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穎
“幾毛錢一份的都市報,看完以后怎么處理?”“扔了。”
“易拉罐、礦泉水瓶呢?”“也扔了。”……
如果做一個調查,相信大部分人已經不再愿意將廢舊報紙、瓶子等積攢起來,賣給廢品市場,換回幾元錢了。
一來,廢時廢力。雖然你訂一份都市報,隨著版面的不斷擴張,一年舊報紙的價格抵得上四五個月訂報的錢,但似乎大家都不愿意讓這些生活廢棄物在家里堆積。二來,賣起來也不方便。樓下那收廢品的師傅可能幾天才來一次,物業還極有可能不允許其上門收購。
再者說了,如果這些不值錢的玩意兒都舍不得扔,老想著搞創收,是不是會擔心隔壁的鄰居說自己是葛朗臺?
家住上海的張奶奶至今還記得過去那“發達”的回收業:16大類上千種廢品,統統向市民分級別明碼標價,從雞毛到桔子皮,從肉骨頭到龜殼等,都可以進行廢物利用。并且對回收廢品的分類精細到光是頭發都可以分成三類,長發、短發、梳頭掉下的頭發,用途不同,價格也不一。
在物質貧乏的歲月里,賣廢品成為很多市民貼補家用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也許還清晰的記錄著兒時將用完的牙膏筒換糖吃的場景。
回收站的生意興隆,雇傭的員工也都腰板很直。據報道,浦東有家“其昌棧廢品回收站”,曾經是全中國最出色的廢品回收站,甚至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氣……
20多年前,這個廢品回收站有上百平方米經營場地,每年回收近百種廢品,數量以百噸計,它的老站長還被評為上海市的勞動模范。
當時,上海市有528個正規的收購站、2000來家延伸回收點,網點遍布大街小巷。它們在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社會積累了大量資源。
上海市廢舊回收利用公司從成立的1957年到1983年這26年中,就收購了各類廢舊物資共2000多萬噸,價值48億多元。根據當時的換算,利用這些廢舊物資可節約能源相當于標準煤1500萬噸、電14.6億度。
什么時候中國也能規模化經營廢品處理,像1968年創立的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處理公司——美國廢品管理公司一樣,高速增長,甚至上市而且成為明星股?
其實,國內很多人早已看中垃圾處理這塊市場,北京、上海等城市里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游擊大軍靠的就是垃圾資源存活,有些人已經靠做廢品生意成為了百萬富翁。
游擊隊篇
他們原來基本上都屬于這個城市的流動人口,居無定所;收垃圾更多的只是為了生存。常常處于危險的環境之中。
但有一些人,因為比別人多了一些毅力、干勁和運氣,靠拾垃圾起家成就了一番事業。
拾碎玻璃發家
做生意被騙,負債數萬元,想討回被騙錢財,卻兩手空空。當安徽人王清華滿心失望的走在上海街頭,為生計發愁時,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未來的事業會從此開始。
他看到上海街頭收廢品的人,想想這個自己也能做啊。于是他決定開一家廢品回收站。1992年,他辦好執照,回老家籌措了5000元錢,王清華夫婦的廢品回收站開張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清華看見了玻璃廠收碎玻璃的場景。碎玻璃能有什么用呢?王清華到玻璃廠一看,知道了其用途。1噸廢玻璃若回收再造,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約20%。上海每年產生的廢品超過400萬噸,其中廢玻璃15萬噸,這里蘊藏著無限商機。
王清華靠收碎玻璃當年就賺了22萬元。
此后,他的資本積累迅速增加。王清華發現,廢玻璃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香餑餑,大家一窩蜂地都來收,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以聯合的形式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他成立了燕龍基廢品回收有限公司,以合同形式約定權利、義務,將分散各地的回收網點統一重新布局,大戶、中戶、小戶聯網,每個網點設負責人,并嚴格劃定經營范圍,禁止跨地區營業。
2002年,燕龍基與江蘇華爾潤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了上海匯爾華實業有限公司,以港務物流帶動玻璃、鋼材、建材銷售。
如今,王清華的燕龍基廢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經是一家綜合性民營企業。公司以回收廢玻璃為主,綜合回收各類廢品,每年收購總量達40多萬噸,年銷售額平均水平在8000萬元左右,銷售利稅650萬元。
至今,王清華的資產積累上億元,擁有自己的碼頭和堆場,成為同行翹首,并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環保工程“群落”。
但這樣的致富故事在上海灘并不是經常上演,那里至少仍有5萬人的拾荒大軍在繁華的都市中靠廢品維持著生計。
易拉罐煉就的富翁
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上世紀70年代向社會廣泛招標。 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無人問津。
遠在法國旅行的一位猶太商人聽到消息后,立即飛往紐約簽下合同。他組織工人將廢料進行分類,然后把廢銅熔化之后鑄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塊和廢木料做底座;把廢鉛、廢鋁加工成紐約廣場圖案的鑰匙型飾物;最后,他甚至還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了起來,準備出售給花店。
不到3個月的時間,猶太商人讓一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
沈陽有個拾破爛的叫王洪懷,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沒什么兩樣,早出晚歸,每天從垃圾堆里幾分幾角地掏。
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錢? 于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金屬,又花了600元錢在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顯示,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鋁合金。當時,這種鋁合金的市場價每噸在1.4—1.8萬元之間。
每個易拉罐重18.5克,4.5萬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多賺六七倍的錢。王洪懷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
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價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0.14元,并把回收價與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揀破爛的同行散發。一周后,他回收了13萬多個易拉罐,足足兩噸半。
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一年內,用空易拉罐煉出240多噸鋁錠,3年內賺了270多萬元。
對王洪懷而言,思路的轉變一下子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承包“垃圾”賺大錢
蘇州“破爛王”洪寶華曾有一份比“拾垃圾”體面得多的工作,但經過5年的揀垃圾積累,如今已經把拾垃圾的業務拓展到了昆山和揚州,下一步還要到南京拓展“業務”。
有一天,他想進入一個小區拾垃圾,卻被保安攔住,稱小區有專門的保潔員。洪寶華知道,小區的垃圾資源十分豐富,那自己能不能向小區物業承包收垃圾呢?
經過多次磨合,他以每月1000元的承包費,簽下了該小區的垃圾承包協議。但這個小區共有800多住戶,一個月的生活垃圾能賣個三四千元,洪寶華每月凈賺2000多元。
接下來,洪寶華又如法炮制,包下6個小區的生活垃圾,規模效益一下子顯現出來。業務擴大了,人手不夠了,他就雇了工人幫忙。
到2003年,洪寶華又將視線從生活垃圾轉移到了建筑垃圾。以一戶120平方米的房子來算,裝修時要向物業交5元/平方米的垃圾費,一共是600元,物業往往把這一任務以200元轉包出來;別墅的面積要大一倍多,收費則一般為450元/戶。
洪寶華測算,現在的新小區一般是1000多個住戶,常常都有100多戶同時裝修,收入很可觀,還順帶在小區打空調洞、賣水泥黃砂等生意,這樣下來,一年就能凈賺十幾萬。
現在,洪寶華手下有幾十個工人,租了幾輛卡車,每天定時去各個小區取垃圾,建筑垃圾中有些可以挑出來賣,不能賣的就直接送到當地的垃圾填埋場。洪寶華的生意越做越大。
正規軍篇
再生企業的億萬商機
說他們是正規軍,因為他們有太多的先天優勢:擁有固定的經營場所,被納入正常的體制之內,在原始資金上也更為充裕。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城市經濟布局的調整和企業的改制,各地曾經紅紅火火的廢品回收行業“正規軍”逐漸分散瓦解。并且,與游擊隊相比較,正規軍還相對處于劣勢。
有關數據表明,上海每年要產生270萬噸廢鋼鐵,但至少有150萬噸被“游擊隊”收運到外地。大量的廢鋼鐵都被賣到湖南、浙江、廣東等地的小冶煉廠。小冶煉廠競相粗糙加工,不但煤、電等緊缺能源大量浪費,而且生產質量也比較低劣。
一些再生企業近年來也處境艱難。一方面,廢品原料面臨激烈爭奪,來路越來越窄,加工成本也不斷提高。同時,這些企業也都面臨著如何盡量避免“二次污染”的問題。
趙先生正是因為看中了這塊市場里的巨大潛力,兩年前和其他兩位股東一起投資2.4億在北京順義區投資興建了再生資源公司。
在正式投資前,趙先生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到浙江、福建等地調研,發現這個行業里幾乎都是小作坊式的、低附加值的小企業,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對水、電等能源的消耗很大,彼此間惡性競爭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趙先生還會經常找一些承包小區垃圾的人聊天,了解回收垃圾原料的價格。雖然這些人會比一般的拾垃圾者要賺得多,但是也經常會被小區物業、保安索要錢財。
這個行業里的雇傭工人更是處于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我曾經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兒,光著身子,站在各種廢舊瓶子上,拆標簽、擰掉瓶蓋。他整個身子幾乎被瓶瓶罐罐所包圍,從上到下也幾乎沒有一塊干凈的地方,像個小黑人。”
在對國內的回收市場、再生企業進行調研后,趙先生決定投資于PET塑料。PET,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際上它是塑料的一種,從石油中提煉出來,裝可樂、雪碧的塑料瓶就是用這種原料加工而成的。
目前我國每年PET塑料瓶的消費量很高。這些垃圾原料從垃圾筒里撿來,目前國內一噸5000多元,通過加工做成相應產品,一噸的價格為1.2萬元,價格翻了一番。
并且如果用高科技的手段進行加工,這種原料的損耗量僅為10%,也就是說一噸的廢塑料瓶可以做出0.9噸的可用原料。
但前提是要有大額的資金投入。
趙先生介紹說,今年底建成后的工廠,年生產能力為3萬噸左右。進行規模化經營,一個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水、電等資源的浪費,生產線上的用水都能夠盡最大可能循環使用。
第二個,整個生產過程是清潔化。工廠內不設有露天的廢舊瓶子的堆放地,而是由中轉站對塑料瓶進行簡單的壓縮和打包,然后用密封的車輛運送到工廠來。工廠的留存庫只有一兩個星期的量。
這樣,既充分節約了能源,又盡可能的做到環保,國內的匯源果汁,包括可口可樂等公司都表示了興趣。
目前,趙先生最擔心的就是廢舊塑料回收的價格。由于國內目前的垃圾回收中轉站規模都較小,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廢舊塑料瓶來源、回收價格等都不太穩定。近期國家正在制定相關強制回收的管理辦法,相信這種狀況將很快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