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錢王泡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07:50 《商界名家》 | |||||||||
頭頂“錢王”桂冠的王剛居然深陷“無錢”的困局——自信有“賺錢”天分的他,終歸還是栽在“錢”上…… 本刊記者 戴志軍 本刊駐西安記者 張敏潔
“王剛現正在北京躲債呢!” “法院、銀行以及金泉公司的大小股東們都在找他,他已經被限制出境了。” “他那樣一個人,那樣一種經營模式,金泉公司不倒閉,那才是天大的怪事呢!” …… 所謂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幾年前還名振大西北,享譽海內外的“亞洲錢王”王剛現在已是四面楚歌;《商界名家》記者最近在西安采訪,有關他的負面消息不絕于耳。盡管坊間傳聞不足以為憑,但記者實地查實,曾經風光八面的金泉大廈已經物是人非,至于金泉公司也是今非昔比,少有的留守人士茍延殘喘維系困局,金泉的掌門人王剛則不知去向。 王剛賺錢:什么賺錢就做什么, 沒有什么道德不道德 “我喜歡錢,我愛賺錢,賺錢是一種天分。我覺得自己這一輩子要是不做生意的話,簡直虧死了。大家都是生意人,在這方面沒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對我來說,賺錢是一種天生的愛好!睙o論在何人面前,王剛從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欲望。 1978年,《大眾電影》剛出刊的時候,在西安的發行量很少。14歲的王剛找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加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零花錢,到郵局將雜志全部包攬。1毛6分錢一本的雜志,他1塊錢一本出售,很快脫銷,利潤率高達600%以上。 類似的事在王剛身上多不勝數。有人說這小子打小就掉進了錢眼里,不務正業;也有人說,這小子長大以后了不得,是個棟梁之才,說不定將來國家財政部長就是他。王剛對這些并不在意,他就是喜歡賺錢。 18歲那年,王剛當了兵。3年的服役期很快就滿了。復員后的王剛被分配到西安市煤氣公司,那可是個旱澇保收的好單位,在西安首屈一指,原因很簡單:資源壟斷,工作輕松,收入又高。直到現在,煤氣公司里那些與王剛共過事的人,沒有幾個人辭職出來的。王剛在這樣的環境里卻顯得極不自在,他說:“如果繼續這樣呆下去,我的一生就毀了! 1990年,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國內深化改革的跡象日漸明顯!霸俨蛔呔屯砹。”王剛咬咬牙,毅然辭去人人看好的肥差,把自己徹底推向了社會。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王剛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奮斗目標!笆裁促嶅X就做什么!币晃桓鮿偢闪硕嗄、曾在金泉錢幣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要職、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輕人對《商界名家》記者說,“倒賣服裝,搞副食品批發,開歌舞廳……更多的時候是靠小聰明與運氣,根本就沒有正經從事過企業的經營管理! 不過,王剛的“小聰明與運氣”的確幫了他不少的忙。1991年,王剛捕捉到一個商機。當時西北各省的燃氣灶生產企業寥寥可數,大多數燃氣灶都來自于南方,尤其以廣東居多。主要原因在于廣東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民營經濟活躍,燃氣灶生產企業多,產品豐富,價格便宜。王剛心想,如果在廣東辦一家企業,將生產出來的燃氣灶運往西北,憑著自己在西北的人脈資源,肯定能夠迅速打開市場。 王剛當機立斷,籌集資金,在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辦了一家燃氣灶貼牌生產企業。憑著精明的生意頭腦以及在煤氣公司學到的技術,王剛很快便占據了西北市場。據說在最興旺的時候,西北70%的燃氣灶都來自于王剛之手。 在廣東的5年,王剛完成了他的原始積累。不過,王剛并沒有在燃氣灶的路上繼續走下去,他很快就放棄了這一行業,原因是做同類產品的企業越來越多,利潤越攤越薄,沒多少錢可以賺了。 1995年從廣東回來以后,王剛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王剛的“錢癮”很快就發作了。1996年春節,王剛用20天時間,策劃了一個名為“芝麻開門”的尋寶行動。在西安市革命公園,王剛租了幾百平方米的地方,搭建了一個兒童樂園。樂園里有吃的,喝的,有滑梯有秋千,還有彩電冰箱VCD,以及許許多多五顏六色、花里胡哨的氣球。樂園建好后,王剛印制了15萬張傳單,聘請了一批年輕人,在西安乃至咸陽、寶雞等中小城市派發。傳單上寫明大年初二至初八,在西安市革命公園有一個“芝麻開門”尋寶行動,歡迎廣大家長朋友帶5歲以下的小朋友參加。至于尋什么寶,怎么尋寶,傳單上沒有說明。 究竟尋什么寶呢?原來,就是讓5歲以下的孩子們,花100元錢買門票,到樂園里又吃又喝。吃飽喝足之后,鈴聲一響,孩子們可以指什么拿什么。樂園外面隔著一個透明玻璃墻,是隔音的,家長們可以看,但無法把聲音傳遞過去。結果鈴聲一響,旋即出現這樣一個奇景:家長們聲嘶力竭、捶胸頓足,只恨自己不能鉆進樂園,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抱彩電,搬冰箱;可是孩子們呢,無一例外,全部涌向那些氣球以及幾塊錢的小玩具,抓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來,還一個勁兒地向大人們炫耀自己的“戰果”。有些家長們不甘心,讓孩子們往返三四回,門票花了三四百,滿心指望將彩電冰箱抬回家,可是最后到手的還是幾只氣球。大人們的貪欲與孩子們的天真在這里相映成趣。王剛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大賺其錢。初二至初八,短短七天時間,王剛收入幾十萬。 “亞洲錢王”:3年速成,泡沫輝煌 1996年秋天,在西安市有一個古文化節。為了給古文化節增添一些亮點,政府召集了十幾位古錢幣收藏家,同時舉辦了一個古錢幣展。有人想起了王剛,說這小子手里也有不少古錢幣,不如讓他一起來參展。王剛如約而至。 十幾個人參加的古錢幣展規模不大,又湮沒在古文化節的熱鬧氛圍里,更不顯眼。但王剛就是這樣一個人,善于抓住機會。人家都在那兒老老實實地布展參展,他卻搞出了一個中國歷代古錢幣冊,一共5000冊,上面貼的是歷朝歷代的古銅錢,都是真錢,當然也都不甚值錢。就是這樣成本只有幾十元的東西,標價450元一冊,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一搶而空。王剛一下子賺了200萬元。 精明的王剛立刻意識到這里面藏著一個巨大的商機,是一座尚未開發的大金礦。發現了金礦的王剛卻不聲張。古文化節一結束,他就發帖子將全國有名的十幾位古錢幣收藏家請到了西安,好吃好喝好招待,還在西安南城墻上給大家辦了一個古錢幣展。一切完了才告訴大家,自己想收錢,不是一枚兩枚地收,而是成千上萬地收。 盡管大家一頭霧水,但有一點他們還是明白的,那就是王剛擺的不是什么鴻門宴,王剛只不過是想利用他們的專長與資源,大量收購古錢而已,說不定也是一名“古幣發燒友”。于是,他們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很快便替王剛張羅起來。 王剛開始收錢了,8塊錢一公斤地收,整車整車地收,像收蘿卜白菜一樣。古錢幣一車一車地被拉到像大窖一樣的地下倉庫里。很快,采購回來的古錢幣便突破了500多噸,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據參觀過金泉倉庫的專家們估計,王剛收購的古錢幣,大約要占到當時中國已經發掘出來的古錢幣資源總量的70%以上。 這時,王剛才向業界“抖”出他的想法:“要想經營古錢幣,勢必先壟斷資源。古錢幣和普通商品不一樣,雖然不如文物一樣值錢,但卻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中國,比我有錢的人多如牛毛,我這點錢算不了什么。如果其他人都產生了如我一樣的想法,那么,即使他們在收購方面搶不過我,價錢也勢必會因為大家的哄搶而水漲船高,我為之付出的成本也會大幅提高,F在多好,不聲不響地就將錢收了進來,等到他們醒過來時,我的收購行動已經結束了。” 完成了資源的“壟斷”,王剛立即著手他的下一步計劃:物色錢幣人才,為我所用。后來擔任金泉錢幣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的陳林林就是他“獵取”的目標之一。 王剛與陳林林從相識到相知到共事,頗有一番傳奇色彩。原來,當初王剛從廣東回西安之后,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金銀幣生意。在這一行,上家與下家都是單線聯系,相互之間秘不示人,為的是怕別人撬行,搶生意。王剛做生意的時候,拿貨的上家就是陳林林的下家。他的上家從陳林林那里拿到貨,再轉手給王剛,價格就要漲一大截。為了直接聯系到上家的上家,以便拿到更便宜的貨,王剛費盡了心機。最后,他想了一個妙招。當他的那位上家再次從陳林林那兒拿到貨給他送到西安的時候,他就將這位上家安排在一家上等的賓館里,管吃管喝不算,連電話費也免了,全部由王剛買單。這位上家走后,他把電話賬單一打,將無關的電話一刨,剩下的就按照電話賬單上號碼挨個打過去問,果然找到了陳林林。 王剛第一次就從陳林林那里要了200萬的貨。陳林林給他送到西安。當時是星期六,銀行都關門了,也沒有辦法辦匯票。王剛對陳林林說:“要不我幫你打個條吧,星期一你憑條來,我給你錢!标惲至终f:“不用,我正好要到寶雞去3天,我從寶雞回來,你再給我錢也不遲!闭f完,陳林林把皮箱往地上一撂,就走了。當時金泉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王剛辦公的地方也是在酒店租的,如果他把房子一退,貨一拿,陳林林根本找不到他。可是,陳林林還是這樣毫不設防地將貨留下了。這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考驗。所幸的是王剛經受住了這一考驗。3天后,王剛親手將錢交給了陳林林。 不過,王剛買陳林林的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讓陳林林加盟公司。見到陳林林后,王剛談了邀請他加盟的想法,讓他負責整個公司的進貨。陳林林說:“要我加盟可以,但有一點我得問明白,就是你把公司的進貨任務交給我,全由我負責,幾千萬上億的資金由我調動,你就不怕我從中侵吞,中飽私囊?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我看我還是不來為好。” 王剛說:“這個不是問題,你第一次到西安給我送貨的時候,我沒有錢給你。你當初那么信任我,為什么現在我就不能信任你呢?” 陳林林說:“這不一樣。你當初給我條子我不要,是因為我知道,我就是拿上你打的條子,你想跑的話還是會跑,有條子沒條子都一樣;你如果不想跑,即使不打欠條,你也不會跑。還有,我當時一眼看你就不像壞人! 王剛說:“你當初看我不像壞人,我現在看你同樣不像壞人! 兩人相視一笑,擊掌成交。 公司的另外幾位骨干,王剛也是用類似的手法挖過來的。 積累了大量古代錢幣,網絡了大批錢幣人才的王剛,在業內聲名鵲起。1998年,上海吉尼斯總部授予他“古錢幣收藏之最”的證書,王剛也在短短3年時間內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亞洲錢王”。 就在王剛榮膺“亞洲錢王”美譽的1998年,西安金泉錢幣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了。 金泉公司成立之后,王剛組織員工們花大力氣對那些銹跡斑斑的古錢進行整理。梳理出每個古錢幣背后的故事后,對其進行分揀、清潔,或鑲嵌鏡框中,或封存在書冊里,或一枚枚串結起來,編制成各種工藝品。王剛這樣定位金泉的產品:是一種集歷史文化內涵和錢幣實物真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傳遞的是一種文化,具有極高的鑒賞及收藏價值。而生產這些產品的金泉公司的員工們,就是一個個“文化布道者”。既然文化切入點與商業賣點進行了巧妙地對接,因此,其物超所值就理所當然了。 比如,金泉推出的號稱能護財鎮宅的特色產品“青蚨劍”,選取宋、清等時期的古錢真品編制而成,分大、中、小三款,分別由250、180、150余枚古錢編制而成,宋代劍價格相應為998元/小劍、1860元/中劍、2600元/大劍。而用來編織“青蚨劍”的古幣品相通常都不好,單枚價值很低,總共成本僅200元左右。據稱,金泉開發的產品有書冊、賀卡、水晶、承制禮品等6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價錢從100多元到1萬多元不等。 金泉公司正式成立之初,辦公地點設在西安市安東街。七、八個人擠在一間幾十平方米的小辦公室。房間里沒有空調,沒有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如電腦、傳真等等。為了改善辦公環境,以無愧于“亞洲最大的專業錢幣文化開發公司”這一光榮稱號,王剛決定,投入巨資,在西安市和平路18號建一座金泉大廈! “金泉大廈的辦公環境不僅在西安市首屈一指,在全國也絕對是一流的!币晃辉诮鹑緭胃吖艿哪贻p人對《商界名家》記者說,“置身于金泉大廈辦公室,你會誤認為是在一座高貴典雅的劇院里:紅毯鋪就的走廊,檀木做成的門窗,雕梁畫棟,美不勝收。辦公室會客廳里,安放著一個恒溫玻璃水箱,紅的、藍的小金魚在水箱里悠閑地游著。普通員工們所在的大通間式辦公室里,锃亮嶄新的電腦整齊地擺放在桌面上,每個小區間用紅磚砌成的小墻壁隔開,平添了一種特殊風情!比绱撕廊A的辦公環境,是王剛引以自豪的資本之一。 除了文化布道及建造豪華辦公樓之外,金泉在“造勢”方面的最大手筆莫過于建連鎖博物館了。 王剛早在1997年前就建了一個小型博物館!拔覀兊男○^還接待過國家領導人呢,如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等!蓖鮿傉f。 1998年,王剛在北京建了西安之外的第一個博物館,標示著金泉正式走向全國。1999年,上!柏敻徽搲闭匍_之前,王剛購買了上海多倫路名人街名人故居“湯恩伯公館”,建立了上海金泉錢幣博物館。金泉在西安之外的第三個博物館落戶于廈門,廈門博物館主要針對閩臺地區錢幣從遠古到現在的交流情況而設立,坐落于鼓浪嶼原英國領事館。 如果不是后來資金鏈發生斷裂,王剛還準備在深圳、天津、武漢、蘭州等城市繼續建造博物館。他的想法是“讓博物館不僅僅傳述錢幣實物,而且要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廣為傳播! 泡沫破裂:金泉一瀉千里 一筆區區300余萬元的擔保貸款,一次意料之外的經濟官司,揭開了金泉公司繁榮表象掩蓋下的真實面目,還原了一個流星般曇花一現的“亞洲錢王”。 金泉錢幣公司在全盛時期,頭腦發熱,為一家沒有多少資質的公司作擔保。結果這家公司因經營不善,不到兩年即告倒閉,老板卷錢潛逃。銀行為追回那筆錢,只好一紙訴狀,將為那家公司作擔保的金泉錢幣公司告上了法庭。 “金泉被銀行告了!”消息一出,金泉便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一位泉友說:“金泉早在2004年8月25日就已經倒閉了,手續都辦了。金泉是替別的公司擔保,那家公司卷錢跑了。金泉錢幣沒有辦法,宣布倒閉,王剛躲了起來,幾個董事把錢一拿也走人了,剩下收購的錢幣抵押給政府了,真是虧了政府。” 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區區300萬元的訴訟資金,對號稱擁有12億總資產的金泉而言,簡直就是九牛一毛。認為是擔保貸款導致金泉公司面臨倒閉處境的說法,完全是夸大其辭,轉移視聽。 “事實上,導致金泉危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混亂的管理、單一的研發以及落后的營銷。”曾在金泉錢幣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要職、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輕人對《商界名家》記者說。 金泉喜歡模仿西方跨國公司的管理模式,卻又往往因為不結合中國國情,從而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去過金泉的人都知道,金泉公司設置了一間與眾不同的場所:發泄室。在這間小屋子里,可以抽煙,可以將自己的不快、不滿情緒用筆寫在墻壁上,可以涂鴉。王剛的本意是“為員工們創造一個釋放自己怨氣的地方”,以促進工作的開展?墒,他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個能夠用于歐美發達國家公司的方法,原樣照搬過來,往往是要吃苦頭的。發泄室發展到最后,成為員工們相互指責、謾罵、攻擊的地方,弄得員工們越泄越怨,不得已,只好將墻壁重新粉刷一遍之后,明確規定:發泄室改成抽煙室,僅供抽煙,不許貼“大字報”。 金泉公司注重外部形象的宣傳,卻不太關注自己員工的生存環境。據一名從金泉公司離職的人介紹,金泉公司從來沒有為員工們辦理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職工們沒有歸屬感,因此,離心力有余,凝聚力不足。據調查,在2003年王崇皓擔任總經理之前,金泉公司先后更換了六、七個總經理,幾乎一年一個。更為可怕的是,公司的部分中層干部,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金泉公司從安東街搬到和平路之后的銷售經理某某,曾公開對客戶說:“不要將錢打到公司賬號上來,我告訴你一個私人賬號,你直接打到我賬號上來!敝鞴芷髣澋哪衬衬,掌管著每年幾百萬的宣傳費用,工資收入除外,僅靠吃回扣這幾年就賺了20余萬。腐敗往往與墮落相伴相生。在金泉公司研發部門,有一個年輕女孩,進公司之前是個餐館服務員,初中文化水平,對古錢幣一竅不通。她能進研發部門,據說與某高層有著“非常密切的私人關系”。這些市井傳言在西安市鬧得沸沸揚揚,難辨真假,但卻招招見血,對金泉公司形象的打擊非常沉重。 金泉公司發跡于書冊。《中國歷代錢幣冊》、《宋代錢幣冊》、《錢幣與書法》、《中華龍脈》、《中國節趣》等書冊為金泉在國內贏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許是因為書冊的確是經營古錢幣的最好模式,所以金泉后來發展壯大之后依然迷戀于書冊模式?墒牵M者卻不買賬了。那些金泉公司相對穩定的客戶不滿地說,第一次是書冊我非常喜歡,覺得形式新穎,好看,有收藏價值;第二次仍然是書冊我礙于業務員的情面,勉強掏錢買下;第三次當我看見擺在我面前的產品仍是以書冊的形式表現出來,我再也不想買了,難道金泉公司除了以書冊形式表現古錢幣之外,就沒有別的招數了嗎? 為了最有效地推廣金泉產品,王剛在全國各地興建博物館。這些面向觀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在樹立企業形象方面所產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盧山冰認為,讓消費者從認識到認知到認同最后心甘情愿地掏錢購買,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王剛最初的想法與創意是好的,可是過于簡單,對復雜性估計不足,導致了最后的失敗。 實事上,從2002年開始,金泉公司就已經顯露出了衰敗的跡象,這可以從公司對股東們派發股息一事上窺見端倪。在公司發展的鼎盛時期,王剛曾將資金委托給西安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其向社會融資,并向股民們信誓旦旦地保證每年高息派發紅利。基于對西安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的信任和對早期金泉公司發展情況的看好,不少市民都幾千上萬、或多或少地買了金泉公司的股票。王剛就是靠著這些股民們的錢維持著公司的運轉。到了2002年第一次派發股息之前,金泉公司的資金就已經比較緊張?蔀榱私o股民們一個交待,王剛不得不硬著頭皮說:“股民朋友,我們寧可暫停員工們的工資獎金,也要給你們派發股息。每股5分錢的紅利,一分不少! 每股5分錢的利?!股民們盡管難以相信號稱“亞洲錢王”的王剛出手如此小氣,但事實如此,有總比沒有的好。于是,他們在派發當天全都趕到了金泉公司。股東大會安排在金泉公司地下室召開,里面有一道暗門,王剛已經派人悄悄地將鎖打開。因為他知道,一旦感覺到吃了虧受了騙的股民們動起怒來,說不準會群起而揍他,他還是留一條退路的好。所幸那天股民們沒有騷亂,王剛僥幸逃過一劫。 可是,轉眼又到了第二年,資金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的王剛,這次想了一個妙招。他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在當地報紙上登了一個豆腐塊大小的廣告,上面聲明:金泉公司將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西安市城郊某度假村,為公司的股東們派發紅利,每股5分錢。那些中小股民掐指一算:到城郊沒有公交車,“打的”過去,所得紅利還不夠付車費的;而且一去一來最少得一天時間。算了!不要股息了!事后業內人士笑談:“亞洲錢王”王剛,其實是一個慣于與爹爹婆婆(中小股東大多數是老年人)們捉迷藏的人。 “亞洲錢王”泡沫破裂之后,“錢王”王剛捉迷藏的對象除了股東們,又增加了法院、工商與銀行。這一次他是否還會有如往昔的運氣,就很懸了。 對一個“冰點財富”淘金者的檢討 本刊評論員/大河 號稱“亞洲錢王”的西安金泉古錢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現已“去向不明”,能夠“明了”的是他將一個鮮活的“冰點財富”淘金者的案例留給了我們。 不能簡單以成敗論英雄,王剛和他的古錢幣公司不少營銷理念、經驗還是值得后來的“冰點財富”淘金者借鑒的。王剛的金泉錢幣,是一家主營中國歷代古錢幣、金銀紀念幣、世界貨幣及相關文化產業的民營公司,成立的時間是上個世紀的1998年。當時,“金泉錢幣”成了中國有史以來錢幣行業第一個注冊商標——從報道披露的這些情況不難看出,王剛搶得先機,是在文化產業中爆冷門。據報道,而后僅數年時間,公司的總資產便由1998年的1.095億元發展到鼎盛時期的12億元,這也足以表明王剛對古錢幣這一“冰點財富”所具備的商業眼光與項目運作的現實能力確實過人。 王剛的創業史有著相當厚重的投機色彩,因為這一點,投機不能不成為解讀他在金泉操作成敗的重要考量。其實,逐利式投機是商人的天性,也是商人的本分,以商業倫理論是無可厚非的。王剛的問題是他在投機上的自負與對投機的過度依賴——如果單談立項、項目啟動、營銷,適度投機或許可加速成功,但一旦項目操作轉為企業經營、管理,項目包裝轉為產品市場攻略,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現實要求于王剛和他的金泉團隊都是真頂真、硬碰硬的挑戰。王剛畢竟只是一個文化投機商人,沒有經歷徹底的市場洗禮與鍛煉,金泉的速成反而讓他失去了團隊成長的時間和從容操盤的空間。以一個幼稚型團隊去經營一個總資產12億元的上規模企業,王剛們肯定力不從心,接下來的表現他指望以投機解套自救——把寶全押在上市的希望上!而這方面所牽涉的方方面面同樣是非王剛完全可控,于是金泉敗局就成了必然的了。 “亞洲錢王”王剛的成敗確實能給“冰點財富”的淘金者諸多啟示。由于是財富“冰點”,市場進入的門檻低,市場可作為的潛在空間大,有膽識的先行者成功的幾率看上去也大;也正是由于是“冰點”,市場培育期長,產業積累的經驗少,相應的專業經營人才缺乏,市場未知的風險也大。因此,淘金“冰點財富”,除了拼膽識,同樣拼耐力與實力。于爆冷門的先行者,理應風險評估與機遇評估并重,投機、激情與理性、建設性兼顧,合理地設計、把握企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給團隊與企業留足必要的成長空間,否則,就如王剛和他的金泉公司,速成的另一面便是速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