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德經濟考察團關于中小企業的研究報告(節選)
http://whmsebhyy.com 1999年8月18日 12:04 經濟參考報
走向21世紀,我國改革將進一步深入,開放將繼續擴大。隨著國企減員增效、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精簡分流,加之
每年新增勞動力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我國就業的壓力也會更加明顯,解決就業、穩定社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前不久,中共中央黨校等單位組織了赴英德經濟考察團,用近一個月的時間重點對兩國通過發展中小企業解決就業問題進行
了考察與研究。本報刊出其考察研究報告的主要部分,供讀者進行比較與借鑒。
赴英德經濟考察團提出建議
加快發展我國中小企業
考察團認為,比較與借鑒英德兩國發展中小企業的作法,結合具體國情,只要政策得當,我國的中小企業將會在未來
的一個時期中得到較快的發展,并在緩解再就業、新增就業和剩余勞動力轉移壓力,調動全社會投資和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
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把發展中小企業,作為解決我國就業和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一項
重要國策。中小企業雖然大多數屬于勞動者個人或者合伙所創辦,在資金規模上無法與主導國民經濟的國有大型企業相比,它
們卻具有社會分散性和廣泛性。普遍和廣泛地號召人民創辦中小企業,是就業和發展經濟由過去的政府自己包攬變為走向市場
經濟和社會化的一種形式和一個過程。因此,政府應當提倡人民企業人民辦,將鼓勵城鄉廣大人民群眾創辦中小企業,當做一
項通過增加就業減少失業人口、實現分配公平、穩定社會,并且調動全社會投資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增長的長久和戰略
性的措施。
第二,改革目前的企業注冊登記辦法,放寬企業準入限制,使中小企業開業和進入的門檻降低,時間縮短,開辦企業
成本減少。一是將中小企業分為登記企業和非登記企業。一些小的門店、餐館等,可以實行非登記企業制度,可以開業后稅務
部門按照其營業情況征收有關稅項;二是登記企業,應當分為無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對無限責任公司的注冊,不設置
資本金額度要求,以其房產等財產作為抵押,以其身份證等證件作為有效注冊證件,登記費用限制在30元人民幣之內,并禁
止注冊中的搭車收費和變相收費。對于注冊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小企業,建議將其最低資本金額度要求降低到人民幣一萬元(英
德勞動者平均工資約為中國職工平均工資的100倍,小型企業的注冊費用設置在一萬元,對于一些失業人員創辦企業來說,
門檻已經很高;但是考慮到企業經營中如果注冊資本金額度太低,所負有限責任又太低,因而注冊資金額又不能降得太少。因
此,這里提議以一萬元為宜)。并建議改革登記企業的注冊程序。簡化開辦企業的有關手續,實行有關手續集中一并辦公的制
度,一個中小企業的注冊辦理時間不超過六小時。
第三,從稅收和補貼等方面鼓勵居民投資辦企業。具體政策為:對于為政府接收容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中小企業,前
三年可實行累退的增值稅和營業稅退稅制度,對于像沈陽、哈爾濱等重工業、高失業人口地區,中小企業頭三年實行免稅制度
;對于運營中的中小企業,降低其各種稅率使其增值部分稅負為大型企業的一半,甚至更少一些,此項政策設置為中小企業的
普惠稅制;個人收入和存款用于投資辦中小企業的,免征個人所得稅、固定資產方向調節稅和日后可能開征的利息稅、遺產稅
。稅務部門對營業額較小的中小企業所需要的發票提供便利,使它們真正能夠開業并正常經營。
第四,發展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股份制和地方商業銀行體系,其融資對象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國家和地方政府建立
中小企業投資風險基金和貸款擔保基金;對容納大量失業人員、技術含量較高、擴大出口的中小企業,國家從有關社會保障基
金、高技術風險投資基金和出口信貸基金中予以一定的貼息資助和資金資助。 可以考慮為低風險和高科技的中小企業建立在
資本市場融資的第二板塊市場。或者在加強嚴格監管的前提下,建立一些專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地區性一級半資本市場。 第五
,將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與發展中小企業和降低失業率結合起來。在建立和完善失業社會保障時,應該按照中國財力弱和勞動
力多的國情,失業保障的設計和發放以鼓勵勞動者和促進群眾就業的方式進行。與其讓失業者長期吃社會保障,不如國家用社
會保障資金培訓其技能、補貼接收企業、發放其開業的流動資金等。這樣將大大減輕國家失業社會保障的負擔。 第六,將即
將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職業培訓及高等職業教育與中小企業發展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國家可以出資,由政府各級勞動管理部
門,對失業人員,可舉辦各類如開理發店、飲食店、修理、社區服務等專業的技術培訓,也可以舉辦怎樣開辦和管理一個小企
業的培訓,通過培訓使以前在工廠中就業的下崗者獲得一門技能,并了解自己開辦小企業的程序和管理知識。促使更多的下崗
者自己創業自己就業。
以后中小企業發展對人員的需求,專業技術和技能人員要多于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考慮到獨身子女家庭的心理狀況
及中等和大專畢業生尋找工作的困難情況,國家可以考慮將高等教育劃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兩類,逐步縮小普通
高等教育和擴大職業高等教育。并且可以借鑒德國職業學校授課和企業實習雙軌制教育的做法,職業高等教育的后兩年或者一
年在企業中工作、實習到畢業。
國家還應當在制定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保證中小企業經營的治安環境,減少對中小企業的各方面行政限制和亂收費,
發展中小企業宣傳教育(如出版各種開辦、投資、管理和經營中小企業的書籍雜志等)諸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創造一個中小企
業快速和健康發展的政府、社會和經濟環境。
英國、德國發展中小企業的措施
經濟高增長速度、穩定物價和降低失業率,是英德兩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三大目標。而發展中小企業,是實現其中
經濟高增長和提高就業水平目標,特別是實現較高就業水平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兩國發展中小企業的措施和經驗主要有以下
方面。
放松放寬市場準入限制
放松放寬中小企業的市場準入限制,使創辦企業的時間最短,費用最少,使企業迅速進入市場競爭,創造就業機會。
企業準入方面,英德企業分為非登記企業和登記企業兩類。非登記企業,可以不到有關機構(商會或者法院)登記注冊,有的
特殊小企業(如診所等)到行業協會注冊登記,在經營中自負盈虧,經營者在后來的經營過程中合法交稅就可以了。在英國開
辦登記企業,創辦者可據身份證明到企業局注冊登記,注冊費用50英鎊;德國到法院注冊登記,注冊費用為40馬克。創辦
一個企業的有關手續程序可以在幾個小時中完成。如果是人員無限責任性質的企業,沒有注冊資本金額的要求,但要有家庭財
產、住址、身份等證明。鼓勵自我投資就業鼓勵創辦個人小型企業,擴大自我創業就業者,主要范圍是診所、律師、稅務師、
電器修理、社區服務等等。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要的變化,對各種靈活、便利和特殊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大,而這
些服務又適合于一至幾個人的超小型機構。這給就業者帶來了自己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的需求條件。
稅收方面給予支持
英德兩國在稅收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以了優惠和支持。英德兩國企業稅收一般要占到企業增加值的40%-50
%。在實行累進稅制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稅負相對輕一些,但也要占到增加值的30%左右,企業仍感負擔沉重。為進一步
減少中小企業的稅負,英德在稅收的不同環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對中小企業降低稅率,提高稅收起征點,
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如德國對大部分中小手工業企業免征營業稅;英國小企業公司稅率為20%,比大企業少10個百分點
,并免三年的所得稅。德國中小企業營業稅起點從2.5萬馬克提高到3.25萬馬克。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對中小企業有兩
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加速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二是降低當期的應稅額,從而減少了當期的稅款。通過各種稅收優惠一般可減
少中小企業一半以上的稅收,使它們的賦稅總水平由占企業增加值的30%降到15%左右。
融資方面進行幫助
千方百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英德兩國最重要的辦法是給予貸款幫助。中小企業由于資產規模小,經營風
險大,其融資較為困難。英德兩國在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主要方式包括:貸款擔
保、貸款貼息、政府直接的優惠貸款等。在貸款援助的環節上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最需要資金的地方,如企業初創時的啟動資
金貸款、企業技改貸款、企業出口信貸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專項貸款,主要貸給某些特殊類型的中小企業,如高失業人群中
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究與開發風險貸款等。主要有:
政府設立專門的貸款擔保基金和對部分貸款進行貼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其好處是減少銀行對中小企業還款能
力的擔心,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譽,為他們提供較為公平的貸款環境。貸款貼息則能以較少的財政資金帶動較多的社會資金參與
對中小企業的援助,特別適合缺乏資金的發展中國家采用。具體作法,一是對中小企業的自由貸款給予高出市場平均利率部門
的利息補貼;二是對中小企業最難獲得的長期貸款給予貼息。
政府還提供優惠貸款。政府用財政資金通過私人金融中介機構,或建立專門的政府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直接提供少量
優惠貸款的援助。對中小企業的長期貸款,一般商業銀行是根本不予考慮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德兩國靠政府提供的直接
的長期低息貸款進行幫助。政府長期低息貸款一般比市場利息低2-3個百分點。具體作法是,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的長期低息
貸款專項基金,或建立專門的政府金融機構,按一定的條件選擇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推進積極的社會保障方式
英德兩國政府在長期的失業社會保障實踐中發現,僅僅依靠失業保險來穩定社會有諸多的弊端。因此,兩國政府已經
和正在努力將消極的失業社會保障改革為積極的促進就業的社會保障方式。英德兩國對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給予就業
補貼,促使企業吸收更多的失業者,緩解就業壓力。其實踐證明,這是一項有效的促進就業的措施。就業補貼的方式主要有兩
種,一是補貼給接收就業人員的企業,以用于安排就業的各種費用(如上崗培訓、學徒津貼等)。如德國對接收就業人員的中
小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給予就業人員的一定的工資補貼。二是補貼給自己創辦企業的失業者,為他們提供一筆啟動資金。如
德國對自己創業開辦小商店的失業人員,支付其學習培訓期間的生活費和培訓費,并在開業后提供頭一個月的經營流動資金。
英國政府鼓勵失業人員自己開辦企業,政府幫助提供優惠款。英德還對中小企業在研究與開發方面給予補貼。兩國政府對中小
企業研究與開發的資助主要形式是設立政府專項基金。通過制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開發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給予專
項補貼。如德國設立了中小企業研究與技術專項基金,并制定“中小企業研究與技術政策總方案”。
我國與英國、德國中小企業發展比較
將中國企業發展情況與英德比較,1998年英國企業數量395萬個,就業勞動力2716萬人,每萬就業勞動力
擁有1454個企業,除去非企業單位就業的,平均一個企業中約6.5個人就業;德國企業數量335萬個,就業勞動力約
3800萬人,每萬就業勞動力有881個企業,除去非企業單位就業的,平均一個企業有10人就業。而我國1997年城
鎮就業勞動力數量為202070萬人,城鎮各行業企業數量為401.7萬個,城鎮每萬就業勞動力只有199個企業,除
去非企業單位就業的,再加上國有企業單位所雇的臨時工,平均一個企業中多達500人就業。與英德相比較可以看出,我國
城鎮每萬就業勞動力擁有的企業數比英德低7到4.5倍,城鎮企業人數平均規模比英德大71到45倍。這說明,在我國城
鎮勞動力就業主要在大中型企業和單位之中。500人以下,特別是200人以下的小企業在全部企業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
,中小企業對勞動力就業的貢獻不大,沒有發揮其增加就業機會和穩定社會的應有的作用。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要在功能上進行分工:大型企業主要解決一個國家的科技、財政、經濟、國防實力,要使一個
國家在全球經濟中具有競爭能力,大企業數量要少,技術要高,資產規模要大;中小企業則主要承擔解決廣大勞動者就業的任
務,通過廣泛的就業實現社會的公平分配,人民生活的穩定提高,保持社會的安定,中小企業數量要多,要勞動密集,資產規
模要小。 我國的國民經濟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改造,加上日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型企業為了提高競
爭力,也會大量地減員增效,其數量也會隨著國有經濟的戰略改組而減少,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成為容納勞動力就業、穩定社
會最重要的因素,對幫助國有大中型企業減員增效、黨政社團事業單位精減分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
。
另外,英德等國居民儲蓄傾向較低、社會總投資中中小企業投資較旺,居民將收入用來創辦和經營中小企業,是其重
要的活躍因素。我國1998年和1999年進入經濟增長速度減緩階段后,社會投資不旺,特別是今年4、5月份投資增長
下降,增加投資支撐經濟增長的任務主要落在了國家財政向社會借債擴大投資之上。從投資的資金來源看,城鄉居民的儲蓄存
款規模較大,而且因儲蓄傾向較高,成了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一個不利因素。如果鼓勵居民將收入的一部分投資和開辦中小企
業,可以通過更多的勞動者廣泛的就業實現社會分配公平和社會穩定、節省社會保障費用,又可以降低居民收入的儲蓄率,擴
大其投資傾向,減少儲蓄供給,調動全社會投資,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因此,發展中小企業,在解決我國社會經濟諸問題
方面將會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而就業、投資于中小企業,對于居民來講,是比存款和依靠國家救助保險得多和好得多的失業
和養老保障。
英德解決就業靠中小企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外向型經濟,全球市場趨于飽和,由于英德兩國勞動力價格昂貴和工業產品中
社會保障成本較高,其傳統的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逐年下降,造成有些原來容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傳統產業,如紡織、煤
炭、煉鋼、重化工、造船等萎縮。傳統產業中企業大量陸續倒閉,造成大量失業。失業影響到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也影響到
執政政府的政治穩定。這種情況下,英撒切爾夫人和德科爾以及后來的歷屆政府,將70年代注重反通貨膨脹的目標和政策,
調整成為反通貨膨脹和降低失業率并重的目標和政策。近年,增加就業和降低失業率甚至成為政府更加重要的宏觀經濟目標和
政策,兩國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努力增加就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之較為完善的失業和
養老保障體系,保持了社會的較為穩定。
英國的情況
200人以下的小企業,在英國統稱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目前英國容納勞動力就業的最大場所。1986年末,
英國失業勞動力為340萬人,失業率高達12.4%。撒切爾夫人上臺后,為了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大力扶持和發展中小
企業。1980年時,英國有240萬個中小企業,到1994年底,發展到370萬個中小企業。最近幾年,每年有近40
萬個中小企業開業,也有相同數量的中小企業倒閉,在中小企業就業的勞動力占全部就業勞動力的65%以上。50人以下的
企業數量,占整個英國企業總數的99%。據統計,今年6月份整個英國的失業率為4.5%,比整個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低
50%。
德國的情況
500人以下的小企業,在德國統稱為中小企業。德國經濟界和政界普遍認為,中小企業是德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也是吸收勞動力就業的最大經濟活動空間。德國1998年人口約8300萬,經濟活動人口如果按照50%的水平計算,
有4150萬經濟活動人口。1987年時,失業率高達11.4%,近年來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一是東西德合并后
,東德經濟的恢復較慢,東德部分失業率較高,為17%;二是近幾年涌入50萬難民,增加了勞動力供給量;三是近兩年內
需不足,外貿下降,今年初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前兩月下降3%,出口下降3.1%;四是傳統產業結構在轉型,一些工業企
業萎縮。這些因素,加之勞動力價格較高,產品成本中社會福利部分比重較大情況下,德國經濟在歐洲各國經濟以及在全球經
濟中還能有較強的活力和競爭力,并且將失業率保持在目前10%左右的水平上,其眾多的中小企業起了關鍵的作用。如德國
1996年以來大型企業裁員40萬人以上,但是1996年到1998年,凈增加了27.6萬個中小企業,消化了大量的
失業勞動力,否則德國的失業率將會更高。1998年,德國共有332.3萬家企業,其中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企業
總數的99.6%,71%的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今年6月,全德失業率保持在10.1%的水平上。
兩國的企業組織結構
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組織結構方面,大型企業數量減少,并且減員增效,中小企業數量增多,在企業總數中的比
重加大,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在中小型企業中就業,是產業結構調整不可避免的一個規律。英德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們消費
結構的變化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向中小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兩極變化。一方面,出現了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其功能主
要是增加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解決就業,保持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大企業合并集中,數量減少,但變得越來越大,出現
了殼牌、西門子這樣跨國型的特大型企業,其功能主要是支撐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技術領先和競爭實力。1978年英國中小
型企業只有79萬家,近幾年在380萬家上下波動,20年中增加了300萬家;德國1978年時,中小型企業有164
萬家,1998年發展到331萬家,20年間增加了167萬家。兩國的中小企業均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以上,在中小
企業中就業的人數占全部就業勞動力的65%以上,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特別是1978年以后的20年中,中小企
業的大規模發展,對于勞動者能廣泛的就業,通過就業實現分配差距的縮小,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安定,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