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雷:從生產總監到制造業咨詢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04:1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王佑 發自上海 晚上10點,馮雷拖著疲憊的身子登完幾百級樓梯后,終于坐在了自家的沙發上。雖然咳嗽還沒有停止,但他內心雀躍不已——“公司又多了一個新成員。” 馮雷口中的那個成員,恰是第四個進入卓制商務咨詢公司的制造業咨詢師。
2005年國慶節后的一天,作為廣州樂百氏集團生產總監的馮雷終于下定決心,舍棄高薪重新規劃起了新的人生。2月28日,已滿40周歲的他把原公司的事情移交完畢后,回到了故鄉上海進行創業。 制造業咨詢師奇缺 中國制造業所展現的畫卷曾讓世界為之震撼。 我國制造業已經帶動了國內出口的發展,紡織品、空調、微波爐、冰箱等商品的產量早已成為全球之最。 但是,國內咨詢業界普遍認同的是,制造行業的高級咨詢人員鳳毛麟角。半個月找到一個高級咨詢師,已讓馮雷有些精疲力竭。 只要一有好的人選,他總會親自到機場接對方、帶他參觀公司,安排住進高級酒店。 在馮雷看來,有長時間的企業實戰經驗、較強的管理能力、具備較好的口才,三者缺一不可。 相比MBA和管理專業人才,制造業咨詢人員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一個咨詢人員假設連8到10年的工作經歷都沒有,很難擔當重任。” 在樂百氏的最后幾個月,他花了數萬元收集到了所有市面上的制造業咨詢書籍,面試了數十位業界較為有名的高級咨詢人士。 “翻了書,看了人,我自己的最大感受是,我如果從該領域起步,我能成功。” 本土公司確有專家在某一領域擅長,比如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等,但仍存在某種局限性。“沒有哪家本土公司打造了一支全面的、精通所有制造業的隊伍。” 而跨國公司雖有很強的作戰能力,但對中國市場多少有水土不服,往往也容易折戟沉沙。 對于馮來說,市場的機會在于:國內確實還是有很多制造業管理人才,但愿做咨詢的人并不多見。 馮雷的自信來自公司的體系。除了專職的咨詢師之外,公司還有各類客座老師。馮稱有很多兼職教授都是類似與豐田汽車合作的著名咨詢團隊。” 什么人適合做制造業咨詢師? 一個好的咨詢師,不僅要學會應用各類的制造管理工具,同時也要徹底理解企業文化的精髓。“歸根結底,就是你是否能夠看透這家公司的弊病所在。”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這樣的美國企業,從資產規模和經營效益上,毫無疑問地走在了其他汽車企業的前列。這不僅是他們領導人的成功,一個強大的咨詢團隊也在起作用。 一家有1000人的大型制造公司,即使擁有豪華的10人咨詢團隊,但在現場這10個專家未必能靠經驗獲得員工的信賴。 這1000個工人,如果每人都掌握方法和技巧,就會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有時,一些工人會比較自由散漫,或者并不按照上面的指示做事情。 而在日本,一家好的企業會教會員工怎樣梳理思想,將個人效益發揮到最大。能夠達到全民動員的,或許日本做得最出色。該國的很多工廠,現在還保留著一種傳統,即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一輩子,晚上加班毫無怨言。 “這就是文化差異。有時,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日本人把自己的公司看做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其實,用哪類制造業的理論并不重要,最終結果都是增加效益,減少缺陷率。豐田并沒有實施六西格瑪,但其產品的缺陷率卻小于百萬分之三。 而在中國,確實可以使用很多管理工具,但照搬國外的管理方法很難達到目的。 “中國有很好的市場經濟體系,但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以公司為家的。因為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即便再好的人才,也會選擇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