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經:海航董事長陳峰 志于道游于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14:17 《新財經》 | |||||||||
對陳峰來說,作為海航的董事長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已成為“藝”,都只是扮演角色而已;無論是“做大官”還是“做大事”,都已成為過眼浮云。修心、為社會做點事情是他最看重的事 文/羅威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最近好事連連。9月初獲得了2005首屆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10月中旬又請來索羅斯為海航融資助陣;如無意外,估計今年年底,他的名銜將變成“大新華航空集團董事長”。 陳峰做事低調,不愿太多解釋和表白自己。所以,很難把其他媒體對他零散的報道完好地結合到一個人身上。例如,由于海航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活躍,且第一筆大投資來自于國際資本炒家索羅斯,所以,大多數媒體認為陳峰一定是個“資本運作高手”,但他本人一直堅決否認;陳峰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弟子,每天習寫蠅頭小楷《靜夜隨筆》,按常理推測,性格應該包容和藹,但其對待下屬非常嚴格,發火時“急風暴雨”、“雷霆萬鈞”。在中央電視臺做“對話”欄目時,他說他只是在“扮演角色”,在“游戲人生”。 ——陳峰其人,究竟如何? 筆者在海口見到了陳峰。陳峰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爽朗坦率,人還未到,笑聲先至。陳峰善于交談,說起話來娓娓道來,擁有出色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主導意識極強。值得一提的是,跟陳峰面對面交談的人常會注意到,陳峰在談到關鍵問題時眼中突然會目光逼人,不怒自威,爾后哈哈一笑,煙消云散。 想要“干大事” 陳峰在八九歲時就立志要干“大事兒”。由于父親參加過抗日戰爭,所以,陳峰兒時的志向是“當將軍”。陳峰的父親為人忠厚、脾氣寬容,話不多,他給了陳峰一個建議:“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陳峰說,這句話成為他一生的思想準則,盡管他對“做大事”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變化。而陳峰當醫生的母親是一個脾氣倔強、極其要強的人,在陳峰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她會在周日的早晨把子女三人叫到面前站好,讓他們依次回答“長大以后想干什么”這個問題。陳峰自己也承認,伴著年齡的增長,他對父親的景仰不斷增加,但他更多地繼承了母親的性格要素——熱情,待人豪爽,極其要強,但是脾氣急,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陳峰1953年生于北京,小學畢業后趕上“文化大革命”,在家待了兩年,15歲到四川民航的軍隊序列(當時民航是空軍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兵。那時,陳峰的自律性已經超出了大部分的同齡人:整整六年,他利用早操結束到早飯開始的半小時時間,讀完了《中國哲學史》、《中國古代思想》、《歐洲哲學史》、《中國歷史》等著作;再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系統地學習初、高中課程,即使是周日也從未停歇過。21歲,陳峰回到北京,在民航總局援外司當援外助理員。回到北京的陳峰每周到北京圖書館借四本書閱讀,包括馬恩原著,民航知識、企業管理等。“實際上,那時我對未來想干什么并不明確。”陳峰說,“我只是對知識有一種強烈的渴求,覺得遲早有一天能用上,我得準備著。”“民航學校的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我都非常熟悉,以至于哪本書在什么位置都一清二楚。”1977年,改革開放還沒開始之前,24歲的陳峰開始到夜校學習英語。 陳峰的努力終于迎來了際遇。五年后,中國與德國簽署了一個技術合作協議,民航系統有十一個名額可以公費到西德的漢莎航空運輸管理學院學習。通過了幾輪的考試篩選,在幾萬人中,陳峰成為了這十一分之一,而另外的十個人,全部是外語專業畢業的。陳峰對自己的毅力非常滿意,他說:“我要么不做,想好要做,必定一日不斷。” 第一件“大事” 從德國回來后,陳峰先后當過民航統計處的代處長、空中交通管制局計劃處處長,外事處處長。但是陳峰并沒有平步青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相反,他覺得郁悶和壓抑。陳峰說:“那時我遵循著父親那句話: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我對官、對利看得都很淡,我只想做事,成就一番事業!可是我總是找不到這個舞臺,再加上不懂人情世故,常常挨批評。當時的感覺真是‘壯志未酬’!” 就在這個時候,陳峰的第一次人生轉折開始了——空中交通管制局撤銷了,局里的人開始自謀生路。在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面前,陳峰受當時的青年改革派影響(或者說,他就是其中一員),選擇到王岐山(現北京市市長)所領導的中國農業信托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農信”)工作,脫離了民航業。 中農信有一個負責世界銀行農村項目貸款的辦公室,陳峰出任辦公室主任。當時,中國農村改革處于“包產到戶”階段,由中農信設計了中國農村第二步改革方案:“大公司、小農戶、大市場”,把農村合作化用市場方式運作。中農信設了8個農村改革試驗區,陳峰負責管理試驗區,并爭取世界銀行的貸款。陳峰說:“我們在河北省成立了一個公司,引進美國種雞,讓1000個農戶養雞,每戶飼養1萬只,中農信為他們到農村信用社進行貸款擔保。我們給農戶提供飼養技術、防疫、建造雞舍,56天后,雞長成兩斤半的大雞,公司再收回來統一加工,運到京津滬地區去賣。這樣,一只雞能凈賺1塊錢,1戶養1萬只雞,56天就能培養出一個萬元戶。我們的目的是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由國家信托擔保,生產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再由大公司統一加工銷售,這樣就把農戶帶到了大市場的鏈條中來。”中農信的這個項目得到了世界銀行的高度認同,世界銀行評價說:“這個改革可以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法國的工業革命相比。它會很快推動中國農村的現代化進程。”世界銀行給了中農信3億美元的支持。由此,陳峰參與了他的第一次大手筆資金運作。 盡管這次改革實驗因歷史原因而流產,但是這段經歷給了陳峰一個大視野:其一,他開始了解了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國的農村狀況;其二,他有了大企業運作方式的知識和經驗。 組建海航,說服量子基金 1989年中農信并入國家計委,原中農信主要領導調離。是去是留?此時的陳峰又再一次面臨抉擇。1990年,海南在建省后遭遇第一次經濟泡沫破滅后非常蕭條,極度缺錢。劉劍峰時任海南省省長,感覺應該引進一批人才振興海南。他聽說了中農信的事情,于是從中農信“挖”來幾員大將,其中包括王剛(曾任中農信副總裁、海南中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當省長金融助理;陳峰當省長航空助理。 為解決海南島內日益緊張的交通運輸瓶頸問題,劉劍峰找陳峰談話,要他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陳峰對劉劍峰“抱怨”說:“我是丐幫幫主啊,又沒人,又沒錢,哪能搞航空公司?”劉劍峰則笑言:“你不是善于搞改革嗎?你可以改革啊。”——實際上,如果沒有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建立了股票市場,陳峰的“改革”還不知要推遲多久。1992年,陳峰抓住股份制試點改革的機會,發行法人股和個人股共2.5億元人民幣,擁有了第一筆資金。陳峰以此2.5億元為信用擔保,又向銀行貸款6億元,以融資租賃的方式引進兩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為擔保,再向美引進兩架飛機。1993年5月2日,海航開始正式運營了。 但這些資金還遠遠不夠。當時有人對陳峰說,你可以到美國發股票啊。正得益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陳峰對此非常感興趣。陳峰說:“當時我們年輕,頭腦也簡單,我和副董事長王健夾著皮包就去了。”1994年,陳峰和王健來到華爾街,開始四處游說。陳峰的英語不錯,他發現美國人愿意聽故事,而這,正是他特別擅長的。于是陳峰開始搞推介會,講海航發展的故事,但他在華爾街最初的日子一無所獲,沒人對他的故事感興趣,直至索羅斯量子基金負責投資的經理聽到他的故事。 陳峰的故事是這樣開頭的:“Ladies and gentlemen,I want to tell you a story of an airline company. How can I grow up my company with just one million dollars……(女士們先生們,我想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想告訴你們我是如何用一百萬美元把這個航空公司發展起來的……)”量子基金這位投資經理對海航的傳奇很感興趣,決定投資海航。可是這位投資經理問陳峰:“你們公司的地點在哪里?” 陳峰說:“我找地圖一看,壞了,地圖上連個名字都沒有,我想這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說你看見越南沒有,就是打得你美國落花流水那個越南?你知道你們為什么輸嗎?因為歷來都是穿鞋的打不過光腳的。它邊上那個島就是我們的。”大家哄堂大笑。 光憑故事肯定是吸引不了量子基金的。實際上,陳峰十進華爾街,回答了數百個專業問題,聘請了美國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美國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和華爾街專門做航空企業上市的評估公司SH&E。這三個頂尖的公司讓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拿出2500萬美金投資海航——當時國家批準引進外資才三個多月。 要讓海航脫胎換骨 陳峰自己把海航的發展總結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2年開始籌備,第二階段是籌集外資股,第三階段是增發,第四階段是兼并,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 陳峰說:“未來5~7年,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中華民族的世界級品牌。這有三個標志,一是機隊規模,我們逐漸接近;二是旅客認同,現在國內已比較認同;第三是中華民族的世界級品牌,這就要進行一系列脫胎換骨。目前我們正在組建中國新華航空集團,這是中國航空界一次重大的私募,為我們未來機隊規模達到200架奠定了基礎。” 陳峰認為,報表上的數據不能說明真正的問題。陳峰說:“實際上,航空公司的利潤很薄,掙錢就掙在成本控制上。比如說,一架飛機一天是10萬塊錢成本,飛10個小時,一小時是1萬塊。飛12個小時,1小時就是8000塊;飛16小時,1小時就是6000塊。海航的1架飛機利用率在國內高出行業平均水平2個小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海航的運行管理體系是‘大運行’系統,飛機全部是整體循環,而這種結構在中國民航只有我們一家。中國民航實行分公司制度,化整為零了,利用效率很低。第二,海航的控制系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領先中國其他航空公司3~5年。飛機遇到雷雨,延誤了半個小時,后一段過站本來用1個小時,但是這套系統可使它用30分鐘過完,整個公司處于高效運行。而‘安全、正點、服務’是航空公司運行品質的重要評價指標。” 陳峰并不擔心來自三大航空公司壟斷和競爭的威脅。“有人說,三大航空公司可以收購海航,我說這完全不可能。第一,他們沒有這么好的胃口和能力。我個頭太大。第二,目前我們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比較先進。第三,我們的企業文化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在市場份額上,我們現在每年以2%~3%的速度縮短與三大集團的距離。” 志于道,游于藝 《論語·述而篇》載,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意思是說,一個人應該立志于修為世間的“大道”,對于用以謀生的技能或工作要能夠跳離出來,然后游刃有余。 《海航員工守則》當中有一段話或許可以詮釋這句話:“海航是我們這些人的舞臺。我們中有人是主角,有人是配角,有人是第二場的主角。我們今天能在這個舞臺上演這出戲,我們大家就應該珍惜這個舞臺……大家要有這點雄心,為社會做點事。人到社會來,為人一世,應該有點社會功德。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事,給你的妻子和你的子孫做點事,為自己做點事,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留下遺憾。”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海航便大力進駐中西部地區,先是在2000年8月重組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7月,由海航及其控股的長安航空共同出資重組山西航空公司,2004年8月又在新疆成立分公司。目前,長安航空已經組建了中國最大的支線機隊。實際上,中國西部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盡管“西部大開發”給這些地區很多優惠政策,但是在航空政策上反倒相對苛刻。比如,西部地區修建了很多機場,卻沒有飛機。為什呢?因為支線飛機的進口,審批難,關稅比干線還要高17%。所以,海航進駐中西部地區后,效益并不理想。對此,陳峰說:“海航寧愿損失一點利益,也要支持西部開發,要兼顧天下之大利,真正為落后地區做點事。另外從長期看,一定會給海航帶來效益。” 2004年7月起,海航出資500萬元支持全國防盲指導組發起的“青藏高原光明行”活動,海航的贊助,可以使全國防盲指導組從2004~2013年的十年間,指派眼科專家對西藏失明的白內障患者無償進行復明手術。 對陳峰來說,立志于“大道”并不是一蹴而就。在陳峰四十二三歲的時候,海航已經初具規模,處于高速成長和擴張期。這個時候,快速擴張帶來的資金問題、經營問題和管理問題一起向陳峰逼來。陳峰的危機感和焦慮感遠遠超過了成就感。尤其是管理問題,他發現,光靠物質手段、僅用剛性的管理制度是解決不了“人心所向”這個問題的。于是,他開始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淵源。他發現,人生的“大道”,如何“做人、做事”都已蘊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此,他特意拜見國學大師南懷瑾并成為他的弟子。 “志于道,游于藝”,可能是總結陳峰目前狀態的最準確的表述。對陳峰來說,作為海航的董事長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已成為“藝”,都只是扮演角色而已。但是,前提是要扮演好這個角色。例如,當陳峰知道筆者要對他進行采訪和拍照,他特地身著深色西裝,打了領帶。筆者問他:“你對屬下要求嚴格,發火時‘雷霆萬鈞’,你是真的動怒還是說只是‘扮演角色’?”陳峰回答:“最早的時候是真生氣,因為我脾氣急。現在早就不是了。《大學》中有句話叫‘知止而后定’,在別人眼中很嚴重、危難的事情已經不能影響我的心態,在‘心止’和‘心定’上,我能達到的境界可能會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所以,你說我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我的各種行為,都只是一種方法而已。” 陳峰對中國國學的修習以及自身的修為可以從《精進人生》這本書中窺見一斑。這本書是根據他對海航干部培訓的講話整理成的。若現在問陳峰對“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如何理解,他會哈哈一笑,說對于他自己而言,無論是“做大官”還是“做大事”,都已成為過眼浮云。修心、為社會做點事情是他最看重的事。 他人眼中的陳峰 陳峰善辯,他的閑言碎語是形式上的不自覺。然而層層疊疊的矛盾沖突就在這不自覺中峰回路轉,潤物無聲。48歲的陳峰已是發質稀疏兩鬢斑白,他歲月里程表的計程怕是已經完全超載。人前,你永遠可以看到一個大合大開的他談笑風生,氣韻生動。人后,想象他的休養生息,身心的煎熬迎刃而解無數塵世間的難題。 ——《財經時報》 帶著微笑和城府,出現在央視舞臺的陳峰,一開場就低調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個三流導演,職責是給別人搭建舞臺。而且,他謙遜地告誡聽眾不要只看成功者的光環,否則“成功者的故事,你永遠也學不會”。搭臺說不無道理,光環說固然語重心長,但一不留神,還是從“弟兄們”等江湖言語中露出些許“侃爺”相。 ——《中國經營報》 他對我們非常嚴格,在他面前我會緊張。但是海航是中國航空公司中最有活力的,這是我來海航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很難想象如果離開他,海航將會怎樣? ——一位在職海航員工 我們培訓口與董事長的接觸是非常密切的,我對他非常了解。海航的創業過程艱辛、曲折,而現在外界看到的是董事長總是用很輕松的、很詼諧的口吻把這些事情一筆帶過。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像他所講的那么輕松、順利。所以,我覺得他是真的達到了一種境界。為什么很多人愿意執著地追隨他,我想首要的原因是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每批新員工入職,董事長要做一兩個小時的培訓;每年對全體干部進行一個輪次的培訓,并要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對所有重組企業,董事長會對全體員工、中層干部和領導分別培訓;現在海航的中層干部大約一千人,分月、分季度、分年要遞交學習心得,董事長都要親自批閱。我今年一連十二個周末沒有休息過,干什么呢?就是陪著董事長進行培訓。這么大一個海航,別的工作不說,單說企業文化培訓這一塊,董事長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這樣做,我覺得用“艱苦卓絕”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他就是一個要不斷提升自己智慧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還得斷續吃苦。 ——海航集團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秦傳松 他是一位值得追隨的,有血有肉的一個兄長。我跟他在一起十五年了,遠的和近的我都看過,都體會過。他確確實實是一個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發展眼光、有能力的企業家。我覺得現在一些媒體有點偏激:沒有作品時,大家腦袋都是一片空白;當有一個作品出現時,好像誰都比這個作品的作者更高明。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公平。 ——海航集團董事 陳文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