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于全興:用鏡頭記錄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使者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4:03 新世紀周刊

  本刊記者/旺達

  自5月8日母親節起,一個名為《母親——中國幸福工程西部紀實》的攝影展在天津圖書大廈就揭開了帷幕。照片上那些來自貧困山區母親們滄桑的面容和堅韌的眼神始終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在于全興按動快門的一剎那,照片上的女人和孩子就注定要用一種永恒的姿勢注視著面前的世界——黑紅的臉膛,潰爛的嘴角,破爛不堪的衣裳。或是站在四處露風的茅屋前,或是迎風守望著貧瘠的山梁,生活的艱辛勞碌讓她們過早衰老。盡管眉頭帶著哀傷,可是在這些母親眼里流露出的卻是那么強烈的生存渴望。

  中國大西北的很多地方還在經歷著貧窮,因為自然條件差等多方面原因,那里的資源匱乏,消息閉塞,住在大山里的人們無從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當都市女性在為遏制眼角生出新的魚尾紋費盡心思的時候,照片上母親們渴求的只是她們從事勞動所必須的一點生產資料。在貧窮面前,再沒有比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了,母親們所擔當起的是一個貧困家庭的生存。

  攝影展的當天,許多人流下眼淚。人們將“幸福工程”的志愿者于全興團團圍住,向他詢問西部貧困的種種,關注“幸福工程”的過去和將來,咨詢與幫助“貧困母親”有關的所有細節。迎著照片上那些他所熟悉的“母親”們堅定的目光,于全興的內心倍感欣慰。

  闖入采訪的捐款者

  得知于全興要在第二天動身到貴州去“回訪”的消息,記者立即登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因為他這一去,又不知多少天以后才能回來。

  乘坐的出租車在擁堵的城市里磨蹭了將近一個小時后,記者才在5月24日下午五點鐘,趕到了于全興任教的天津師范大學門口。車剛停穩,一個戴眼鏡,背著攝影包的中年人就從不遠的地方招手過來。

  “出租車打了多少錢?”見面后,他的第一句話是說給司機的,擔心出租車會繞路。初次見面的人每天都有,但初次見面卻像老朋友一樣聊天的人卻不多。跟人們印象中的天津人不太一樣的是,于全興說起話來語速沒那么快,天津味兒也不是很足。

  我們在師范大學的校園里穿行,去參觀大學里的攝影展。剛進到大廳里坐下,耳邊就傳來有些猶豫的一句話:“您????是于老師嗎?”在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后,這位女士顯得有些激動,“我也是師大的老師,特意來找您的。”

  原來,這位姓邸的女老師在看了貧困母親的展覽以后,希望幫助一個叫李蘭芬的母親。李蘭芬的照片就掛在不遠處的墻壁上,她摟著瘦弱的女兒,拖著被燙傷的雙腿,無助地望著鏡頭。照片是2001年11月于全興第二次來到云南的時候拍攝的。于老師介紹,今年從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里聽說,由于沒錢治病,李蘭芬雙腿的肌肉已經開始萎縮。

  意外闖入采訪的邸老師說,不知道為什么,當她第一次見到李蘭芬的照片時,她眼睛里流露出的一絲哀傷,還有那兩條病腿一下子就觸痛了自己的心。邸老師和她愛人都是大學老師,收入不是很高,她們商量以后決定幫助李蘭芬的孩子上學。

  “我老公是從四川大山里走出來的,他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學生,結婚前我去他家的時候,第一次對貧窮有了認識。那兒的人世世代代都在為吃飯發愁,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幾百塊錢。即使這樣,在我們離開的時候,鄉親們堅持給我們一點錢,一塊、五毛、兩毛,因為我愛人是他家鄉唯一的大學生,老鄉們感到很驕傲。”

  說到這里,邸老師的眼角濕潤起來。也許在她看來,能夠幫助李蘭芬,也是對四川那個山村里的鄉親的一種回報。

  當邸老師離開的時候,于全興望著她的背影說:“在展覽的過程當中,我也說不清接受了多少像邸老師這樣人的委托了。還有不少人通過‘幸福工程’組委會在為母親捐款,我們全都一分不少地送到貧困母親的手里。”

  理解母親

  自從2001年1月接受委托開始拍攝“貧困母親”以來,在近五年的時間里,于全興一共拍攝了301位母親。這些年為了拍照,他吃了許多苦,但他并不在意。用他的話說:“再苦也比不過那些生活在貧窮當中的母親和孩子”。同樣是在貧苦當中度過青少年時代的于全興對此深有體會。

  在于全興16歲那年,父親過世了,母親獨自拉扯六個孩子。按照當時工廠的規定,他們家中的兩個孩子可以頂替父親生前的崗位。“我知道家里窮,想早點去工作掙錢養家,母親卻舍不得。因為我酷愛畫畫,她想讓我繼續上學。她雖沒什么文化,但卻是一個特別倔強的人,不服輸,她帶著很樸素的愿望支撐起了整個家庭。”

  于全興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人們就開始忙著儲存大白菜。那時候家里人口多,往往要好幾個小推車的白菜才夠全家吃一個冬天。因為窮,于全興家的白菜只能維持半個冬天。為了不至于挨餓,母親經常牽著他的手到菜市場去撿別人掰下的菜葉子。清洗干凈以后,腌成咸菜。實在沒有容器盛咸菜的時候,母親就和著棒子面做成“菜團子”。總之,她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吃上菜,以獲取盡可能多的營養。

  藝術本身是昂貴的,當一個貧窮孩子熱愛上藝術的時候,他和他的家庭便不可避免地遭遇著尷尬。每逢此時,母親總會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解決辦法。為了能讓兒子像別人一樣用上墨綠色的畫夾子,于全興的母親叫他從同學那借來一個當作樣本,先把買來的白布染成綠色,再找來四塊硬紙板,巧妙的粘在一起,做出的畫夾子居然跟買來的一摸一樣。

  “其實我母親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只是懷著一個母親最樸素的情感,希望她的孩子不會因為貧窮而喪失對未來的追求。當然,這些都是長大成人之后,我對母親的理解。”

  2001年冬天去西部之前,于全興去看望了母親,并告訴她自己要出差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可能春節回不來。對于可能遇到的危險,于全興說得有些含糊,因為他不想讓母親為他擔憂。母親給于全興包了一頓餃子,吃飯的時候,娘兒倆幾乎沒怎么說話,等到于全興走出門口的時候,他聽見了母親的聲音:“興兒,道兒上小心。”

  于全興猛地轉身,母親就倚在門口,對著他慈祥地笑。

  劫后感悟

  2001年的夏天,于全興的西部之行走到了四川。在結束了黑山縣的采訪以后,突然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在趕往下一個采訪地點的路上,于全興所乘面包車的路前方發生了泥石流。眼見著泥沙夾雜著巨大的石塊從路邊的山坡傾斜下來,于全興說:“沖過去。”同行的黑山縣計生委主任俄木學卻大喊:“快倒車,倒車!”

  當汽車終于在泥漿邊兒上熄了火,俄木學才向于全興做出解釋:“假如我們繼續向前開,一旦被阻擋在泥石流中間,再遭遇新一輪泥石流的襲擊,汽車就會被卷入深淵,所以咱們要往回走,否則回去的路上再遇上塌方,后果不堪設想。”

  望著車窗外咆哮的土石,于全興提出要拍攝幾張照片,俄主任勉強同意了他的請求。耽擱了不到三分鐘,于全興跳上車,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汽車剛走了500米,前方突然塌方,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山石從車前滾落,汽車被困在泥石流和塌方之間,進退兩難。

  突如其來的狀況使得汽車里的空氣瞬間緊張起來。突然,一雙大手緊緊抱住了于全興的肩膀,“太感謝你了!”俄木學激動地說:“你救了大家的命!要不是你拍照片耽誤這幾分鐘的時間,我們大家就被埋在下面了!”

  那天,在當地老鄉的幫助下,汽車費盡周折才脫離危險地段。司機盡可能把車開到了最快的速度,因為塌方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發生,如果趕上一塊石頭砸下來,車里的人都會成肉醬。回到黑水縣城已經是深夜了。

  傍晚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恐懼讓于全興和同行的俄主任、司機三個人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為了擺脫這種情緒,三個男人拿來了白酒。

  “雖然我們是同系統的同事,但在之前我們相隔遙遠,素不相識,是那些貧困的母親們,那些在苦難中艱難掙扎的女人們將我們聯系在一起。”于全興是個樸實的人,他拒絕記者使用“崇高”這樣的字眼。

  “其實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內心并沒有太多想法。如果非要讓我說點什么的話,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特別是在那樣的一個夜晚,經歷了一次生死劫難以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西部母親們心中的企盼,幫助她們成為了我的心愿。”

  女兒的成長

  1981年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后,于全興就成為一名攝影記者,2004年,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從專職記者變成了天津師范大學影視學院的一名教授。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曾是一名出色的游泳運動員,今年12歲的女兒剛剛被保送上了天津市最好的一所中學。談到女兒,于全興的表情有些復雜,“女兒長到12歲,我從來沒有管過她,一直都是妻子在帶她。可女兒很懂事,也很優秀,她連續四年當選市里的三好學生。”

  于全興喜歡吃涮羊肉,每次從遙遠的西部回到家中,當天晚上妻子和女兒必定會陪著他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前吃上一頓,于全興說他把這當作妻子和女兒對自己的“獎勵”。有空的時候,于全興會拿著所拍照片,給妻子和孩子講述“貧困母親”的生活。妻子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淚,然而最讓于全興感到欣慰的是女兒的一個舉動。

  有一次從西部回來,聽完了父親的描述,女兒轉身進了房間,拿出自己裝壓歲錢的鐵盒子說:“爸爸,這是我所有的壓歲錢,700多塊錢,你交給那里的小姐姐當學費吧。”望著面前那時只有8歲的女兒,于全興的內心充滿了做父親的自豪感——女兒長大了。

  幫助帶來的改變

  顧彩蓮的這張照片拍攝于2001年底,那時她26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全家4口人每年只能收成500公斤苞谷,只有100元的收入。于全興第一次見到她時,顧彩蓮病得厲害,“小病挺挺,大病等死”這是深山里的女人最常說的一句話。

  給她拍照的時候,于全興的鏡頭前是一片蒼白,因為眼淚早已模糊了他的視線。于全興無限感慨地對記者說:“顧彩蓮當時告訴我,‘如果誰能幫我一些錢,養一頭母牛,轉過年來母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還錢’這句話讓我心里疼了很長時間。在貧困地區,牲畜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財產,如果你的家里有一頭牛,那你就是大富翁了。”

  迎著記者驚訝的目光,于全興繼續說:“我還曾經遇到過一個母親,她替別人養豬,我問她‘為什么不養一頭屬于自己的豬呢’?她一邊搖頭一邊告訴我,她買不起,替別人養豬為的是過年的時候人家能給一點豬肉給孩子吃,那個母親也是26歲。”

  “她問我‘你相信嗎,我已經26歲了,還沒吃過一次醬油’????”于全興一邊講述,一邊把頭仰了起來,眼角閃動著淚花。

  2002年5月以來,通過“幸福工程”的幫助,顧彩蓮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她蓋起了石瓦房、有了3頭牛、4只羊,還養了豬和雞。當于全興再次來到她家里,看到顧彩蓮生活里發生的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感到由衷的欣慰。盡管現在邊教學、邊攝影的工作令他難免有些勞累,但他內心的快樂卻是別人所不能體味的。

  關于“幸福工程”

  這是一項以救助貧困地區的貧困母親為主題的全國性社會公益行動。自1995年2月啟動以來,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已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個縣(區、市)建立了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21428.15萬元,救助貧困母親129607人,惠及人口582002人。

  于全興和他鏡頭下的西部貧困母親讓人們震撼,也令人們深思。

  鏡頭記錄下渴望改變生活現狀的目光,把都市人群的心引向大山深處。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幸福工程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高考最后沖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明星電話被曝光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后金庸武俠圣經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