業”,通過煥發新的創造力和活力來提高效率和成本。
二是要部署和推動新動能的產生,在新的發展中培育推動新興產業。工信部推進中國制造2025有五大工程,其中的第一個工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目前已經開始實施。該工程的目標是,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王建梓 SF158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