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軍
若想利用春節的人際溝通機會,目標客戶的溝通行為細節必須在作戰者頭腦中清晰地出現。他們都會出現在哪些你意料之中和之外的地方?他們的行為目的,他們的真實心理狀態,他們真正的喜好、無動于衷和厭惡——
一些調查數據,加上你的細心觀察和體味,會幫你進入一個國人春節溝通的微觀世界,梳理一下你的思考和想象線索,以便對其進行“貼心”服務。
餐館中、手機旁、網上的社區內、采買禮物的商超內……人們聚集于此,為了他們的溝通和慶賀。對于企業而言,這些聚人氣的地方最起碼滿足了品牌營銷者對受眾集中程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成為品牌營銷者的好平臺。據統計,去年各網絡社區在春節期間的廣告規模達到30億元,主打的產品和品牌集中在所定年輕消費者的范圍之內。這個目標消費群中相當一部分人屬于新城市移民。
但如果想象力到此為止,廣告主也只能是實現了自己對觸達率的要求。不了解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和心理,充其量是對調查數據和觀察信息的粗略解讀。
一些經營者在嘗試針對國人“溝通意愿強,但社交參與能力不高”特征做文章。這種中國人“欲說還羞”的特點需要企業體味照顧。
一些依靠口碑相傳的特色餐館,其特色不在于菜品而是啟動人們參與熱情的服務。
不久前在北京CBD地區,一家效仿歐洲樣本的“情侶”超市開張,有溝通交流意愿的單身者可以拿起固定顏色——紅色的購物籃來表示自己的想法,等待或主動與另一個提著紅色籃子的異性搭訕。這家特色超市打的就是“溝通平臺”牌。為了克服消費者的“欲說還羞”障礙,他們推出了促銷計劃:凡是拿著紅色籃子的購物者可以享受打折服務。但這個招數似乎遇到了另一個消費者的行為特征障礙:人們為了享受打折服務,紛紛拿起了紅色的籃子。有交流意愿者被淹沒在其中。
網絡社區在春節期間也該有所作為。以往打“溝通牌”的案例,“綠盟”是可以推崇的。這個網絡社區概念的組織,聚集了一大群單身男女,他們在網絡上建立聯系,加入組織,每周在線下組織各種登山、唱歌、打牌等活動,遇到知音后便雙雙退出“綠盟”。作為聚集人氣的網絡社區,在這個長假不妨跳出來發出號召、舉辦活動,或者只是提供一個主題交流平臺,也是一個彰顯自己對用戶貼心服務的機會。
短信拜年是擁有了這個溝通平臺的消費者一種犯懶的溝通行為。人們樂此不疲,運營商那里傳出的信息是,過年期間的短信數量是平時業務流量的8倍,尤其是大年夜19點開始,短信流量達到峰值。人們的手機終端被拜年短信撐爆,不得不一次次刪除、再刪除。接收者喜歡這些短信嗎?當一個人接到一條似曾相識的拜年短信,他受到的觸動有限(別的朋友也發給過他)。現在短信便利的群發功能使接到短信者可以從發送者那里得到的信息量就只是:我的名字還在對方的通訊錄上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短信廣告(促銷的、新產品告知的、單純拜年的……)應該在什么時間發?要不要湊這個拜年熱鬧?湊熱鬧的這則短信可能還沒有被仔細閱讀,便被刪除了——在短信流量峰值到來之前才可能有效。
國人溝通特征調查
據零點中國居民溝通指數2005年度調查,中國人仍然局限于“親緣社交”,對陌生人為主體的“外圈”增量價值利用與開拓較小;溝通工具的多樣性給中國人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帶來了極大便利。
發現一:溝通意愿強,但社交參與能力不高
中國人的“溝通意識” 較強,有著很濃厚的“交往興趣”,主觀上對溝通和交流活動表現出較為積極開放的態度,對溝通在關系保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參與社會活動并融入社會和形成事業資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著較高認同度;相比之下,中國人的溝通活動能力就弱得多,“溝通活動”尚未達到及格水平。
發現二:國人交際方式有限,飯桌社交仍是主流
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居民平均每人參加的社交活動僅有1種;并且社交活動的參與度較低。從具體的活動方式來看,中國居民最為普及的三種社交活動是聚餐、體育運動和卡拉OK。在注重飲食文化的中國,“飯桌社交”仍是中國百姓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
發現三:“社交半徑”較短,親緣社交難以突破
中國居民的社交半徑并不大,中國人社交圈的廣度相對有限,社交圈的大小和由親緣關系決定的親戚圈大小并沒有明顯的區別。社會資本的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人際網絡的結構和他在這個結構中活動的行為直接關系到他的社會資本的強弱。與“陌生人社交”不同的是,中國人的人際交往表現出明顯的“熟人社交”的特點,既在自己熟悉的人際網絡中交流和溝通相對頻繁,而在陌生的一般層次的交往場合,人際溝通和人際開拓的能力相對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