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我吃饅頭,不知道我肚子里在挨餓”
采 訪/本刊記者 劉 濤
1969年的魯冠球,是個窮極思變集資4000元帶著6個農民搞鐵匠鋪的大膽年輕人;1991年的魯冠球,是《Newsweek》封面上雄心勃勃充滿自信的中國鄉鎮企業家代表;2005年的魯
冠球,是杭州郊外帶著一口蕭山鄉音睿智練達的老者。
從杭州機場去往蕭山的路上,一個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帶著幾分欽佩并且準確地告訴我們:萬向集團的“掌門人”魯冠球在今年中國百富榜上位列第七,個人財富80億元人民幣。自從1999年胡潤第一次推出“中國富豪榜”以來,他是在前十名中位子坐得最穩的人物。
《中國企業家》:近年來萬向在資本層面有很多運作,但您卻越來越低調。
魯冠球:少講好,做企業風險多。今天好不等于明天好。好了,我們是應該的。不好了,就滿城風雨。所以要悄悄地干。我們和國際上的大企業差距太大了。國內的文化是講點情意,講點面子,國際競爭不講這套,但我們和他們不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困難多大。
《中國企業家》:萬向做投資的大思路是什么?
魯冠球:我們不是為了投資而投資,而是為了發展壯大自己,是要把資源優化配置好,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決不是今天突然要擴大,就去做一個項目,是不斷地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律在運營。所以,我們的每一步對企業的發展都是決定性的。
比如在農業投資上,我們失敗過。我們總結是自己沒有把握好。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們開始以聯合、兼并、收購的方式進行投資,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通過資本運作,把農業產業做大。在總體方針定下的前提之下,就由年輕人去運作,我是缺乏這方面的細胞的。
《中國企業家》:農業是否會成為萬向的第二主業?對農業的投資主要是出于您的“農”字情結,要幫助農民致富,還是更多的是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出發?
魯冠球:農業不是第二主業,我們還會有第三、第四個系列,農業、工業、資源都可以做,會有十個集團,要一個一個做好。但是要逐步發展下去,關鍵看你有沒有實力去運作。
我本人就是農民,要“致富思源”。現在國家的政策是工業反哺農業,農業的根本出路就是機械化大生產,要靠科技和政策,還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我們看到農民不富起來,會危害到工業本身,它們是相關聯的。這是大前提。不要以為民營企業就是為了賺錢,都是自私的。什么都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是先進分子也不是一輩子都先進。我們富了,為什么還要干?就是要為社會做貢獻,說明我們的思想也在升華。
《中國企業家》:我們在很多項目上和德隆系、格林柯爾系有過交手,您怎么看這些年來這些資本“豪強”的一些起伏?
魯冠球:做企業千萬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步。事實很殘酷,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了,他就是英雄,失敗了,那當然是狗熊了。一個人一個企業要成功,是建立在多少人失敗的基礎之上。所以,失敗的不一定都是錯,成功的并不一定都對。
那什么叫成功呢?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成功。今天你說我好,明天我一個大的失誤,就前功盡棄了。企業就是看阿拉伯數字。你能生存下來,穩固向前就是好。不管你做多少壞事,別人沒抓住你,也是好。
《中國企業家》:這些年萬向為什么沒有進入房地產、汽車等一些熱門的投資領域?
魯冠球:我天天晚上做夢都在做汽車,但總覺得自己實力不夠。萬向搞汽車要有三個條件:一是一定要有技術靠山,二是企業要有資本,等我們有1000億時,拿100億去做,失敗了也不影響企業。現在去搞,失敗了,飯都沒得吃;三是在國家允許,符合產業政策的條件下。
我沒有必要去硬碰,沒有必要去冒更大的風險。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不行了,我什么風險都會去冒!
《中國企業家》:萬向會有那么一天嗎?
魯冠球:難講。現在我不能講我成功,也不能說我失敗。要隨著變化而變。天災人禍也是風險,比如地震。競爭激烈也是風險,投資決策錯了也是風險。有的投資大,控制不了的時候也會有風險。一個企業的成功要靠很多方面,而只要一件事做錯就會失敗了。困難天天有。你只看到我吃饅頭,不知道我肚子里在挨餓。
《中國企業家》:您現在60歲了,您現在精力最關注的是哪些?
魯冠球:一是分析哪些產業可以進入,二是哪個人可以用,三是哪里有資源我們可以用。
《中國企業家》:萬向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目標是什么,有沒有想過做到全球最大?
魯冠球:全球最大,不能這么吹。規劃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我們的目標是一定要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但要做到多大,要看市場的變化。如果它變了,你不變,那你會倒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