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手中的七張牌
http://whmsebhyy.com 1999年8月30日 09:32 中國經濟時報
中關村人現在愛講兩句話,一句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中關村”;一句叫“再過十年二
十年,高科技產業將是東有美國硅谷,西有中國中關村”。話語里透著中關村人的自信。
那么,在科技工業園區引領一國或一地經濟騰飛的今天,在美國的硅谷、英國的劍橋、法國的波爾多、日本的筑波、
韓國的大德、中國臺灣的新竹等工業園區迅速崛起、高速發展的今天,中關村為什么看好未來?中關村靠什么打天下?讓我們
來看一看中關村手中的七張牌: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中關村無疑是中國版圖上一塊特殊的區域,這兒有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6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為代表的200
多家研究所及38萬科技人員,有322名兩院院士在這兒工作和生活,有以亞洲第一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為代表的圖書館群
落……完整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體系,雄厚的科學、教育、文化、人才資源使中關村成了全世界屈指
可數的知識與人才的密集區之一,這是中關村發展的資源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在這一地區,科技、教育、文化與高新技術產業開始相互滲透,許多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高新技術研發開始相互銜接,教、產、學、研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各種資源已被逐步盤活,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中關村已
找到了一條參與國際競爭、與世界科技、經濟同步發展的道路,培養積蓄了不竭的動力,具備了發展知識經濟的明顯優勢和巨
大潛力。
創業者走向成熟職業經理人出現
科技企業家隊伍無疑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關鍵,過去的20年間,在中關村這一地區,逐漸形成了生成企業家這一
稀缺資源的環境。中關村20年的創業史,涌現出一批成功的創業者,這些人具有科學家的頭腦和強烈的市場意識,是當今國
內企業家隊伍中的精華。
由被譽為“中關村第一人”的陳春先,到王選、柳傳志、段永基、倪光南等再到王文京、宋朝弟等再到后來的王志東
、張朝陽等,中關村能人輩出,成了創業者的樂園,而在創業的道路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也錘煉出一批
成熟的企業領導人,他們普遍能在困境中堅忍,并且在困境中造就了善于抓住機遇,創造市場的能力。
這些成功的創業者,不僅給中關村一個成功的企業,也給中關村的后來者一個成功的身影,賦予了中關村一種勇于創
業的精神。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活動和經營業務的專業化,帶所有者色彩的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職責分
離,職業經理層逐步出現。如1988年自北大畢業的趙威,來到方正5年后成為了北大方正最年輕的副總裁;畢業后進入聯
想的楊元慶,從銷售人員做起,同樣在5年后成了聯想PC的總經理,領導聯想PC擊敗所有國際知名品牌成為中國市場的第
一品牌;畢業時懷揣MBA學位的郭為進入聯想10年后成為聯想高級副總裁。這些年輕人在各自的職位上顯示了非凡的管理
才能,他們將使中關村的企業邁向新的高度。
創業者的穩定與成熟職業經理人的出現為中關村下一步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企業的技術創新漸成體系
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其廣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實現技術創新的保證;其面向市場、自主
決策、承擔風險的運行機制,決定了這些企業必然關注產品和技術服務的商業價值。事實上,同國際高技術企業一樣,中關村
高新技術企業從根本上來說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
中關村的企業由創業初期為引進技術而扮演外國公司的“代理商”的角色,進而通過消化吸收成為了“外國企業的競
爭者”角色。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中關村的企業已開始注意從全球角度考慮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從二次開發為主轉向技術引進與
自主研制并重。大型企業普遍建立R&D部門,或者合并、兼并科研機構,實現R&D活動內部化,北大計算所、中科院計算
所已分別成為北大方正、聯想集團的研發機構。建立和加強企業內部的R&D活動,即是企業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激烈競爭
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中關村大多數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這不僅使企業保持了生機與活力,更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
動力。
資金籌集與融通漸成多元
中關村企業的資金來源在走過了創業初期以“自籌”為主到漸有知名度后越來越多地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再到四通
、聯想、方正等企業先后在香港上市,開民營高科技企業境外融資的先河,大大拓寬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運作渠道。
目前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步伐加快了。近兩年,在北京市政府的領導和推動下,北京已建立了高
新技術產業融資網絡體系。該體系包括中美合資北京太平洋優聯技術創業有限公司等3個風險投資公司,北京市財政、北京市
科委、北京市試驗區管委會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共同運作的3個擔;,該網絡的建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無疑會發揮巨大
的推動作用。
在鼓勵建立風險投資體系的同時,北京市政府注意以政策的規范、制度的創新和環境的改善,開始逐步確立以市場建
設為核心、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風險投資機制。將來隨著在中關村地區風險投資體系的建立,一批擁有好技術、好產品的小企業
,勢必會迅速成長,形成強大的產業。
企業制度的不斷創新
中關村之所以能迅速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初由創業者提出的,后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民營機制,即“四
自原則”(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四自原則的實質在于賦予了企業獨立運作的法人財產權。
自1993年依照有關法規可注冊股份制企業已來,中關村的股份制企業呈直線上升趨勢,新成立的企業,90%以
上都選擇了股份制形式,這種產權清晰的企業組織形式,極大地促進了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目前,一些原始出資人模糊或者原始出資不好界定的企業,也開始了產權制度方面的改革,醞釀實行適合我國國情的
購股權制度。四通已通過“經理人收購”的方式解決了困撓企業多年的產權不清的問題,聯想集團的產權改制也將在年內完成
,北大方正等一些公司也已開始了這方面的運作。相信解決了產權困撓的中關村,會激發出企業管理者和技術骨干們巨大的創
新沖動。
區域創新網絡逐步形成
從最初一批下海者在中關村辦企業開始,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方面,計劃體制外新生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原計劃體制的一些機構,如大學、科研機構及部分企業逐漸地融入市場。在這種體制創新中,自下而上的創新在中
關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造就了豐富的橫向聯系,逐步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區域創新網。
在創新網絡中,大學和院所及企業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企業對大學和科研院所提出技術要求,許多研究機構來自
市場的橫向經費已大于縱向經費,技術創造者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明顯改善。雙向互補的需求,使交流結點頻頻
出現,創新資源的流量加大,創新機會大大增加。
區域創新網絡的逐步形成,對中關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
新機遇助中關村打破瓶頸
中關村的發展一直面臨兩個瓶頸,一是硬件上發展的空間狹窄及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二是軟環境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政
策支持。
6月5日,國務院對北京市和科技部關于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請示作了重要批復,這是中
關村發展里程上難得的契機。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主任趙鳳桐日前表示,過去政府的主要推動力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給企業創業和
經營的自由,二是提供優惠的財稅政策。今天,除繼續更大力度地在以上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以外,政府已下定決心,對中關村
科技園區的基礎設施進行大力度的投資,迅速改善制約產業發展的硬環境。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根據國內外經驗以及中關村地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空間布局采用“整體設計、點
軸結構、組團布局”模式,以中關村地區為核心,擴展到規劃中的公路一環以北、昌平科技園以南(含昌平科技園),選擇重
點地域集中開發建設,分步實施。總體空間布局由科技創新中心區、高技術產業發展區和環京高科技輻射區三部分組成。
區域創新網絡建設方面,政府將在創新網絡的各個行為主體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建設風險資本籌措平臺、創新
要素交易平臺、創業服務平臺、多樣化的中介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政府搭筑平臺的主要工作將體現在制定相關政策、法
規、規范交易和服務行為及同業競爭行為等方面。并利用政府手中的有限資源培育對技術創新的有效需求,加強中關村創新網
絡向傳統產業滲透、覆蓋與擴張。從經濟、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綜合配套改革給予支撐。據趙鳳桐介紹,配套措施大致可分為
五大方面: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營造有利于吸引、凝聚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良好環境。
二、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良好環境。
三、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培育風險投資體系,建立多渠道籌融資機制,滿足中關村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四、建立、完善市場化、社會化的支撐服務體系。
五、完善法治環境,提供高效、優質的政府服務。
與其世界少有的優勢相比,中關村科技園區目前知識和智力資源的優勢還遠遠沒有充分地發揮,這一點不僅國內這么
看,并且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得到了重視,目前許多去海外留學的人才已紛紛向中關村聚集,留學生創業園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以IBM、富士通、微軟等為代表的著名跨園公司紛紛在中關村建立研究開發機構。
我們相信,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創新氛圍、創新網絡為基礎,匯集國際國內的優秀人才,中關村科技園區在不遠的將
來會成為與美國硅谷齊名的世界一流科技園,會成為21世紀中國最有活力的地區。( 趙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