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都是CEO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20:07 財經時報 | |||||||||
□ 寧銳 現代人埋怨生活節奏快,古人也好不到哪去。 有詩為證:“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緊迫、浮躁、忙碌是人生和社會的寫照,所以連算命先生在稱骨論命時都把最好的命運獻給出家人,皇帝老兒尚在其下。
咱凡夫俗子,塵緣難了,能偶爾寄居竹院,侃侃僧話,就算偷得閑氣,沾了佛緣。去年的時候我還在給一本時尚女性雜志寫專欄,出差的便利也讓我有很多閑暇可偷,得空去些名寺野廟溜溜住住。這可羨煞了我一位常年以孤云野鶴自居的書法家朋友。于是在得知我又暴殄天物地借宿于江南的一所小寺之后,他發短信嗤曰:“您老怎么老住在寺里呢?這地方比五星級賓館還難尋不說,您老難道是想讓你那些主婦讀者知道些廟里的勾當?阿彌陀佛。” 從繁華喧囂的城市,到清涼靜謐的寺院,確實類似于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戰略的轉移,就好象從悶熱的桑拿房沖出來縱身一躍落進冷水池,又好象你擁有了一輛車頂上裝有螺旋槳的QQ,當北京的公交讓周圍所有人從咬牙切齒到麻木不仁,你的車忽然拔地而起凌空飛去,不僅讓你自己欣喜歡暢,也給那些麻木不仁的難友們以強烈的視覺刺激,讓他們悠然神往齊聲鼓掌。 住寺廟,最好選名氣不那么大的古寺。名寺太烈,野寺太枯,新寺太燥,破寺太頹,而那些歷經千年不敗的古寺,一來沒有眾多的喧擾;二來還有延續的香火,氛圍有了,精神也有,很適合游人小住。再遇見一個健談好客的僧人,最好是有點地位的,比如監院或住持,陪你吃吃素齋,挑燈夜話,若再逢得是個也好舞文弄墨或指點江山的,那就更是錦上添花,妙不可言。 今年春天流連于蘇杭數日,在蘇州太湖里的包山寺與欣培法師聊天,寫字,情誼融融。到了杭州中天竺,正是新茶上市時節,方丈每夜接待八方來客,要到凌晨2點才能休息,這幫來客里面有商人,有政客,也有媒體和文化閑人,他們都是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與貴寺合作,洽談各種各樣的生意或其他項目。 如今,每一個寺廟都是一Company,每一個方丈都是一個CEO。出家人要上得廳堂,入得祠堂,念得佛經,作得生意經,披得了袈裟,也穿得上西裝。每一個500強背后,必然有一位卓越總裁,每一座名寺巨剎背后,必然有一位杰出的方丈。 這樣一來,其實做和尚也很辛苦,也讓我立刻消滅了幾分出家的念想,更加覺得竹院詩里這“偷”字用得精妙。凡事一偷來,好象就精貴了。白送的不值錢,買來的不驚艷,唯這偷來的,讓人眼花心跳。 盡管后現代的寺廟生活也洋溢著商業化的色彩,但山寺一宿仍然美麗絕倫。 寺總在山上,山上的月總是最亮,溪水總是最響,風總是最清,花總是最香。半夜時分我忽然醒來——從寺院提供給我的那個鋪著地毯,空調微熏,TV狂歡的單人間的軟床里坐起,披衣推窗站在月前。萬籟俱寂,千里空靈,那感覺是繁忙的都市人終盡一生也無從體味的。 很多和尚很重感情。那次踏上歸途時,中天竺的慧華發來短信:“愿一路清風相伴,腳踏綠洲心神怡。”我想起了他給我描述與當地地痞流氓做斗爭時的嚴肅神情,那仿佛是電影里才有的情節和鏡頭。我又想起蘇州包山寺的欣培和尚,曾經開著八十脈的雪鐵龍在公路上帶我們狂奔,欣培的那雙小腳登著黑布鞋,睬著油門和離合器,像敲木魚,也像上高香一樣靈活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