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額5%投研發 BMW設計領先10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03:43 每日經濟新聞 | |||||||||
BMW汽車董事長赫穆特·龐克(Helmut Panke) 陳修賢《e天下》雜志 BMW雖然一年只賣120萬輛車,獲利率卻僅次于汽車界“模范生”豐田,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全球第16大品牌,在汽車業次于豐田(第9)與奔馳(第11)。
論銷量,BMW在全球汽車產業只算是中型公司,但它在全球車壇的影響力,絕對超越它在產銷量所呈現的地位。2002年產量剛過百萬輛的BMW,是那些動輒以六、七百萬輛,甚或千萬計的大型汽車集團絕不敢輕忽的對手。以獲利率觀察,2004年的汽車產業,也只有豐田汽車超過BMW。 憑借堅實的營運表現,以及領先10年的大膽設計,BMW在高端汽車市場上確立了特殊的地位。 BMW要用產品發言 為了迎接汽車業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BMW在2002年設定目標,計劃在2008年達到140萬輛的銷售量。因此,BMW每3個月就有全新或改款的車型推出。2004年BMW已突破120萬輛銷量,看來達成目標指日可待。 BMW汽車董事長赫穆特·龐克(Helmut Panke)近年曾說過:“我們提供最佳表現的產品,因為我們是個最佳表現的組織。”換言之,BMW堅信,企業最具說服力的表征是其嘔心瀝血所錘煉的產品,而非任何刻意包裝的門面或宣言。要用產品發言,又必須有能貫徹執行的組織與流程為依靠。 BMW自上世紀70年代起確立了自己的品牌信息:“極致駕馭工具”(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或是為了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語言差異而演繹采用的“駕駛樂趣”(the Joy of Driving),都忠實地傳達BMW的產品訴求。兩套文字傳達了同一信息:駕駛動感與運動性能就是整個BMW組織一心一意追求的產品個性。 一年23億歐元投研發 為了貫徹品牌訴求,BMW由上而下,以近乎宗教的熱情與力度投入。開發、生產機動車輛已80年,BMW自有一套設計車輛的工程哲學與流程。透過前后配重、后輪驅動,甚或音響、視覺等等工程細節,BMW力求創造出符合它駕駛觸感的產品。 因此,在德國慕尼黑研發總部地下2樓“不見天日”的車燈試驗室里,工程人員逐一測試BMW、Benz、Audi等不同車燈的不同表現。在與聽覺有關的測試區里,一輛縱斷切半的E395系列車體,借助一根鐵絲的頻率共振,以車體發聲,用來表現音響調校的功夫。為了達成BMW所強調最佳操控表現的前后50比50配重,工程師想盡創意,追求最先進的減重技術,將鋁以及更輕、更堅固的材料并用,做出又輕又耐用的新一代底盤。 為此,BMW在研發與設計上手筆真是不小。單在2004年BMW集團的研發開支超過23億歐元,占全年443億歐元營業額的5.26%,占德國企業研發總費用的5%。 領導市場需要大膽冒險 走入21世紀,BMW更是以創新作為進一步強化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創新”這名詞看似陳詞濫調,但BMW集團卻嚴肅看待。“在金字塔頂端的市場,創新已經變成最重要的競爭要素”,BMW集團主管開發與采購的董事柏哈德·戈雪爾(Burkhard Goschel)在公司內部文件中強調,“對汽車買主的研究顯示,他們強烈喜好在車上配置尖端而實用的科技,而BMW的客戶尤其有此傾向。創新與科技明顯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 BMW近年在產品外觀設計所采用的創新更是大膽。自從BMW汽車前設計總監克力斯·賓鉤(Chris Bangle)于1999年接掌設計大權后,BMW開始揚棄原本融合典雅與運動的造型觀點。無論是2002年推出的7系列,或是其后推出的Z4等其他車款,都采納大膽的線條,同時又推出全新的車上計算機人機接口iDrive。 雖然新車款在運動性能的表現依舊受到肯定,但買主對7系列后行李廂的突兀造型頗感不適應,并在汽車論壇中引發爭議。雖然新款造型引發的論戰熾烈,但以銷售量觀察,BMW近年來卻是屢破紀錄。或許BMW大膽突破所激起的廣泛討論,正可以造成口碑,幫助這個老品牌重新定義產品形象。 提起這段變動歷程,BMW的員工現在都覺得理所當然。無論在研發總部里的高層主管、設計工程人員,或是制造單位的主管,都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要領導市場,必須大膽冒險,將創新的概念前沿推向別人所不敢及的空間。作為領導廠商,BMW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觀點,就算引起爭議,也要照著自己的想法堅定往前邁進。 BMW汽車設計總監范胡唐克強調,如果BMW只是停留在原本的設計典范,逐年小幅修改,“你會發現被困在愈來愈小的角落,最后走進一條死巷,接著買主就會跑走看別人的新鮮設計。”提到他曾參與設計的7系列,他直言:“新7系列就是要把我們的邊界盡量前推。” 研發大樓助產創意 親歷BMW研發總部 好設計,要在設計佳的空間內產出。為加快產品開發,BMW在德國慕尼黑的研發總部興建了被稱作Projekthaus的新大樓,并在2004年啟用。 這棟建筑的空間設計與科技設施,很好地貫徹了BMW同步工程(simultaneousengineering)的流程概念。 復雜如汽車,動輒2萬多零件,要在30個月內開發一輛新車,還要不斷進行小改款,不可能所有的開發工作如直線般排序先后進行,必須將不同工作分頭同步進行,并加以整合。 在設計Projekthaus時,BMW就要求這棟建筑的室內空間如同體育館一樣,空間寬敞,又可以彈性滿足設計與研發多元需求。建筑師古特·漢娜(Gunter Henn)進一步詮釋,設計出一叢開闊空間的復合體,以充足自然采光的工作空間,激發創意,鼓勵溝通。 不同車系、專業的研發、設計團隊,在這里有各自專屬的工作區。以不同顏色區隔的工作區域,有的樓高3.25米,有的7.7米,寬闊的空間就是要讓大家彼此激蕩創意。 建筑中心的圓錐樓中樓,有三度空間的計算機仿真影像,點一下鼠標,實時觀察新車款或小改款的可能結果;到5樓,則更有目前最先進的Power Wall高分辨率投影設備,可以將7系列的全尺寸立體圖像投射在21米寬、9米高的大屏幕,眼見為實。 Projekthaus的啟用,代表BMW在貫徹成長目標、執行創新策略上邁進一大步。但在日本、德國、英國等地,競爭對手正在緊密觀察BMW的一舉一動,肯定不能讓它享有絕對優勢。 在慕尼黑午后的烈日照射下,Projekthaus后的道路兩旁,停滿簇新的BMW汽車,M3、M5、新7、新5、新6系列、新3、1系列,還有X5與Mini,各款各色,全部到齊。 “這里測試用的新車,隨時數以千計”,一旁的陪同人員說。突然間,一位身著藍色工作服的BMW人員,駕駛保時捷跑車,疾行而去。一場永不止息的商戰,永不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