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志琳
在后印象主義畫家中,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繪畫以其原始性與象征性的傾向,以及所謂“綜合主義”的畫風,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獨樹一幟。
高更早年當過水手,做過商人。1871年,他來到巴黎,成為一名證券經紀人。
這一時期的高更收入豐厚,擁有美滿的家庭,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然而因為對繪畫的日益癡迷,再加上血液中不安定因素的涌動,最終,35歲的高更決心擺脫乏味、按部就班的世俗生活,做一名職業畫家,去實現自己“用繪畫表達對世界的看法”的夢想。
然而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使高更不得不因窮困而被迫四處搬家。一次,在法國南部的小漁村中居住時,他恍然記起當年出海的情景,冥寂的蒼穹、沉默的島、燦爛的太陽,那些原始的毫無人工痕跡的景象充滿了誘惑,使他對熱帶原始生活充滿了向往。
1891年4月,高更孤身一人來到太平洋上的小島——塔希提,并且迎來了他事業的高峰。高更因此也迷戀島上原始的赤身女子,他喜愛她們那種健康的、粗野的美。他悉心描繪那如大地般樸實、厚重的軀體,金黃的皮膚與綠樹、藍天相映成趣,嬌憨的笑容、悠閑的神情使高更在這遠離現代文明的部落獲得了心靈的平衡。
塔希提島和巴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個是天然無飾的原始天地,一個是物欲橫流的繁華之都。在巴黎曾經給很多人留下冷漠印象的高更,在這里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眼里,充滿了大自然最輝煌的色彩,金黃的陽光,金黃的土地,連人們的肌膚也是金黃色的,在巴黎的壓抑和心頭的陰翳在這一片耀眼的金黃中一掃而光。
這一時期高更的畫作往往以對話作為標題,例如“幾時結婚呀!”“呀,你嫉妒嗎?”等等。在這些趣味盎然的作品中,他13歲的土著妻子特弗拉是高更眼中永恒的夏娃。
但是,甜蜜而多產的日子并不長久。兩年后高更離開已懷孕的妻子回到巴黎。在接連遭受不幸后,他又一次返回到塔希提島,并與島上少女帕芙拉同居。后來在疾病與貧窮的打擊下,高更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最終,帕芙拉在懷孕以后也離開了他。晚年的高更在島上過著放浪形駭的生活。
1903年5月,高更孤獨的一個人在塔希提島上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
【鏈接】高更在塔希提的代表畫作
1899年 《兩位塔希提婦女》是一幅贊美感官之美的簡短贊美詩篇。
1891年 《阿韋·瑪利亞》 這幅畫體現出一種宗教意境與現實的綜合。
1891年 《塔希提少女》描繪了塔西提島上婦女的勞動生活。
1892年 《海邊兩少女》整個畫面充滿了莊重、樸實的氣氛,尚處于原始狀態的土著居民在高更眼中永遠悠閑著。
1892年《精靈在注視》整幅畫取材于他年輕的妻子的一個故事,充滿哲學意味的畫面,表達了畫家復雜的內心情感。
1892年《塔希提島的牧歌》 畫家以單純的平面化手法,描繪了塔希提如夢如幻的詩意境界。
1898年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這是一幅充滿哲理性的大型油畫,用畫家自己的話說,這是他以最大熱情完成的作品。
|